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山地五月茶提取物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抑制活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海南岛热带野生植物的保健功能及其活性成分,用CCK-8法检测山地五月茶(Antidesma montanum)果和叶的乙醇提取物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山地五月茶果和叶的乙醇提取物作用72 h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83μg/mL和306μg/mL.叶的乙醇提取物分别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比较各有机溶剂萃取相及剩余水相对乳腺癌细胞抑制增殖活性,结果显示乙酸乙酯相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其处理细胞72 h的IC50为150.5μg/mL.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检测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提取物具有抑制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提取物能够使MDA-MB-231细胞周期S期显著延长.UPLC-MS/MS分析结果显示,乙酸乙酯相含有穗花杉双黄酮活性成分.穗花杉双黄酮处理MDA-MB-231细胞72 h的抑制增殖IC50为192.6μg/mL,表明其是山地五月茶抑癌活性成分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防菌JNC2对柱花草炭疽病的生防效果及其机理作用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柱花草炭疽病是热带和亚热带牧草豆科植物柱花草可持续生产的严重制约因素,对广泛使用杀菌剂以维持饲料高质量的担忧导致要求采用更安全的控制替代品.为获得对柱花草炭疽病菌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经组织分离法从坚尼草叶片上分离获得一株对柱花草炭疽菌有拮抗作用的JNC2菌株.以该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和gyr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JNC2菌株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峙培养结果表明,经JNC2菌株处理后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呈现受抑制的现象,菌丝中的原生质凝集,肿胀膨大且出现不同程度的縊缩,凸起变形.利用特异性引物对JNC2基因组脂肽类抗生素合成有关基因进行检测,从该菌的基因组DNA中扩增获得bacA、ituA、ituD、Ipa-14、fenD、bmyB、mycB、sfp、Hag和tasA等脂肽类抗生素合成酶基因.离体叶片试验结果表明JNC2菌株能够明显抑制柱花草炭疽病病菌的扩展,对柱花草叶斑病的防效达到66%以上.本研究为柱花草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丙硫唑与溴菌腈对杧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协同作用及田间防效
《中国南方果树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测定了丙硫唑和溴菌腈对杧果细菌性角斑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ngiferaeindicae)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丙硫唑与溴菌腈对杧果细菌性角斑病菌EC_(50)值分别为2.869和0.206μg/mL,当质量比为1∶2混配时毒力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1.595,其EC_(50)值为0.187μg/mL;二者以75 g/hm~2与150 g/hm~2(有效成分质量比1∶2)进行田间桶混处理15 d,防效达80%以上,显著高于单剂防效。
关键词: 丙硫唑 溴菌腈 杧果细菌性角斑病 杀菌活性 协同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瓜秀粉蚧在中国的风险分析
《中国植保导刊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木瓜秀粉蚧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害虫,严重为害水果、蔬菜和园林植物。该害虫原产于中美洲和墨西哥,之后很快扩散到北美洲和亚洲的多个国家,对农业生产威胁极大。在对国内木瓜秀粉蚧开展监测工作的基础上,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介绍了木瓜秀粉蚧的分布状况、为害特点、寄主范围、扩散规律及风险管理措施等。采取定性因素和定量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对木瓜秀粉蚧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木瓜秀粉蚧在中国的综合风险值R=2.25,属于高风险有害生物,亟需加强风险管理和预警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褐藻胶裂解酶酶学性质及酶解马尾藻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中国酿造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海洋细菌是褐藻胶裂解酶的重要来源。该试验以实验室制备的褐藻胶裂解酶粗酶液为研究对象,对其酶学性质及酶解工艺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为50℃、p H 8,在4~40℃、p H 5~9范围内酶活力较稳定;Ca~(2+)、Mg~(2+)和Fe~(2+)等离子对该酶有促进作用,EDTA、Ba~(2+)、Zn~(2+)等有抑制作用。以孤囊马尾藻(Sargassum oligocystum)为试验原料,以褐藻寡糖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马尾藻的固态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当含水率75%、温度40.7℃、酶解10.3 h时,寡糖含量达到(50.42±0.24)mg/g。该试验可为褐藻寡糖的酶解法规模制备提供理论依据与应用参考。
