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二化螟危害水稻产量损失研究

应用昆虫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2代区第1代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为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人工接种二化螟黑头卵模拟2代区第1代二化螟为害对水稻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2代区第1代二化螟幼虫危害造成水稻枯鞘、枯心和枯死株,致使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减少,产量降低.随着接卵量增加水稻被害株率增加,产量损失率增加,接卵量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符合方程y=0.039x-2.793.根据害虫经济阈值的定义,推算出1代二化螟卵量防治指标为111块/667m2,通过分析越冬代性比和雌蛾产卵量数据,提出二化螟成虫防治指标为灯诱累积20.2头或性诱累积8.3头.[结论]明确了 1代二化螟卵量和成虫的防治指标,对二化螟的早期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二化螟 产量损失 水稻 经济阈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育成品种(系)抗倒伏性鉴定与评价

东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抗倒伏性强、适宜机械化收获的谷子品种,以抗倒性不同的23个谷子品种(系)为材料,通过调查分析株高、单株鲜重、根干重、机械强度、倒伏级别等与倒伏系数之间的关系,评价了各个参试品种的抗倒伏性.结果表明,植株根干重、机械强度与倒伏系数关系最密切,根干重越大,茎秆的机械抗折力越大,从而机械强度越大,谷子越抗倒伏,为选育抗倒伏性强的谷子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谷子 品种 品系 抗倒伏 鉴定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亚飞蝗的饥饿响应及食料筛选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24

摘要:东亚飞蝗引起的蝗灾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大自然灾害,但同时其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有极高的食用、药用及饲用价值。目前,东亚飞蝗养殖业蓬勃发展,但对其养殖的相关研究却较少。本文对东亚飞蝗的饥饿响应及食料筛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有充足水分供应的条件下,东亚飞蝗的耐饥能力随龄期升高而增强;高龄期、低龄期蝗蝻混合饲养,在饥饿处理下无互残现象;东亚飞蝗取食所筛选的5种供试饲料均可羽化、产卵;取食玉米叶、狗尾草的东亚飞蝗存活率较高、寿命较长、产卵较多,二者是相对适宜的饲料;饲喂白菜叶的雌蝗产卵量最高,可将其用于产卵期;麦麸在饲料紧张时可作为辅助饲料。

关键词: 资源昆虫 东亚飞蝗 抗饥能力 饲料 人工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环己烯酮类除草剂及其代谢物残留量

农药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超声波辅助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8种环己烯酮类除草剂及2种代谢物的分析测试方法。[方法]土壤样品经二氯甲烷超声波提取,氨基化的多壁碳纳米材料净化,溶剂转化后经C18色谱柱分离,以5 mmol/L甲酸铵水溶液和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模式(ESI+)电离扫描,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 8种环己烯酮类除草剂及2种代谢物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01~0.1μg/kg,定量限为0.03~0.3μg/kg,在高、中、低3个空白样品添加水平下,8种环己烯酮类除草剂及2种代谢物的平均回收率在71.81%~111.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46%~10.3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土壤中环己烯酮类除草剂及其代谢物的残留检测。

关键词: 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土壤 环己烯酮 除草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在蛋鸡饲粮中有效能值的测定及其净能预测模型的构建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采用间接测热法结合套算法测定不同来源玉米在产蛋高峰期海兰褐蛋鸡饲粮中的有效能值并建立基于理化指标的玉米净能(NE)预测模型。选取54周龄体重为(1 898.32±114.12) g、产蛋率为(90.74±1.31)%的海兰褐蛋鸡共72只,随机分为6个组(1个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组和5个玉米替代比例为30%的试验饲粮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试验鸡在舍内笼养,预试期10 d,正试期12 d,其中正试期分为3期,每期4 d(适应1 d,呼吸测热3 d)。每期试验中,从每组中选择4只试验鸡,称重后分别放入呼吸测热装置的12个代谢室(每个代谢室2只),每2个代谢室对应l种饲粮,间接测热和消化代谢试验同时进行。结果显示:1)5种玉米的表观代谢能(AME)分别为15.09、14.18、14.67、14.33和14.28 MJ/kg DM,NE分别为10.90、10.33、10.82、10.47和10.44 MJ/kg DM, NE/AME分别为72.17%、 72.84%、73.71%、72.99%和73.11%。2)玉米的NE预测方程为NE=-0.001+0.57×AME+0.606×粗脂肪+0.088×粗纤维(R2=0.987,P<0.01)。交叉验证显示本试验所得蛋鸡玉米的NE预测模型准确性较高,利用该模型可根据AME、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预测玉米的NE。

