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不同种壳厚度油棕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种壳厚度油棕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为油棕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厚壳种BM8和无壳种L2T对288对SRAP引物组合进行筛选,从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稳定及多态性好的SRAP引物组合,利用其对46份不同种壳厚度的油棕种质材料进行多态性扩增,基于扩增结果,利用NTSYS 2.1的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并构建聚类图,利用POPGENE 1.32计算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从288对引物组合中共筛选出15对SRAP引物,利用其对46份油棕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30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83条,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2.2条,多态比率为60.4%.46份油棕种质材料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0982~1.3264,平均1.6024;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092~1.15976,平均1.480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0572~0.1093,平均0.1937;I为0.0927~0.1648,平均0.3115.薄壳种油棕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与无壳种油棕较接近,且二者均高于厚壳种油棕,说明薄壳种和无壳种油棕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厚壳种油棕.厚壳种油棕与无壳种油棕的遗传一致度最小(0.7728),但二者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2556).厚壳种油棕与薄壳种油棕间的遗传一致度最大,(0.8396),且二者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1748).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9时,46份供试油棕种质被分为4个类群,其中,厚壳种油棕种质材料均分布在第I类群,薄壳种油棕种质材料(除Eg14分布在第I类群外)和无壳种油棕种质材料均分布在II、III和IV类群.[结论]46份油棕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整体较丰富,其中薄壳种油棕和无壳种油棕的遗传多样性较厚壳种油棕丰富,二者可作为优良育种材料进行亲本选配,选育出高产油率的油棕新品种.

关键词: 油棕 种壳 厚度 SRAP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汽爆处理对油茶籽饼粕中茶皂素理化性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蒸汽爆破预处理油茶籽饼粕,探究蒸汽爆破对油茶籽饼粕中茶皂素的提取率、理化性质以及内部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汽爆预处理最适条件为:1.2 MPa,60 s.汽爆处理茶皂素的表面张力为47.63 m/Nm,低于对照组的48.07 m/Nm,起泡性差异不显著(P<0.05),汽爆处理对茶皂素乳化能力影响较小.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汽爆处理后的油茶籽饼粕表面粗糙蓬松,原有结构被破坏,有利于茶皂素的释放.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茶皂素特征吸收峰的峰型和基本位置未发生变化,而部分峰的强度增强.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果表明所茶皂素主要由茶皂素E13、油茶皂苷D5、茶皂素B5或茶皂素C1三种单体组成.因此,汽爆预处理结合醇提法可实现茶皂素的高效提取.

关键词: 蒸汽爆破 油茶籽饼粕 茶皂素 性质表征 提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和木薯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保护性耕作可有效缓解土壤退化,但是也会影响土壤物理性质,使土壤板结,进而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因此木薯生产几乎不采用保护性耕作措施.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完整木薯生长周期内,不同耕作方式对木薯干物质分配(Dry material partitioning, DMP)变化的影响.本文对木薯种植后70 d、120 d、230 d、350 d,少耕(Minimum tillage,MT)、传统耕作(Conventional tillage,CT)、不耕(No-tillage,NT)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穿透阻力、大孔隙度、小孔隙度、总孔隙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每30 d测定木薯植株中的干物质含量,直到360 d收获结束.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土壤穿透阻力、大孔隙度、小孔隙度和总孔隙度,以及木薯叶片、茎秆、根系和残留种茎中的干物质含量均有影响.种植后150~210 d之间,干物质分配变化显著,这正好对应了块茎膨大期后期和休眠期早期.不耕(NT)处理下作物的茎秆和残留种茎干物质含量最大.地上部分干物质与土壤穿透阻力呈正相关.传统耕作(CT)和少耕(MT)对块茎产量的影响没有差异,因此,考虑到耕作对土壤流失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少耕(MT)应当取代传统耕作(CT).不耕(NT)处理提高了土壤的穿透阻力,阻碍了根系的生长,进而引起了木薯茎秆和残留种茎中的干物质积累明显高于根系中的干物质积累,使得茎秆和残留种茎表现出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储藏器官特性.

关键词: 木薯 少耕 传统耕作 不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木薯粉贮藏品质分析与评价

食品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食用木薯粉是世界上热带国家木薯食品主要加工原料,贮藏品质影响木薯食品的质量.文章以食用木薯粉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贮藏过程主要品质变化,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影响贮藏的主要指标.结果表明,食用木薯粉贮藏过程易吸潮,贮藏6个月后其含水量增加2%左右,淀粉含量仅下降0.2%,氢氰酸在贮藏6个月后达最低值,而脂肪酸在贮藏4个月后有显著变化.主成分分析表明,总体评价发现,F值在贮藏6个月后最高,贮藏品质较好,可见食用木薯粉贮藏期至少为6个月.

