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优质高产糯稻鄂糯9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以糯稻鄂糯9号为研究材料,探索了播种时期、栽插秧龄、栽插密度、每穴栽插苗数和施氮量5个因素对其作中稻栽培产量的影响,并探索了头季稻的收割时期和留桩高度2个因素对其作再生稻栽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中稻栽培,鄂糯9号在5月21日至6月5日播种,秧龄30 d以内,栽插密度13.3 cm×23.3 cm~13.3 cm×26.7 cm,每穴栽插5~8苗,施氮量225.0~262.5 kg/hm2,可以获得较高产量;作再生稻栽培,8月10—14日收割头季稻并保留45~50 cm的稻桩高度,头季稻和再生稻可以获得较高产量。

关键词: 糯稻 鄂糯9号 优质高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饲料对鲜鸭蛋感官品质与食用品质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来源的蛋白质饲料配比对鲜鸭蛋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玉米-豆粕日粮中添加不同配比的菜粕、棉粕、皮革粉为不同蛋白来源饲料,按不同配比分成10组,分别为全豆粕组(对照组),12%菜粕和8%棉粕组,16%菜粕和8%棉粕组,20%菜粕和8%棉粕组,12%棉粕和8%菜粕组,16%棉粕和8%菜粕组,20%棉粕和8%菜粕组,8%菜粕和8%棉粕组,3.5%皮革粉组,7%皮革粉组,测定各组鲜鸭蛋的蛋重、蛋黄比例、蛋黄颜色、蛋形指数、哈夫单位,以及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质构特性.结果 不同添加比例的棉粕、菜粕、皮革粉对鲜蛋蛋黄比例和蛋黄颜色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对鲜蛋蛋清弹性也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菜粕添加比例的增加,蛋重呈下降趋势,蛋黄比例呈上升趋势,以12%的比例添加菜粕蛋黄色度最高.棉粕组蛋重、蛋黄色度明显下降,蛋黄比例略微升高;皮革粉组蛋黄色泽最差;棉粕添加会使鲜蛋弹性明显增加.结论 棉粕、菜粕、皮革粉喂养蛋鸭会显著影响鸭蛋品质.菜粕的添加量以不高于12%为宜,棉粕的添加量以不高于8%为宜,皮革粉不适用于蛋鸭的喂养.

关键词: 饲料配方 棉粕 菜粕 皮革粉 鲜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水稻田稗草病原真菌资源调查

湖北植保 2019

摘要:为了解湖北省水稻田恶性杂草稗草上的病原真菌种类,以期为更好地利用植物病原真菌资源和开发生物除草剂奠定基础.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稗草病害样品进行分离,结合形态观察和rDNA 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最后用人工接种法对部分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从53份自然发病的稗草样品中分离到86个菌株,共鉴定出7个属的13种真菌.

关键词: 稗草 病原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用量对西兰花产量、质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用量对西兰花产量、质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240~480 kg/hm~2)的增加,西兰花产量、生物量和干物质量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以330~405 kg/hm~2施氮量最高。当氮、磷、钾用量分别超过330、135和255 kg/hm~2时,对产量的增加效果有限。330~405 kg/hm~2施氮量能够获得较高的氮、磷、钾累积量,磷、钾用量分别超过135和255 kg/hm~2时会降低植株氮素累积量,但对磷、钾累积量的影响不显著。施氮量为240~405 kg/hm~2时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达到了43.10%~47.66%和16.25~16.72 kg/kg。施氮量的增加促进了西兰花硝酸盐的累积,但是降低维生素C含量,而糖酸比和灰分则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总之,在磷、钾用量分别为135和255 kg/hm~2的基础上,施氮量为330~405 kg/hm~2时,西兰花能够获得较好的产量、质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关键词: 产量 质量 养分累积量 氮肥利用率 农学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棉区杂交棉F2代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 2019

