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苏钟猪遗传同质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苏钟猪是经 10多个世代闭锁群体继代选育而成的猪新品系。通过已选育 10个世代的苏钟Ⅰ系有关资料 ,探讨了各原始祖先血缘在后代个体中所占比例 (即后代个体的遗传同质性分析 ) ,证明在闭锁的群体继代选育中 ,各原始祖先在后代个体中都占有一定比例的血缘份额 ,只是最初几个世代中在各个体中所占的血缘份额差异、变异都很大 ,但随着群体继代选育的代数增多 ,这些差异趋于稳定。因此 ,对群体以某一始祖或祖先来划分血缘只能在少数几代以内 ,群体继代选育多代以后 ,这种划分方法不可行


Cry3A毒素和氯菊酯对马铃薯甲虫神经-肌肉系统的电生理作用比较(英文)
《昆虫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Cry3A毒素和氯菊酯杀虫剂经口注射处理的马铃薯甲虫的前肠、中肠和腿节样本的神经肌肉自发动作电位发射进行了记录。两种化合物均可呈现很典型的神经电生理症状 :在初期阶段 ,它们均引起连放动作电位的发放程度大幅增加 ,而发放间隔期延长 ,且随着中毒加深而拉长。氯菊酯可在腿节样本引起典型高频爆排 ,表现出间隔非常短的静息期特征 ,但Cry3A毒素只在肠道样本中表现上述特征。而且Cry3A毒素可使处理甲虫的呕吐物大幅增加 ,而取食减少。这些结果显示处理虫的肠道神经肌肉系统较腿部神经肌肉系统对Cry3A毒素更敏感 ,Cry3A毒素最初的神经毒性或细胞毒性作用引起肠道活动的紊乱是其昆虫毒性作用的重要机制。


小麦纹枯病抗性QTL的SSR标记研究
《扬州大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ARz/扬麦158F6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材料,对其纹枯病抗性进行SSR分析和初步的QTL分析。群体抗性分析结果表明:纹枯病抗性是由多个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单个标记方差及回归分析显示有6个SSR标记至少在2份抗性资料中能被检测到,涉及2D、3A、3B、3D、7D5条染色体,能解释2.6%~10.1%的抗性表型变异。标记Xgwm340来源于感病品种扬麦158,其余的SSR标记(Xgwm102、Xgwm155、Xgwm71-2、Xgwm645、Xgwm437)来源于抗病亲本ARz;利用MapManagerQTX软件进行QTL分析,检测到2个QTL。


洋葱主要品质性状比较及其相关性分析
《中国蔬菜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对 2 3份不同皮色洋葱材料的主要品质性状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白皮洋葱的鳞茎紧实度、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丙酮酸含量均高于其它皮色品种 ,红皮洋葱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除蛋白质含量外的 4个性状间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鳞茎紧实度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相关 ,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丙酮酸含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


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的遗传研究
《作物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 8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双列杂交的F1及其亲本 ,以赤霉病病粒率为抗性指标 ,研究了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间存在 3~ 4对赤霉病抗性基因的差异 ,苏麦 3号、宁麦 9号和扬麦 15 8具有较多控制赤霉病抗性遗传的显性基因 ,对于减少它们杂交后代的病粒率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小麦赤霉病抗性符合加性 显性模型。赤霉病抗性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 ,但以加性效应为主 ,抗病对感病为部分显性。赤霉病抗性的狭义遗传力较高 ,早代选择有效


一种用于评价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生产影响的效应模型——RCCMOD
《江苏农业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 将自主研制的水稻栽培计算机模拟优化决策系统(RCSODS)改造为适于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评价的水稻效应模型(RCCMOD);利用中国南方9个有代表性样点的水稻区域试验资料与同期同地的天气资料,对RCCMOD进行可靠性检验;将RCCMOD分别在研究区域基准气候(Baseline)和3种基于大气环流模型(GCMs)的(2×CO2)气候变化情景下运行,并将模拟结果与同样条件下CERES Rice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基本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