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产气荚膜梭菌病(A)型三联灭活疫苗研制
《畜牧与兽医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对 5批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产气荚膜梭菌病三联灭活疫苗进行了动物试验 ,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有效。近期效检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的保护率为 1 0 0 % ,对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保护率为 92 % ,对产气荚膜梭菌病 (A)型保护率为 88%。在免疫期试验中 ,免疫 6个月后 ,对兔病毒性出血症保护率为 1 0 0 % ,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保护率为 79% ,对产气荚膜梭菌病 (A)型的保护率为 88%。在保存期试验中 ,4~ 8℃保存 1年仍有效。
关键词: 兔病毒性出血症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 产气荚膜梭菌病 灭活疫苗


双价转基因抗虫低酚棉的抗病虫特性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04
摘要:研究了2个转Bt+CPTI双价基因抗虫低酚棉"C020"和"C022"的抗虫性及抗病性,室内棉叶鉴定结果显示,2个抗虫低酚棉对棉铃虫的抗性表现为低抗,其抗性虽略高于常规有酚棉"泗棉3号",但明显不如抗虫有酚棉"SGKz9";而田间罩笼接蛾鉴定结果显示,2个抗虫低酚棉的抗性综合评价均表现高抗,其抗性等级与抗虫有酚棉"SGKz9"一致,明显优于有酚常规棉"泗棉3号"。但抗虫低酚棉的抗病性表现一般,其中"C020"高抗枯萎病、感黄萎病;"C022"耐枯萎病、感黄萎病。


三角叶滨藜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藜科植物山菠菜甜菜碱醛脱氢酶 (BADH)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 ,通过RT PCR技术 ,从三角叶滨藜cDNA中分离了两个BADH基因片段BADH3 和BADH5,并利用巢式PCR、cRACE以及 3′ RACE获得全长BADH3 。测序结果表明 ,BADH3 和BADH5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 81 % ,其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 80 %。全长BADH3 核苷酸序列长 1 81 5bp ,79~ 1 5 78bp为一个开放阅读框架 ,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全长 5 0 0个氨基酸残基 ,相对分子质量为 5 4 70 0 ,pI为 5 5。其核苷酸序列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山菠菜同源性分别为 95 %和 93%。由三角叶滨藜 3′端部分BADH基因的克隆gBADH1 和gBADH2 推测的外显子序列分别与BADH5和BADH3 完全一致 ,且gBADH1 和gBADH2 的内含子插入位置和大小有较大差异。表明三角叶滨藜BADH基因是一个多基因家族 ,至少存在 2个成员
关键词: 三角叶滨藜 甜菜碱醛脱氢酶 基因 克隆 聚合酶链式反应


科棉1号棉铃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江苏农业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 以高品质棉花品种科棉1号为试材,以常规棉花品种苏棉15号为对照,探讨高品质棉棉铃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高品质棉棉铃对位叶GA3和ZR含量高于常规棉,具有较强的"叶源"生理优势;棉铃发育前期铃壳和籽棉中较高的IAA、ZR含量(开花30d内)及CA3含量(开花20d内)共同诱导棉铃体积的增大和籽棉的充实;与常规棉相比,高品质棉棉铃发育后期(开花30d后),棉铃对位叶和铃壳及籽棉中ABA含量都呈缓慢增加动态,这是其棉铃铃重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平衡施肥应重视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施用
《磷肥与复肥 》 2004
摘要:叙述平衡施肥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意义,分析平衡施肥与农作物平衡吸收的矛盾,提出跨越农作物平衡吸收的措施。并提出平衡施肥也应重视中微量元素的施用,才能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民的产出与投入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