关键词: 蛋鸡 净能 间接测热法 预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抗除草剂谷子公谷89的选育与应用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

摘要:公谷89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选育的优质谷子新品种,于2021年10月正式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编号为GDP谷子(2021)220041.该品种株高89.9 cm,穗长23.7 cm,单穗质量17.47 g,单穗粒质量14.2 g,千粒质量2.8 g,穗呈圆筒形,刚毛长度短,出谷率80.25%,生育期125 d,抗除草剂(烯禾啶),抗病性强,适宜机械化收获,米质优良,被评为"一级优质米",适宜在东北春谷区生产种植,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 谷子 公谷89 抗除草剂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垄上交错种植密度对花生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构建高产花生群体模式,根据花生品种类型调整垄上交错单粒种植模式下的合理种植密度。以半匍匐型花生品种扶余四粒红和直立型花生品种吉花17为材料,研究垄上交错单粒种植密度对花生植株性状、群体结构变化及产量的影响。共设置6个种植密度M1(23.85万株/hm~2)、M2(20.84万株/hm~2)、M3(18.52万株/hm~2)、M4(16.66万株/hm~2)、M5(13.89万株/hm~2)、M6(11.91万株/hm~2),以双粒播种(23.85万株/hm~2)为对照(CK)。对不同种植密度下各花生品种的植株性状、SPAD值、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性状等进行测定。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两品种主茎高和侧枝长逐渐增高,半匍匐型花生品种四粒红在M6密度下的主茎高和侧枝长最高,直立型花生品种吉花17会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而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M5密度下的主茎高和侧枝长最高。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两品种在结荚期和成熟期的SPAD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四粒红成熟期M4、M5、M6处理的地上和地下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CK。吉花17在生育后期M4处理下的地上和地下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较CK有显著提升,成熟期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55.35%、23.31%。此外,随着密度的降低,四粒红的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单株饱果数、百果质量和单株荚果产量均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千克果数各密度处理低于CK;吉花17的产量整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单株饱果数、单株荚果产量均呈上升趋势,千克果数各处理均小于CK。垄上交错+单粒播种种植模式相对于双粒种植模式可以增加花生株高、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同时提高了产量。应用垄上交错种植时,应根据花生品种类型选择适宜的播种密度,半匍匐型花生品种以M4密度最佳,直立型花生品种以M2密度最佳。

关键词: 花生 垄上交错单粒种植模式 单粒精播 种植密度 直立型 半匍匐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秸秆资源现状与能源化利用技术分析

农业与技术 2024

摘要:吉林省位于东北地区,玉米、水稻等秸秆资源丰富。秸秆能源化利用是吉林省村镇生产生活用能的重要路径,也是农村能源消费革命、减排降碳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吉林省秸秆资源现状、秸秆能源化利用现状、能源化利用技术情况进行综述,并结合实际农村能源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提出加强促进秸秆能源化发展思路和展望,为吉林省秸秆能源化和清洁供暖工程建设路径利用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吉林省 秸秆 资源现状 能源化 能源化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东省夏玉米密植产量提升的分析

农业与技术 2024

摘要:玉米种植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因此分析不同种植密度提升玉米产量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夏玉米是临邑县主要经济农作物,为确保夏玉米产量应采取增加栽培密度,并做好配套田间管理措施.本文分析了种植密度对山东省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倒伏的影响,得出了密植条件下夏玉米产量提升机制,即在6.00~8.25×104株·hm-2密度范围内,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通过增加穗数增多而增加了夏玉米产量,而且夏玉米未发生倒伏.提出在临邑县从事夏玉米生产时,推荐密度为 8.25×104株·hm-2,施氮量为360kg·hm-2.通过合理密植、配施化肥、化控等农艺措施能够实现夏玉米高产,为相关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山东省 夏玉米 种植密度 干物质 产量 倒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