关键词: 食用木薯粉 贮藏 主成分分析 品质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小头木虱Paurocephala sauteri Enderlein生物学特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在海南各植桑区均发现桑小头木虱(Paurocephala sauteri Enderlein)严重为害,桑园被害株率达100%.在我国,该木虱仅记录于台湾省,为我国大陆新入侵害虫.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27±1)℃、RH(70±5)%、12L:12D],采用45日龄桑树扦插苗和离体叶片饲养,对桑小头木虱的发育与繁殖特性及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开展观察.结果 表明,桑小头木虱生活史包括卵、1~5龄若虫和成虫期.各龄期主要形态特征为:卵呈水滴形,带短的卵柄,端部具细长的端丝,初产时乳白色,待孵化时可见淡红色眼点;1龄若虫头、胸部乳白色,复眼和腹部橘黄色,无翅芽;2~5龄若虫黄绿色,随着龄期增加,体长增加,翅芽随之变化.2龄翅芽出现,稍突起;3龄翅芽较小,呈三角形;4龄和5龄翅芽长椭圆形,其中5龄超过腹部第1节.各龄若虫和初羽化成虫均可分泌白色球形蜡质.雌雄成虫以两性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羽化3 d后体色由黄绿色逐渐变为黄褐色并开始交配,交配时间为0.5~3 h,结束交配18~21 h后开始产卵,产卵量为20~42粒.卵单个散产于叶片背面叶脉处,偶尔可见产于新抽嫩叶正面边缘,5~7 d后孵化,孵化率为98.19%,雌性百分率为70.44%.若虫期12~18 d,完成一代的时间为18~24 d.本研究将为桑小头木虱的准确识别与监测,以及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前提条件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桑小头木虱 识别特征 繁殖特性 发育历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椰心叶甲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研究

中国南方果树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是海南地区重要的检疫性害虫,主要为害椰子Cocos nucifera、槟榔Areca catechu、油棕Elaeis guineensis、海枣Phoenix dactylifera、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等16种棕榈科植物.自2003年在海南省昌江县首次发现椰心叶甲以来,曾给该地区棕榈产业造成严重威胁;随着防治力度增强,该虫的为害和扩散得到显著控制.近年来椰心叶甲为害减轻,防治力度也逐渐降低,目前椰心叶甲作为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在昌江地区是否存在再次扩散风险,需重新评估.本文采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PRA),从分布和寄主、潜在的危害性和经济影响、定植扩散风险、危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对椰心叶甲为害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在海南省昌江县的风险值R=1.84,属于中度危险性有害生物,建议加强风险管理.

关键词: 椰心叶甲 风险分析 风险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境响应性高分子材料与肥料缓控释的研究进展

高分子通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包膜肥料和包膜材料的不断发展,为满足更多农业生产环境的需求,环境响应包膜肥料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环境响应性包膜肥料具有智能响应、缓控释的特点,能够根据施肥环境中特定的刺激信号如pH、温度、光照、磁场等作出响应,从而使包膜材料的物理或化学结构发生改变,进而控制肥料养分的释放速率。因此,环境响应性肥料的研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肥料的实际应用,对pH响应性包膜肥料、温度响应性包膜肥料、磁响应性包膜肥料的制备及效果进行了综述,基于环境响应性包膜肥料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环境响应 pH 温度 磁感应 包膜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下巴西蕉叶片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关联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从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水平上揭示巴西蕉响应盐胁迫环境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中国主栽品种'巴西蕉'(Musa paradisiaca)为试验材料,人工模拟盐胁迫60 mmol/L NaCl分别处理0 h、12 h和24 h,利用RNA-Seq和iTRAQ技术对叶片进行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关联分析.本研究共鉴定出68个与差异基因表达趋势相同的差异蛋白,其中13个上调,55个下调.这些差异蛋白功能涉及细胞骨架、结构、抗氧化物、胁迫防御、代谢和其它未知功能蛋白等.上调表达的蛋白主要参与了细胞骨架、结构和胁迫防御等,包括微管蛋白、凝集素和β-半乳糖苷酶等;下调表达的蛋白主要参与抗氧化物和代谢等,主要包括放氧增强蛋白、半胱氨酸合酶、蔗糖合酶等.通过高通量多组学数据的关联分析为深入认识巴西蕉响应盐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巴西蕉(Musa paradisiaca) 盐胁迫 转录组 蛋白质组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缺硼槟榔幼苗的生理反应和根系发育特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缺硼对槟榔幼苗生理特征和根系形态的影响,以期为槟榔缺硼(B)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热研1号’槟榔幼苗为材料进行了砂培试验。设置营养液中不加B (B0,0μmol/L)和添加常规硼(B50,50μmol/L)两个浓度处理。生长3个月后,测定了槟榔幼苗生物量、株高、硼含量、叶片糖类物质以及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光合速率,观察了不同处理下根尖及根尖细胞的形态。【结果】与B50处理相比,B0处理显著降低了槟榔幼苗株高、地下部鲜重和干重、总鲜重、地上部和地下部硼含量;B0处理槟榔叶片蔗糖和淀粉含量下降,可溶性总糖含量无显著变化,叶片光合速率降低,且MDA含量、POD活性显著升高。在B0条件下,槟榔根系变短,根尖明显膨大,细胞壁明显增厚,且内壁上积累了大量的颗粒物,根系活力显著降低。【结论】缺硼导致槟榔幼苗根尖解剖结构受到破坏,养分吸收运转能力降低,叶片抗氧化系统受到损伤,光合能力下降,最终抑制植株生长。

关键词: 槟榔 缺硼 根系形态 糖类物质 抗氧化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屎藤提取物对0~4周龄定安鹅免疫功能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选取240只1日龄定安鹅,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分别相当于原药材0.5%、1.0%和2.0%的鸡屎藤提取物。试验周期28 d。结果表明,1.0%添加量为最佳比例,定安鹅雏鹅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显著提高(P<0.05);IgA、IgG、补体C_3、CD_8、CD_4/CD_8、以及ANAE也显著增加(P<0.05);补体C_4和CD_4极显著增加(P<0.01)。研究为探索中草药添加剂在鹅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 鸡屎藤 定安鹅 免疫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