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蔗生产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研究进展
《西南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化肥农药作为主要的农业投入品,在甘蔗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过量施用导致的生产成本攀升及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推进甘蔗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是推动甘蔗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甘蔗绿色生产、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文章从分析我国甘蔗生产化肥、农药施用现状入手,系统梳理已有的甘蔗生产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并针对当前甘蔗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①加强规划引导,改变传统化肥农药施用观念;②加强科技攻关,开发新型实用绿色高效产品;③加强推广应用,促进减施增效技术落地落实等措施;旨在多措并举,努力实现甘蔗生产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目标,有力推动甘蔗产业的绿色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C-MS与电子感官结合对烟熏液风味物质的分析
《食品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不同烟熏液风味物质的差异,以4种山楂核烟熏液和5种红箭牌烟熏液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电子舌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其风味品质进行分析评价.从电子鼻结果可知,4种山楂核烟熏液区别于5种红箭烟熏液,在风味上具有相似性.电子舌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发现7种类型烟熏液(油溶性2种烟熏液除外)在滋味品质整体结构上存在差异,且烟熏液C-10-03和C-10-10主要受咸味影响,其余5种烟熏液主要受咸味、苦味和涩味及丰富度的影响,其中I号烟熏液同时受到酸味的影响.GC-MS检测结果共鉴定出156种风味化合物,包括酮类、酚类、酸类、醛类、醇类、酯类、含氮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共8类,且含量各不相同,其中酮类化合物在9种烟熏液中含量普遍较高,其次是酚类以及酸类化合物.最后通过种类主成分分析获得烟熏液风味物质品质综合评价模型,9种烟熏液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C-10-05、C-10-10、C-10-03、C-10-11、C-10-22、II号、II-2002、I号、II-2003烟熏液,从而揭示山楂核烟熏液与红箭烟熏液在风味物质上存在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圭亚那柱花草苗期抗旱性评价及抗旱种质鉴定
《草地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用水培试验方法,分别在15%聚乙二醇6000(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5 d和14 d后对93份圭亚那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Sw.)的枯叶率、相对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进行测定,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等方法对圭亚那柱花草种质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并筛选抗旱种质.隶属函数抗旱能力排序表明,在处理的第5 d,71(CIAT10598),73(CIAT10347),72[Wangtingbiao(Qi)],74(Graham),32(TPRC2001-54),39(TPRC2001-26),33[GC1480(IRRI)]和37(TPRC2001-14)等8份材料抗旱性最差,表现为干旱敏感材料;在处理的第14 d,91(TPRC2001-83),82(Nan02145),19(CIAT11362),59(Endeavour),67(Reyan No.2),80(CIAT87830),55(TPRC90033),45(TPRC L2),27(TPRC2001-68),5(TPRC2001-85),23(TPRC2001-20)和50[TPRC90005(1)]等12份材料表现出较强抗旱能力.根据隶属函数排名选取部分材料进行土壤条件下抗旱性验证,结果表明59(Endeavour)和23(TPRC2001-20)的抗旱性明显优于其它材料.本试验可为柱花草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14-3-3蛋白家族成员MeGRF3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西北植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4-3-3蛋白是植物体内重要的信号转导调节分子,在碳代谢、逆境胁迫响应、生长发育等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为了深入解析14-3-3蛋白家族在木薯中的生物学功能,该研究采用酶切连接方法构建木薯14-3-3蛋白家族成员MeGRF3的原核表达载体,用热激法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 (DE3)株系,诱导表达带有MeGRF3的融合蛋白;使用纯化后的MeGRF3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公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检测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结果显示:(1)成功构建了木薯MeGRF3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0a-MeGRF3,并诱导表达得到带有MeGRF3和6个His标签的融合蛋白.(2)MeGRF3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3 kD.(3)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的抗体效价为1 024 000.(4)Western blot分析显示,木薯叶片、茎尖、茎皮和块根中均检测到与MeGRF3蛋白大小一致的条带,说明MeGRF3在这4个组织器官中均表达,但主要是在茎尖和块根中大量积累,表明该研究成功制备的MeGRF3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较好.
