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防治水稻病害微生物农药纹曲宁的研制及产业化
《江苏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合作,开展生物防治水稻病害的研究,并列入国家科技攻关(96-005-01-01-01)等重大科研项目。通过土壤拮抗细菌的系统筛选和理化诱变选育菌种,获得对多种病原菌有很强抑制作用、对水稻病害有良好防效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916)菌株。B-916具有优势种群竟争力和分泌


苜蓿菌核病的初步研究
《植物保护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南京地区苜蓿菌核病进行了田间危害调查、病原菌分离培养和苜蓿品种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菌为三叶草核盘菌(Sclerotinia trifoliorum),主要发生在每年3月底至4月底,4月初为发病高峰期,造成整株枯死。三叶草核盘菌生长温度为5~30℃,最适生长温度15~25℃,菌丝扩展速度2.43~2.83 cm/d。苜蓿不同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抗病性极强的材料有WL414和WL325,抗性较好的材料有WL323、CS40A和CS40R。
溴虫腈对甜菜夜蛾的毒力及应用研究简报
《农药学学报 》 2003 CSCD
摘要: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溴虫腈EC对甜菜夜蛾卵的孵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较小,20mg/L药液浸卵后,卵孵化抑制率为43.11%。溴虫腈EC对甜菜夜蛾1~2龄幼虫的毒力很高,3龄后随着虫龄的增大,甜菜夜蛾对溴虫腈的敏感性显著降低。室内钵栽试验表明,20mg/L溴虫腈EC对甜菜夜蛾2龄幼虫的减退率在91.43%~100%之间,持效期15d以上。田间试验表明,溴虫腈对甜菜夜蛾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每公顷施用5%溴虫腈EC1200mL,防治效果在95%以上,持效期为20d。


利用遥感技术调查乡级土地利用动态
《江苏农业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以 1992年江苏省高邮市武安乡土地利用现状 (线划 )图、TM影像为主要信息源 ,结合实地调查 ,采用人机交互式遥感解译法 ,对该乡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动态调查 ,结果得出 :1992~ 2 0 0 1年间该乡耕地面积减少2 3 7.12hm2 ,城镇、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了 2 85 .19hm2 ;并绘制出 1992年、2 0 0 1年该乡土地利用现状电子地图


农业科研所改企后的管理和思考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 2003
摘要: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始建于1959年,先后获省部以上科技成果奖32项,其中国家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省部一等奖二项。根据国家和省科技体制改革的精神,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于2002年6月正式批准该所转制为“江苏瑞迪生科技有限公司”,现将转制后的运行管理和由此而引发的思考介绍给大家。 一、研究所转企后如何管理 农业科研所为事业单位,转制后成为企业,因此在管理上必须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不能仅仅是换一个名称,仍然用管理事业单位的办法来管理科技企业,具体做法是: (一)围绕战略目标开展各项工作 公司成立后大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以辐照加工服务为主体,兼顾其他相关业务的相关多元发展战略开展工作。包括辐照业务的拓展、新源的筹建、保健品广告的投入、营销队伍的建立、市场的开拓、核仪器的研制推广、节水技术整合在节水工程中的应用、研发人员对外申报课题并进行课题研究等,工作中大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