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档案信息化发展方向

办公室业务 2019

摘要:档案的信息化趋势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对于档案管理领域而言,这一变革趋势既是得益于互联网技术近年来在我国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又因为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无法使得档案发挥出真正的价值。因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利用各类档案数据资源,来实现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是档案信息化发展能够为社会带来的意义所在。立足于这一背景,本文尝试论述档案信息化发展在当前这个互联网背景下的途径和方向。

关键词: “互联网+” 档案管理 信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亲本材料三个综合性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对7个中系家蚕亲本材料和7个日系家蚕亲本材料及其组配的49个杂交组合,采用7*7不完全双列杂交法进行虫蛹统一生命率、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3个综合数量性状进行配合力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中系亲本材料春丰、菊9的一般配合力较高;日系亲本材料镇J、皓J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由这些亲本参与组配的镇J*菊9、皓J*春丰、湘秋*菊9、皓J*苏9等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及配合力总效应值均较高,尤其镇J*菊9的值最高.这些组合可作为目标组合,加强亲本材料选育的同时,全面考察这些目标组合的茧丝质等综合经济性状,可选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品种.

关键词: 家蚕亲本材料 综合数量性状 配合力 不完全双列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密与减氮对秋玉米产量形成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随着长江中游种植制度的变化,秋玉米的种植面积在逐渐增加,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有待优化,而通过提高种植密度配合氮肥减施,以协同实现秋玉米增产与氮素高效利用的效应还有待探讨.为此,以半紧凑型秋玉米品种勤玉5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施氮量为主区,设置常规施氮量处理(N300,300 kg/hm2)、减氮30%处理(N210,210 kg/hm2)及不施氮处理(N0);种植密度为副区,设置常规种植密度(D60,60000株/hm2)、中密度(D78,78000株/hm2)与高密度处理(D93,93000株/hm2),探讨氮肥、密度及其互作对秋玉米冠层结构、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秋玉米产量形成有明显的互作效应.与常规种植相比(N300D60),减氮30%(N210)后,增加种植密度均能明显提高冠层光截获率、LAI及干物质积累量,粒重下降不明显,产量显著提高;但由中密度(D78)提高到高密度(D93)种植时,冠层光截获率、LAI、干物质积累量、粒重及产量均没有显著性变化.与常规种植相比(N300D60),减氮30%(N210)与中密度(D78)处理秋玉米的氮素转运效率及对籽粒氮的贡献率没有明显变化,但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及氮肥回收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当提高到高密度(D93)种植时,氮素转运效率与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因此统筹考虑提高秋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时,湖北省秋玉米品种勤玉58较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8000株/hm2,施氮量为210 kg/hm2,可实现增密增产减氮目标.

关键词: 秋玉米 种植密度 施氮量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热处理方式对鲈鱼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延长热加工调理鲈鱼的货架期,并延缓贮藏期间的品质劣变,采用3种热处理方式(水煮、汽蒸、真空低温烹调(Sous-vide))对鲈鱼进行加工,通过分析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值、汁液流失率、色度、质构特性、水分分布以及气味的变化,研究不同热处理方式对鲈鱼在12℃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过程(0~5 d)中,真空低温烹调处理组鲈鱼鱼片的汁液流失率均在2%以下,贮藏末期能抑制不易流动水的流失;真空低温烹调处理组鱼片在贮藏期间的菌落总数、TVB-N含量增长缓慢,真空低温烹调处理能明显抑制鲈鱼在贮藏期间的腐败变质.与水煮和汽蒸处理相比,真空低温烹调处理对鱼肉的硬度、咀嚼性无显著影响(P>0.05);利用电子鼻检测得到鲈鱼的贮藏品质区分结果与TVB-N含量的结果相近.因此,真空低温烹调处理能减缓鱼肉新鲜度的变化,可作为一种新加工技术应用于鲈鱼的保鲜.