关键词: 木薯 14-3-3蛋白家族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Western blot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刺盘孢菌真菌病毒研究进展
《南方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真菌病毒是指寄生于各种真菌中的病毒,其中部分弱毒相关病毒可使寄主真菌致病力发生衰退,甚至导致病原群体致病力下降,是一种具有生防潜能的微生物资源。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pp.)可引起植物严重的炭疽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归纳总结了刺盘孢菌中真菌病毒的种类和特征:仅有9种刺盘孢菌中存在真菌病毒,且病毒基因组类型均为dsRNA;绝大部分病毒为直径25~50 nm的球状病毒颗粒,另有目前唯一一例线状真菌病毒;序列已知的6例刺盘孢菌病毒中有2例为双分病毒、2例为产黄青霉病毒、2例还未确定归类。通过分析病毒对寄主真菌的影响发现不同病毒对刺盘孢菌表型、生长、产孢和致病力等方面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但仅有2例为能使寄主致病力衰退的弱毒相关病毒。弱毒相关病毒的发现为植物炭疽病的生防研究提供了新契机,但由于存在真菌病毒数量不足、真菌病毒分离鉴定进展缓慢、真菌病毒传播效率低及病毒与刺盘孢菌间的互作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刺盘孢菌应用于田间炭疽病的防治还有一定距离。针对上述问题,未来研究方向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采用宏转录组等技术鉴定和发掘更多的真菌病毒;通过遗传转化手段或挖掘可利用的化学物质或传播介体提高病毒的传播效率;建立刺盘孢菌遗传转化体系及病毒反向遗传转化系统、结合多组学手段深入研究病毒与寄主真菌互作,为刺盘孢菌的致病机理研究及真菌病毒的生防利用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凡纳滨对虾微粒体谷胱甘肽硫转移酶3基因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凡纳滨对虾微粒体谷胱甘肽硫转移酶3(LvMGST3)在机体抗逆境胁迫与抵御病原体侵染过程中的功能作用,为有效提高对虾的抗胁迫能力和抗病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ACE克隆LvMGST3基因cDNA序列,以EditSeq、ExPASy、SignalP 5.0、TMHMM 2.0、Clustal X和MEGA 6.0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再应用半定量PCR进行组织表达量分析.凡纳滨对虾分别进行氨氮胁迫(20.00 mg/L)及脂多糖(LPS,8μg/g)刺激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LvMGST3基因的表达响应情况.[结果]LvMGST3基因cDNA序列全长826 bp,包含85 bp的5'端非编码区(5'-UTR)、321 bp的3'端非编码区(3'-UTR)和420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在ploy(A)尾前端15个核苷酸处存在加尾信号AATAAA.LvMGST3基因编码139个氨基酸残基,包含MGST3亚家族共有的保守结构域FNCX1QRX2H,此序列为FNCYQRAH.LvMGST3蛋白分子量为15.53 kD,理论等电点(pI)为9.38,具有3个跨膜结构域,但不存在信号肽.LvMGST3氨基酸序列与软甲纲普通卷甲虫(Armadillidium vulgare)的MGST3氨基酸序列(RXG56258.1)相似性最高,为71.22%;基于MGST3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LvMGST3与节肢动物门和软体动物门的MGST3亲缘关系较近.LvMGST3基因在凡纳滨对虾肝胰腺、鳃组织和眼柄中的基础表达量较高;经氨氮胁迫后,肝胰腺中的LvMGST3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在胁迫6和24 h时极显著上调(P<0.01,下同),鳃组织中的LvMGST3基因相对表达量在胁迫12 h时显著上调(P<0.05,下同)、胁迫48 h时极显著上调;肝胰腺中的LvMGST3基因在LPS刺激前期表达受抑制,至刺激12 h时极显著上调,鳃组织中的LvMGST3基因分别在LPS刺激3和48 h时出现2个表达峰值,其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是对照组的4.39和6.45倍.