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羊舍环境检测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家畜生态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不同类型羊舍环境检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对自主研发的畜禽用多功能气体分析仪的设计原理、核心技术内容和应用开展试验研究,并就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发现的优缺点进行阐述,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构想及设计方案.结果表明,第一代的环境检测设备由于其固定性以及检测数据种类较少,更适用于羊舍环境监测预警;第二代设备具有运输轻便、易于操作等特点,适用于数据采集量不大,种类较少的检测试验;第三代设备更适合于数据采集量大、种类多的监测试验.

关键词: 羊舍 环境监测 设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抢救性收集工作思考

中国种业 2024

摘要:2020年吉林省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历经3年,有近万人参与到此次资源普查行动中,先后走访了9个市州44个县(市、区)的3000余个行政村,新收集到农作物种质资源3204份,采集数据12万余条、照片10875张,评审出阳光村稻光水稻等吉林省十大优异种质资源。同时对吉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抢救性收集工作的措施、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建立资源搜集长效机制、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教育、加大种质资源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完善种质资源项目有效认定、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和共享体系建设等推进吉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资源 资源普查 抢救性收集 吉林 优异资源 资源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旱作节水研究团队 科研成果创佳绩 乡村振兴谱新篇

农业科技管理 2024

摘要:首席专家 赵洪祥,男,1973年10月出生,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1997年延边大学农学院本科毕业,同年到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工作至今.吉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硕士,沈阳农业大学"作物学"博士,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访问学者.

关键词: 延边大学 科研成果 沈阳农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乡村振兴 作物学 内布拉斯加 研究团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抽穗期高温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和品质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系统研究抽穗期高温胁迫对水稻产量构成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江西省普遍推广种植的8个水稻品种为材料,测定各水稻品种在抽穗期高温胁迫下(38℃/32℃,昼/夜)抽穗期、穗部性状、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抽穗期高温胁迫下,水稻抽穗期缩短,穗部发育受到抑制,穗长和穗重显著下降。高温胁迫导致各品种产量下降了27.44%~40.33%,产量构成中以千粒重的下降幅度较大。高温胁迫导致籽粒淀粉和蔗糖含量、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下降,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垩白粒率及垩白度升高。黄华占和湘两优900在抽穗期高温胁迫下的产量损失较小,与对照处理相比,有较高的穗长、穗重和穗粒数,以及较小的籽粒淀粉和蔗糖含量下降幅度。产量损失较大的品种为粤王丝苗和湘两优2号。高温胁迫下水稻品种各指标的综合抗逆系数与产量损失高度一致。综上,抽穗期高温胁迫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具有一致性,产量损失较大的品种其稻米品质受影响也较大。

关键词: 水稻 高温胁迫 抽穗期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植株对盐碱胁迫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苹果是世界重要果树作物之一,其生产易受外界不利环境因素影响,特别是土壤盐碱化严重制约了苹果产业的发展。了解苹果植株生长对盐碱胁迫的响应和防御机制,将为苹果耐盐碱栽培技术的研究、耐盐碱品种的选育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从苹果植株生长、光合以及叶片显微结构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盐碱胁迫对苹果植株生长的影响;重点从离子调节机制、渗透调节机制、保护酶系统和有机酸合成四个方面阐述了苹果植株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总结了苹果植株响应盐碱胁迫的功能基因、相关转录因子和MicroRNA,并介绍了分子标记在苹果耐盐碱研究中的应用,研究发现苹果响应盐碱胁迫的功能基因主要有渗透调节物质合成基因、编码抗逆蛋白相关基因、离子转运和重建离子平衡相关基因等三大类,响应苹果盐碱胁迫的转录因子主要有WRKY、MYB、NAC、AP2/ERF、bZIP、bHLH以及SPL等,并对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的苹果耐盐碱研究及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苹果 耐盐性 耐碱性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不同生长期不同玉米品种生长性状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探究干旱对玉米不同生长期的生长性状及果穗性状的影响,以QXH0121(耐盐碱型)、B73(野生型)、PHM57(盐碱敏感型)3种不同耐盐碱能力的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控水,分别于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进行干旱处理.结果表明:相较于非胁迫处理,干旱胁迫下3种玉米品种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及抽雄期均表现为株高及产量构成要素降低,而茎粗则无显著差异.无论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或者抽雄期胁迫,3个品种耐旱程度均表现为QXH0121>B73>PHM57.拔节期的干旱胁迫对玉米株高影响最大,株高低于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抽雄期的干旱胁迫对果穗性状影响最大.