关键词: 真空低温烹调 鲈鱼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具有农药活性的微生物源核苷类化合物

化学进展 2019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微生物天然产物在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核苷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丰富多样的结构及生物活性。本文对微生物来源的具有农药活性的核苷类化合物进行总结,重点综述了具有农药活性的微生物源嘧啶或嘌呤、核苷及其衍生物及核苷酸类似物等三类微生物源核苷类化合物,分别对其来源、结构多样性、农药活性及杀虫、杀菌及抗病毒作用机制进行了概括,以期对新型农用抗生素的开发及新农药创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微生物核苷 结构多样性 杀虫活性 杀菌活性 除草活性 抗病毒活性 作用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夏对3种常见农作物的化感作用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化感作用角度筛选适宜与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mb.)Breit]进行轮间作的农作物,为建立合理的半夏轮间作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水提法制备半夏地上部和地下部提取液,每种提取液设5个浓度梯度[0(CK)、0.025、0.050、0.100和0.200 g/mL],研究半夏不同部位浸提液对3种主要经济作物玉米(Zea mays Linn.sp.)、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和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的化感效应。【结果】低浓度(0.025 g/mL)半夏提取液对3种农作物的生长整体表现为轻微促进作用。高浓度(0.200 g/mL)的半夏提取液对3种农作物均表现出较强的化感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叶片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合成受阻;光合色素比例调整,整体表现为叶绿素a/b上升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下降;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升高。3种农作物对半夏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萝卜>白菜>玉米。【结论】半夏的化感物质主要集中于地下部块茎中,其化感作用会影响受体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及抗氧化系统稳定性;3种农作物中玉米最适合与半夏进行轮间作。

关键词: 半夏 化感作用 玉米 萝卜 白菜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肥料在稻虾共作区直播水稻应用效果初探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在江汉平原稻虾共作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3种新型肥料对直播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新型包膜氮钾复合肥,在一次性施肥条件下,随包膜肥所占比例的下降,水稻的产量表现出下降趋势,所有包膜肥处理相对于推荐施肥对照均未表现出明显增产效果,且在水稻生长中后期表现出缺氮症状;对于沃农生物有机肥,在化肥氮减少2.5%~6.3%、化肥钾减少35.4%~72.9%的条件下,相对于推荐施肥处理水稻增产2.1%~3.5%,且增产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来实现的;对于PPF菌肥,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稻虾共作 包膜肥 生物有机肥 直播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流域棉区早熟棉品种研究进展及其建议

棉花科学 2019

摘要:通过育种工作的不断努力,近三年来长江流域棉区早熟棉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共计审定早熟棉品种21个.对长江流域棉区审定的早熟棉品种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湖南省、湖北省和江西省审定早熟棉品种较多,同时对审定的早熟棉品种的产量、纤维品质等性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长江流域棉区要坚持早熟棉品种资源的引进和利用,加强高品质和适合机械化的早熟棉品种的选育,同时要开展适合于早熟棉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的建议,为长江流域棉区的棉花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长江流域棉区 早熟棉 品种 研究进展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PRV/gE蛋白及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DF)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兽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高效灵敏的伪狂犬病病毒(PRV) gE蛋白的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诊断方法,本研究将PRV/HN/SMX/2012毒株gE蛋白的自身信号肽及胞外域片段克隆到pFastBacHT B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HTB-gE,并转化至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经过3次蓝白斑筛选获得含有gE基因的重组杆粒rBacmid-gE.随后,将该杆粒转染至sf9昆虫细胞中,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AcMNPV-gE.经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进行鉴定分析,发现重组gE蛋白在sf9细胞中表达.利用该sf9细胞建立检测血清中gE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DF)方法,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发现,将血清和羊抗猪FITC-IgG分别进行1∶40和1∶2 000稀释时所建立的方法能针对血清中gE抗体产生较强的特异性荧光;通过与商业化的ELISA检测gI/gE试剂盒(IDEXX)比较,所建立的检测方法与商业化试剂盒的总符合率为93.18%(164/176),阳性结果符合率93.75%(120/128),阴性结果符合率91.67%(44/48),2种方法存在很强的一致性(Kappa=0.832,CI=95%);-20℃条件下保存2个月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PRV) gE基因 杆状病毒Bac to Bac表达系统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IDF)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叶农药残留检测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论述了茶叶农药残留检测的必要性以及茶叶农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对固相萃取(SPE)、加速溶剂萃取(ASE)、微波辅助萃取(MAE)、超临界流体萃取(SFE)等萃取方法的原理、应用以及与传统前处理方法相比较的优点进行了概括.也对茶叶农残分析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色谱法、酶联免疫法和生物传感器.

关键词: 茶叶 农药残留 色谱法 酶联免疫法 生物传感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