摘要:近年来新疆棉区杂交棉F-2代在生产上的应用呈上升趋势,通过对杂交棉F2代产量、纤维品质已有的研究,分析新疆棉区杂交棉F2代应用的可行性,并从知识产权保护和杂交棉F2代育种思路上提供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新疆棉区 2代','') >杂交棉F2代 产量 纤维品质 知识产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果胶乙酰酯酶家族成员的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茶叶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树是氟的超富集植物,叶片高氟含量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果胶乙酰酯酶(PAE)可能通过调控果胶的去乙酰化作用参与茶树叶片对氟的富集和解毒,然而目前并无茶树PAEs的相关报道.本研究以茶树舒茶早基因组和三代测序数据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开展了PAEs的鉴定及其特性、进化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茶树中,PAE家族有12个蛋白,属于PAE5、PAE8、PAE9、PAE10、PAE12等5个成员,具有CLDG、PxYH、GGGWC、GS、NWN、rYCDG、GCSAG、NaAYDSWQ、HCQ等9个保守基序;在进化关系上,茶树PAEs与葡萄、可可亲缘关系较近;12个CsPAEs氨基酸大小为326~515,分子量为36.7~56.9 kDa,等电点为5.1~8.9;除CsPAE5、CsPAE5-1定位线粒体,CsPAE10-1可能定位胞质外,其他9个CsPAEs定位细胞壁;CsPAE5、CsPAE5-1、CsPAE12和CsPAE12-1为跨膜蛋白.此研究结果将为解析PAE在茶树叶片氟富集和解毒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茶树 果胶乙酰酯酶 鉴定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真菌SF_50651中抗菌活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在抗菌活性天然产物的筛选过程中,筛选到1株具有强抗菌活性的真菌SF50651,通过活性跟踪,确定其中的活性组分,经提取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1个抗菌活性化合物,经紫外、质谱和天然产物词典(DNP)查询确定化合物为稻瘟醇(Pyriculol),进一步的抗菌活性测试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作用.

关键词: 抗菌活性 真菌 稻瘟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抗瘟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实践和策略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具有广谱和持久抗性的抗稻瘟病基因是控制稻瘟病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以'广占63-4S'、'扬稻6号'等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出一批携带有Pi1和Pi2的育种材料.经自然病圃诱发鉴定,聚合Pi1和Pi2基因的品系在抗性表现上比受体品种有明显的改良,绝大多数品系或组合都达到了抗级水平.聚合抗性基因的品系或组合在宜昌望家病圃的病情较恩施病圃稍重.这些品系或组合在宜昌望家病圃的病情年际间有差异,其稻瘟病抗性是否有逐步减弱的可能还有待进一步监测.针对湖北稻区的具体情况,现阶段可以在抗病育种中利用Pi1、Pi2、Pi9和Pigm等广谱抗病基因,但同时还要挖掘新的广谱抗病基因,或聚合具有抗谱差异的主效基因以及在具有水平抗性的育种材料中导入主效基因.在抗性鉴定中,建议在宜昌望家病圃对育种材料进行初步筛选,其后将抗性材料在不同的病圃进行鉴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抗稻瘟病基因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扁穗雀麦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研究

中国草地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扁穗雀麦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特性和变化规律,以江夏和黔南两个常见品种为研究对象,对花后不同时期的种子含水量、营养物质、酶活性和ATP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江夏和黔南种子含水量除花后第42d有所上升外,其余时间均表现为逐渐下降,并以花后第32~36d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每天4.66%和4.84%。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在品种间差异较大,江夏基本表现为先升后降,其中花后第19~32d显著高于其它时期(P<0.05);黔南则持续下降,但于花后第32d含量趋于稳定。淀粉含量变化品种间虽有差异,但均在花后第25d含量最高,分别为433.86 mg/g和412.95mg/g;在花后第36d含量最低。随着种子的发育,两品种脱氢酶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表现为先增后减趋势,并于花后第32d达最高值0.598μg/min/g和0.471μg/min/g,与其它各阶段差异显著(P<0.05)。ATP含量江夏表现为双峰曲线,分别在花后第19d和第36d较高,而黔南呈单峰变化,在花后第32d高达4.19μmol/g。对扁穗雀麦江夏和黔南各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除黔南可溶性糖含量与种子含水量极显著相关外(P<0.01),江夏各指标间及黔南的其它指标间差异均不显著。综合考虑,两品种适宜在种子含水量分别为27~45%和30~49%时收获。

关键词: 扁穗雀麦 种子发育 生理生化变化 不同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园测土配方优化施肥试验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湖北省桑园立地条件差,肥料使用不科学,造成土壤营养元素缺乏和不平衡等问题,开展测土配方优化施肥试验示范.通过对郧西县六郎乡罗坡垭村桑园土壤肥力的分析发现,土壤养分含量中等,表现为极缺碱解氮,进而制订了不施肥、习惯施肥(全年尿素750 kg/hm2)和增量施肥(全年尿素1 500 kg/hm2)3个施肥处理方案.结果表明,增量施肥明显提高了桑树(Morus alba L.)的抽枝能力,促进了桑树枝条的伸长生长,单株产叶量、公顷产叶量及桑叶品质明显提高,桑树的抗旱能力得到改善.得出了气候条件(降雨量)是影响桑树养分吸收量及桑园养分利用率的重要因子结论 .

关键词: 桑树(Morus alba L.) 桑园 测土配方施肥 产叶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