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稻虾共作模式氮和磷循环特征及平衡状况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虾共作模式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种新兴的稻田复合种养生态模式,研究稻虾共作系统中氮(N)和磷(P)的循环特征及盈亏状况,对合理调控稻虾共作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指导系统N和P优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投入产出法,以中稻单作模式作为对照,研究了稻虾共作模式下N和P的循环特征及平衡状况。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子系统N和P的输出/输入比分别为0.62和0.44,且子系统中N和P以饲料输入最大,占总输入的92.9%和96.4%,以成虾N和P输出最大,分别占总输出的53.3%和59.5%;在目前投入水平下,两种模式土壤子系统中N和P表观平衡均出现盈余,且稻虾共作模式土壤子系统N的盈余量高于中稻单作模式,而P的盈余量则低于中稻单作模式;稻虾共作模式和中稻单作模式的N和P输出/输入比均小于1,且稻虾共作模式的N和P输出/输入比均小于中稻单作模式;稻虾共作模式增加了土壤截存的N和P量,其土壤截存的N和P量较中稻单作模式分别提高49.2 kg·hm~(-2)和9.1 kg·hm~(-2);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系统N和P表观损失量,其系统N和P表观损失量较中稻单作模式分别提高10.2 kg·hm~(-2)和1.0 kg·hm~(-2)。可见稻虾共作模式降低了N和P输出/输入比,促进了土壤中N和P的累积,但增加了系统N和P表观损失量。

关键词: 稻虾共作模式 养分循环 养分平衡 氮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粘类芽孢杆菌ARTP诱变及高产菌株的选育

种子科技 2019

摘要:多粘类芽孢杆菌NBF188对番茄青枯病菌的病原菌茄科劳尔氏菌具有显著抑菌效果.采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ARTP)的方法处理该菌株,筛选得到高产菌株NBF188-R.NBF188-R抑菌效果较出发菌株有显著的提高,HPLC-MS检测显示其多粘菌素的产量提高了106.2%.

关键词: 多粘类芽孢杆菌 番茄青枯病菌 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 多粘菌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政府会计制度下科研院所存货的管理与核算

审计月刊 2019

摘要:近几年,随着对科研工作的"放管服"改革,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与此同时,财务管理工作改革也提到议事日程,科研院所的存货类资产日常管理与核算工作就是其中之一。本文拟针对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科研院所存货类资产的日常管理与核算的变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 政府会计制度 科研院所 存货 管理与核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对策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研究发现,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除了来源多样性外,还具有分布广、区域差异明显的特征;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难度大。介绍了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兴山模式"。从监测防控体系建设、综合治理、实施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发、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生态文明 综合治理 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奶牛环保养殖床场一体化技术试验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随着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粪污处理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根据新形势下环境保护要求,通过对黄冈梅家墩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创新应用奶牛床场一体化技术,从奶牛养殖环保性、节约成本、提质增效与产业促进作用等方面与其他现有养殖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奶牛床场一体化技术从根本上有效解决了奶牛养殖产生粪污的排放与污染问题。在规模化奶牛养殖中,对节约水电、垫料、节省土地与设备投资、提高奶牛产品质量与安全、提高生产性能和劳动效率、降低奶牛发病率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具有较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 奶牛床场一体化技术 粪污 零污染 零排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鼠胚胎母源基因转向合子基因组的转换起始点

中国畜牧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母、父源基因以及合子基因在动物胚胎早期发育中发挥功能的重要时间节点,本实验利用转增强型荧光蛋白(EGFP)基因小鼠(♀/♂),分别与野生型小鼠进行交配,收集受精后的胚胎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寻找EGFP基因在不同胚胎发育阶段时间节点表达的特征,作为直观判断母源基因向合子基因的转换时间起始点的生物标志.结果 发现:从EGFP转基因母鼠获得的5枚卵母细胞/原核胚中表达了EGFP基因,在荧光显微镜下表现出绿色荧光;而从野生型母鼠获得的20枚胚胎到2-细胞(2-cell)期后开始表现出绿色荧光,随着胚胎的发育,出现荧光的胚胎数量逐渐增多,达到5枚.综上,EGFP基因可以作为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合子基因的标志物,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母源基因向合子基因转换的时机在胚胎发育的2-cell期.