关键词: 褐藻胶裂解酶 酶学性质 酶解工艺 褐藻寡糖 响应面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腐殖酸类营养型改良剂改善火龙果果园土壤理化特性和幼茎养分含量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比较不同施用量腐殖酸类营养型改良剂(2906、4100、5415 kg/hm~2)下火龙果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和幼茎养分含量的差异,为火龙果果园的土壤肥力管理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虽然腐殖酸类营养型改良剂中化肥用量仅为对照的13.40%、18.90%和24.96%,但改良剂的施用未降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改良剂施用量为5415 kg/hm~2的处理显著提升了肥沟内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此外,改良剂的施用未降低土壤pH和火龙果幼茎养分含量。火龙果果园中可施用腐殖酸类营养型改良剂,从而减少化肥的施用量,稳定果园土壤肥力和保障火龙果生长的养分需求。
关键词: 腐殖酸营养改良剂 火龙果 土壤理化特性 幼茎养分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实时直接分析质谱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实时直接分析技术(direct analysis in real time,DART)是一种新型的原位电离技术,它无需或只需简单的样品处理便能在大气压下对不同类型的样品进行分析,因其具有快速、原位、实时等优点,近年来在食品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该文结合DART的构造原理及其近十年来在食品质量(黄酮类、酚类及其他)与食品安全(食品霉菌毒素类物质、食品非法添加物质、食品有害物质及其他)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吸附排尘中草药制剂对矽肺大鼠干预作用
《中国职业医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观察吸附排尘中草药制剂(以下简称"XFPC")对矽肺大鼠肺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矽肺模型组、给药对照组和XFPC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4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5组大鼠采用单次吸入式气管滴注法予质量浓度为50 g/L二氧化硅混悬液制备矽肺模型。于造模第7天开始给药干预,其中给药对照组大鼠予剂量为5 mg/kg体质量汉防己甲素灌胃,XFPC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予质量浓度为43、86、192 g/L的XFPC雾化吸入,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给药5 d,连续4周。给药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形态学检测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数量、分类及丙二醛(MDA)、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造模后7 d,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药对照组和XFPC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均降低(P<0.05);造模后35 d,其余5组大鼠体质量均低于同时间点空白对照组(P<0.05)。给药对照组和XFPC低剂量组大鼠肺组织肉眼和光镜下(炎细胞浸润、纤维化程度及矽结节大小)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均较矽肺模型组改善。与矽肺模型组比较,给药对照组和XFPC低剂量组大鼠肺脏脏器系数和BALF中中性粒细胞比例以及MDA、IFN-γ水平均降低(P<0.05),BALF中巨噬细胞比例均升高(P<0.05)。XFPC中、高剂量组大鼠肺脏脏器系数和BALF中有关指标分别与矽肺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XFPC对矽肺大鼠肺纤维化和炎症具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DA和IFN-γ的水平有关。
关键词: 吸附排尘中草药制剂 矽肺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丙二醛 干扰素-γ 大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草的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橡胶草(Taraxacum kok-saghyz Rodin, TKS)是一种具有商业化生产天然橡胶潜能的产胶植物,具有生长快,易栽培,适应性广等特点.橡胶草野生种质因自交不亲和,遗传变异大,且生物量小,含胶量低等特性造成生产成本高,从而制约其商业化开发,急需进行遗传改良以提高含胶量、生物量及遗传稳定性.本研究综述了橡胶草常规遗传育种、分子遗传改良以及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橡胶草遗传改良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为今后橡胶草遗传改良研究提供指导.
关键词: 橡胶草(Taraxacum koksaghyz Rodin) 种质资源 遗传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过量锰处理对柱花草次级代谢物、酶活性和SgPALs基因表达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热研二号(RY2)柱花草为材料,分析过量锰处理(100~600μmol/L)对柱花草生长、次级代谢物、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SgPALs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金属锰毒害对柱花草次级代谢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对照锰(5μmol/L)处理,400、600μmol/L锰处理显著抑制柱花草叶片叶绿素浓度、最大光化合速率(F_v/F_m)、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随着外源锰处理浓度(100~600μmol/L)的增加,叶片原花青素、总酚和单宁含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叶片类黄酮含量逐渐降低。此外,400、600μmol/L锰处理显著增加叶片PAL酶活性,但对PPO活性影响不明显。定量PCR结果表明,过量锰处理对SgPAL1和SgPAL2基因表达影响不明显,但过量锰处理增强了SgPAL3和SgPAL4基因在柱花草叶片中的表达。以上结果说明,柱花草可能通过苯丙氨酸途径调控次级代谢响应金属锰毒胁迫,且SgPAL3和SgPAL4基因可能参与该响应过程。研究结果为探索柱花草响应金属锰毒胁迫机理提供重要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