关键词: 干旱 拔节期 大喇叭口期 抽雄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松嫩平原不同耕地土壤剖面的有机质及腐殖物质分布特征对比研究

土壤与作物 2024

摘要:选取黑钙土、黑土(薄层)、黑土(厚层)、风沙土4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剖面,探究土壤有机碳(SOC)、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M)在不同类型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规律,对于科学评价不同土壤质量、土壤固碳能力的差异有重要意义。与表层(0~20 cm)相比,黑钙土、黑土(薄层)、黑土(厚层)、风沙土深层(80~100 cm)的SOC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1.7%、26.9%、41.4%、23.6%(P<0.05),pH分别由5.2、5.9、6.1、4.8升高至7.5、7.2、8.4、7.6,HA含量分别降低了34.9%、40.4%、46.6%、11.4%,FA含量分别降低了52.2%、36.2%、73.3%、59.0%,HM含量分别降低了32.2%、18.3%、37.2%、30.7%(P<0.05)。HA/FA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升高,黑钙土、黑土(厚层)、风沙土从0~20 cm至80~100 cm分别显著提高了42.9%、161%、101%(P<0.05)。而80~100 cm黑钙土、黑土(薄层)、黑土(厚层)、风沙土中HA和FA色调系数(△lgK)比0~20 cm土层分别显著降低了20.6%、29.9%、34.9%、40.3%和21.8%、17.1%、21.8%、18.9%(P<0.05)。在剖面垂直尺度上,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厚层黑土剖面平均SOC、pH、腐殖物质含量及色调系数均高于其他3种类型土壤,剖面土壤质量较高,但HA与FA结构较简单。

关键词: 土壤剖面 土壤腐殖物质 土壤有机质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优质李新品种-吉早丰

中国果业信息 2024

摘要:“吉早丰”李是以吉红为母本、88-5-14为父本人工杂交育出的早熟李品种。2022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现场鉴定,2023年6月获得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证书,证书编号:吉认果2023003。该品种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重45 g,纵径4.8 cm,横径4.4 c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本试验以登海 605(DH605)和郑单958(ZD958)为材料,设常规灌溉施肥(FP)、喷灌+种肥同播(SN)、喷灌+水肥一体化(SF100%)、喷灌+水肥一体化+减氮 20%(SF80%)共 4 个处理,研究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灌溉施肥方式及品种和灌溉施肥互作效应显著影响夏玉米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速率、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N),SF80%处理下两年平均产量、水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均最高.与FP、SN和SF100%处理相比,SF80%处理下DH605 两年平均产量分别提高 14.55%、7.66%和 2.26%,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 23.73%、12.61%和 8.86%,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43.19%、34.58%和 27.82%;ZD958 两年平均产量分别提高 35.93%、15.24%和 7.84%,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40.81%、21.79%和11.13%,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69.91%、44.05%和34.80%.综上所述,喷灌+水肥一体化+减氮 20%的灌溉施肥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实现夏玉米增产增效.

关键词: 夏玉米 灌溉施肥方式 水氮利用效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核雄性不育系7024不育性遗传分析及不育基因初步定位

玉米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核雄性不育系7024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可育株/不育株雄花育性鉴定和花药I2-KI染色、品红染色鉴定败育时期,分析不同发育时期花药的生理生化特性。利用自交系Mo17 Ht、B73和17-703与不育株杂交构建3个F2群体和2个BC1F1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利用BSA法对不育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结果表明,该雄性不育材料是无花粉型雄性不育,败育时期初步判定为减数分裂期;不育株花药不同发育阶段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低于可育株,不育株花药CAT活性在时期3、时期4显著低于可育株,表明抗氧化酶系统的破坏可能导致花粉败育。F2分离群体中可育株数与不育株数的分离比为3∶1,BC1F1群体分离比为1∶1,表明该雄性不育性状应由单隐性细胞核基因控制。

关键词: 玉米 雄性不育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