关键词: 母源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 EGFP 转基因小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芦笋茎枯病防治效果评价

湖北植保 2019

摘要:近年来,随着芦笋种植面积的加大,芦笋茎枯病为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芦笋的生产.为了更好的防治芦笋茎枯病,2017年田间评价了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治效果.试验表明:供试药剂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在有效成分用药量为267mg~333mg/kg (即商品用药量稀释1500倍~1875倍)时,对芦笋茎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在该使用剂量范围内对芦笋安全,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苯菌灵 芦笋 茎枯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野葛中的miRNA及其靶基因

中国现代中药 2019

摘要:目的:基于GitHub上释放的野葛转录组序列和miRBase中的microRNAs(miRNA)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野葛中保守的miRNA,为研究其在野葛中的生物学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根据miRNA在植物中的保守性,利用psRobot软件的前体预测模块"psRobot-mir"将miRBase数据库中已知的miRNA序列与野葛转录组序列进行比对,按照miRNA的判定标准进行筛选,并随机选取了7条miRNA进行茎-环PCR验证,随后利用psRNATarget软件对这些miRNA进行了靶基因预测。结果:在野葛中共预测出34条潜在的miRNA序列,它们属于18个基因家族,miRNA茎-环PCR验证的成功率是100%。基于罚分≤3,预测出235个靶基因,其中66个具有明确的功能,涉及野葛抗病、生长发育、转录调节、胁迫应答等,其中28个为抗病蛋白。结论:预测出的野葛保守miRNA及其靶基因,为今后解析miRNA在野葛抗病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野葛 生物信息学 microRNA 靶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赣州橘园根系内生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多样性鉴定及其受黄龙病菌侵染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定赣州橘园黄龙病菌侵染和健康柑橘根系内生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多样性,并明确黄龙病菌的侵染对于AMF群落的影响。【方法】使用AMF 18S小亚基核糖体特异引物AMV4.5NF/AMDGR对黄龙病菌侵染和健康柑橘根系DNA扩增建库,通过454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挖掘赣州橘园根系AMF多样性及其受黄龙病菌侵染的影响。【结果】从赣州橘园的柑橘根系中鉴定到80个AMF种,其中包括44个已知的AMF种和36个新种。进化分析发现,球囊霉属AMF占总AMF数的78.75%,是赣州柑橘根系内生AMF群落的优势菌属。鉴定到类球囊霉属的12个AMF,其中Paraglomus.N2和Paraglomus.N7的丰度位于总AMF的第二和第三,说明类球囊霉属AMF在赣州柑橘AMF群落中占有重要地位。PCoA分析表明黄龙病菌侵染显著改变了柑橘根系AMF的群落结构,而AMF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变化。通过丰度差异分析鉴定到6个在黄龙病菌侵染后丰度差异显著的AMF种,表明黄龙病菌侵染可能通过改变AMF菌种组成和相对丰度来影响其群落结构。【结论】全面揭示了赣州橘园根系内生AMF多样性,并且黄龙病菌侵染可通过改变菌种组成和相对丰度来影响AMF群落结构。

关键词: 柑橘 黄龙病 丛枝菌根真菌 多样性 群落结构 球囊霉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冻融循环对鮰鱼片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以新鲜鮰鱼片作为研究对象,新鲜鮰鱼片经过9次冻融循环,测定鮰鱼片第0、1、3、5、7、9次冻融循环后鱼肉的色泽、嫩度、p H值、酸价、过氧化值、TBA值、水分分布以及K值,研究反复冻融循环对鮰鱼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鮰鱼片冻融循环后,其a*值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而下降、b*值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加;脂肪氧化方面,酸价、过氧化值和TBA值均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鮰鱼肉样在经过多次冻融循环后,p H降低,剪切力上升,自由水增加,不可移动水和结合水减少,K值上升。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多次冻融处理后,鮰鱼的b*以及新鲜度下降,造成鱼肉的营养成分流失且食用品质降低。

关键词: 鮰鱼 品质 反复冻融 脂肪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