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9911条记录
甘薯品种苏渝76的高产生理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03 CSCD

摘要:以蒸煮、烘烤用型甘薯新品种苏渝 76为研究对象 ,以食、饲、工业加工兼用型甘薯品种苏渝 30 3为对照 ,采用常规生理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方法 ,对苏渝 76在江苏南京粘壤土条件下的高产生理与栽培技术效应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其高产生理特性为栽后发根还苗快 ,结薯早 ,平均净同化率高 ,干物质积累在栽后5 0~ 90d期间明显快于对照品种苏渝 30 3;高产栽培技术的肥料处理间的茎叶产量、生物产量、块根干物率及商品薯块数差异极显著 ,其它性状差异不显著 ,茎叶产量和生物产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 ;不同栽插密度对结薯总块数、商品薯块数及单块薯重的影响极显著 ,总薯块数、商品薯块数随密度的提高而增加 ,肥料和密度对块根干物率具有互作效应

关键词: 甘薯 高产生理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感水稻不同组织水浸提液对稗草的化感作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3

摘要:本研究利用HG1和HG2两个化感水稻品种和稗草为材料 ,研究了化感水稻品种的叶、叶鞘、根组织的水浸提液对稗草幼苗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 :HG1不论是对稗草幼苗的株高还是对稗草幼苗的根都有极强的化感作用 ,而HG2只对稗草的根有极强的化感作用。在不同组织之间 ,叶和叶鞘的水浸提液对稗草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根的水浸提液和对照。两个化感水稻对稗草幼苗根的抑制更强于对苗高的抑制。随着稗草密度的增加 ,稗草受抑程度减少 ,这可能与单株吸收化感物质的量减少有关。

关键词: 水稻 组织 水浸提液 稗草 化感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肠毒素的研究概况

动物医学进展 2003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 (heat-stable,ST)和不耐热肠毒素 (heat- labile,LT)生物学特性、分子水平机制及其应用价值。一方面着重讲述 LT作为粘膜免疫佐剂的研究前景 ,利用体外定点突变方法构建不同的突变株并且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佐剂活性 ,是霍乱毒素 (Choleratoxin,CT)很有希望的替代品。另一方面讲述ETEC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概况。ETEC只有 LT、ST两类肠毒素 ,通过不同方式构建融合基因探讨对 ETEC性腹泻防治效果。目前 ,这两方面均卓有成效 ,但还有许多的难点需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大肠杆菌 不耐热肠毒素 耐热肠毒素 定点突变 粘摸免疫佐剂 融合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高品质纤维种质基因库的拓建

作物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远缘杂交 ,开展了棉属野生种的高强纤维潜力基因向陆地棉品种转育研究 ,以构建高纤维品质的种质基因库。在适宜的自然条件和人工条件下 ,陆地棉分别与异常棉 (Gossypiumanomalum)、辣根棉 (G .armourianum)、雷蒙德氏棉(G .raimondii)等杂交 ,克服杂交不可交配性、杂种一代的高度不育性等 ,通过多年的回交选择和纤维品质测定筛选 ,培育出了纤维品质基本稳定、农艺性状良好的一批超强的细长绒棉纤维种质系 ,其比强度远超过目前推广品种 ,马克隆值理想 ,如 :来自雷蒙德氏棉的 4 7个后代品系 ,其平均纤维比强度达 34.4 3cN/tex、纤维长度为 32 .2 9mm、马克隆值为 4 .37;来自辣根棉的 4 9个后代品系 :平均比强度达 35 .5 0cN/tex、纤维长度为 33.16mm、马克隆值为 4 .2 9;来自异常棉的 10 1个后代品系 ,比强度达 38.15cN/tex、纤维长度为 33.35mm、马克隆值为 4 .11。通过远缘杂交获得的一批高品质种质系 ,组成了一个高品质育种的亲本群体 ,成为高品质育种的重要基因库。

关键词: 陆地棉 超强纤维 纤维品质 基因库 拓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兔肉糕的制作

中国养兔 200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蔬二号辣椒大棚秋延后栽培技术

吉林蔬菜 2003

摘要:江蔬二号辣椒是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采用抗病杂交优势技术最新育成的抗病、早熟、丰产的牛角形辣椒一代杂种,是辣椒秋延后栽培的专用品种,经田间对比试验及在全国各地的试种情况看,江蔬二号辣椒在抗病性、丰产性及商品性等方面均表现突出,优于其他同类型品种。1 江蔬二号辣椒的特征特性 江蔬二号辣椒株高65厘米,开展度60厘米,株型紧凑,叶色深绿,果实粗牛角形,果长17~20厘米,果肩宽5~5.5厘米,肉厚0.2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中草药行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江苏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关键词: 中草药行业 现状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李RAPD的优化反应体系及其在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果树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GACCGCTTGT-3'为随机引物,以奉化李(Prunussalicinacv.Fenghuali)为试材,对中国李RAPD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25μL反应体系中,TaqDNA聚合酶、Mg2+、引物、模板DNA和dNTPs5种主要成分的适宜浓度或用量分别是:1.0U、2.5mmol/L、20ng、40ng和0.2mmol/L。利用该优化反应体系,用10个随机引物,构建了5个中国李品种的RAPD指纹图谱;并以共有谱带率对这些品种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5个中国李品种的共有谱带率平均为33.2%,变异幅度为20.1%~44.9%。

关键词: 中国李 RAPD 品种鉴定 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PEPC基因水稻具有初级CO_2浓缩机制的生理特点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原种粳稻Kitaake为对照,研究了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的PEPC的高表达和碳同化特性的关系.结果显示:与原种相比,转PEPC基因水稻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显著增加,经统计分析,气孔导度的增加与光合速率的增加并无相关性.而在高光强下,与CO2浓缩有关的PEPC,CA酶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因此在大气CO2浓度下可显著增加光合能力(50%);无CO2条件下,可减少叶内CO2释放量,从而降低了CO2补偿点.用专一的抑制剂DCDP处理,证明转PEPC基因水稻叶内PEPC的高表达与碳同化能力的提高和Fv/Fm的稳定性有关.用14C示踪20 s,转PEPC基因水稻14C较多的分配在C4光合原初产物天冬氨酸中,意味着叶内存在着一定的C4光合代谢途径.上述结果说明,用代谢工程可以在叶内构建初级的CO2浓缩机制,为转基因的高光效育种技术提供了生理依据.

关键词: 转PEPC基因水稻 CO2浓缩机制 碳酸酐酶(CA) 气孔导度 CO2交换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甲烷的产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江苏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稻田甲烷产生的机理及其与土壤质地、耕作、栽培措施和天气等因素的关系。

关键词: 水稻 稻田甲烷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