[结论]LvMGST3基因具有典型的MGST3亚家族结构特征,主要在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腺、鳃组织和眼柄中表达,且氨氮胁迫和LPS刺激可明显诱导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和鳃组织中LvMGST3基因的表达水平,即MGST3在对虾抗逆境胁迫及抵御病原菌感染的调控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3(MGST3) 基因克隆 氨氮胁迫 脂多糖(LPS)刺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橡胶转移酶激活因子HbRT4的克隆、表达及定位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天然橡胶次生代谢生物合成过程,本研究从橡胶树胶乳中分离得到一个橡胶转移酶激活因子基因HbRTA,并对其进行了克隆、表达、定位以及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HbRTA的基因组序列为3 632 bp,含有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其开放阅读框(ORF)为774 bp,编码蛋白含25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9.38kD,理论等电点为8.57.酵母实验及亚细胞定位表明,HbRTA蛋白没有转录激活活性,且定位在细胞质中.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HbRTA在叶片、雌花、雄花、胶乳、树皮中均表达,其中胶乳表达量高于其它组织,并且胶乳中该基因的表达受割胶、茉莉酸(JA)和乙烯利(ET)刺激的影响.综合分析结果推测:HbRTA的表达可能与巴西橡胶树橡胶生物合成及胶乳产量有关.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胶乳 橡胶转移酶激活因子(HbRTA)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剑麻园杂草种类分布危害调查与防控策略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剑麻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杂草危害给剑麻生产带来严重障碍和损失.为了掌握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剑麻园杂草情况,从而进行科学防控.本研究采取踏查和定块系统调查相结合,全面调查了我国剑麻园杂草种类、分布与危害.结果表明,剑麻园共有杂草49科144属200种,其中禾本科40种,菊科24种,豆科20种,茜草科和莎草科各10种;一年生杂草79种,二年生杂草1种,多年生杂草100种,其它生活周期20种;种子繁殖杂草143种,种子、茎和根茎等繁殖杂草57种;外来杂草68种,本地杂草132种;5级危害的杂草3种(大白茅、铺地黍和香附子),4级危害的杂草7种(牛筋草、短颖马唐、假臭草、阔叶丰花草、加拿大蓬、鬼针草、薇甘菊).在剑麻园杂草防控方面,提出了"生态优先,以草治草"策略和"不生草的剑麻园不可能是生态剑麻园,只有生良草的剑麻园才可能是生态园"的新观点,并采取剑麻园种草控草、养地、养麻、养畜和驱虫防病的生态化管理技术措施,达到减肥减药、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咖啡果皮不同堆沤处理养分含量及其对咖啡植株生长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咖啡果皮中矿质养分含量较高,可作为潜在的有机肥源用于农业生产,但果皮直接还田会抑制咖啡幼苗生长,需腐熟后还田.本研究设置咖啡果皮、咖啡果皮添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粉碎咖啡果皮、粉碎咖啡果皮添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4个堆沤处理,研究不同堆沤处理的养分含量及对咖啡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果皮的肥料化利用提供依据.室内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咖啡果皮粉碎或粉碎后添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堆沤处理对果皮养分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果皮粉碎后添加酶的处理有机质含量与果皮直接堆沤腐熟相比下降7.90%.温室盆栽试验显示:施用不同堆沤腐熟处理后的咖啡果皮均可显著促进咖啡幼苗生长,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氮平衡指数,但促生效果有差异.与对照相比,施用腐熟果皮添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处理,植株生物量、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氮平衡指数分别增加了50%以上,促生效果最好.因此,建议生产上采用果皮粉碎后添加一定比例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堆沤,以利于作物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