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灵芝不同生长阶段营养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揭示灵芝不同生长阶段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为灵芝的采收和食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氨基酸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仪等测定不同生长阶段灵芝子实体所含的氨基酸、粗纤维、灵芝多糖、总三萜及重金属等的含量.[结果]不同生长阶段灵芝多糖的含量为0.46%~1.16%,菌蕾期含量最高;总三萜化合物含量为1.32%~2.22%,成熟期含量最高;粗纤维含量为48.60%~52.90%,分化期含量最高;总氨基酸含量为15.82%~21.18%,菌蕾期含量最高,其中组氨酸含量最高,为5.65%~6.48%;开伞期、成熟期和弹孢期灵芝中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限制标准.[结论]菌蕾期灵芝子实体营养丰富,应该得到科学和合理的利用;成熟期为最佳的采收期,成熟期所得灵芝食用品质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直接进样和柱前衍生2种方法检测水中草甘膦及其降解产物的残留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建立不衍生直接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检测水中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的方法,并对传统柱前衍生HPLC-MS/MS检测水中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的方法进行优化,进而对2种方法进行系统比较.[方法]直接进样法:样品过0.22μm水系滤膜后直接进样检测,以乙腈和16 mmol·L-1氨水为流动相,HSS T3色谱柱梯度洗脱,负离子源模式,HPLC-MS/MS检测;柱前衍生法:样品经过9-芴基甲基三氯甲烷(FMOC-Cl)柱前衍生后过0.22μm水系滤膜,以乙腈和1%甲酸+10 mmol·L-1乙酸铵为流动相,BEH C18色谱柱梯度洗脱,正离子源模式,HPLC-MS/MS检测.[结果]直接进样法: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在0.5~200μg·L-1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以3倍信噪比计)分别为0.104和0.072μg·L-1,定量限(以10倍信噪比计)分别为0.348和0.241μg·L-1,空白水样2种物质5个浓度水平的添加回收率为81.98%~111.2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8%~16.52%.柱前衍生法: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在0.5~200μg·L-1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以3倍信噪比计)分别为0.019和0.024μg·L-1,定量限(以10倍信噪比计)分别为0.063和0.078μg·L-1,空白水样2种物质5个浓度水平的添加回收率为85.56%~110.32%,RSD为0.44%~8.44%.[结论]柱前衍生法和直接进样法都能满足水中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的检测要求,前者具有更好的灵敏度,但是需要复杂的衍生步骤,且衍生时间需4 h以上;而直接进样法省去衍生步骤,易于操作,方便快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核仁油理化特性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芒果核仁是芒果加工的副产物,其中脂肪含量达9.0%~13.1%(干基),从中提取的核仁油是一种优质油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前景.本文主要从芒果核仁油理化性质、脂质组成及开发利用等方面总结归纳近年来的科学研究进展,并与可可脂、类可可脂的甘油三酯组分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芒果核仁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杧果MiPGP1和MiPGP2的表达分析及其对拟南芥不定根形成的影响
《园艺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杧果子叶切段不定根仅在靠近胚轴端的切面上形成,而在远离胚轴端的切面上则没有不定根形成,前期研究表明生长素极性运输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生长素极性运输载体基因PGP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以‘粤西1号’杧果(Mangifera indica L.‘Yuexi 1’)子叶切段为材料,采用RT-PCR结合RACE方法得到了2个生长素极性运输载体基因(MiPGP1和MiPGP2)的cDNA及基因组DNA全长。MiPGP1和MiPGP2的cDNA全长分别为4 650和4 107bp,其开放读码框长度分别为4 092和3 851 bp,分别编码1 363和1 289个氨基酸;其基因组DNA全长分别为6 430和5 747 bp,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的长度分别为6 082和5 633 bp。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及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MiPGP1和MiPGP2属于多重抗药性/磷酸糖蛋白家族。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MiPGP1和MiPGP2在杧果子叶切段不定根形成过程中,在近胚轴端(生根端)和远离胚轴端(非生根端)都有表达,0 h时生根端和非生根端表达量都比较低,培养6h后二者的表达量都显著上调直到第10天不定根形成,但非生根端表达量始终高于生根端;吲哚丁酸(IBA)预处理后,MiPGP2的表达量明显上调,MiPGP1变化不大;2,3,5–三碘苯甲酸(TIBA)预处理后,MiPGP1和MiPGP2的表达量变化不大,仅在个别时间点受到抑制。转基因功能验证结果表明,过量表达MiPGP2显著促进拟南芥下胚轴不定根的形成。结果表明MiPGP2可能参与了杧果子叶切段不定根的形成。
关键词: 杧果 MiPGP1 MiPGP2 表达分析 过量表达 拟南芥 不定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橡胶林与热带雨林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热带橡胶林与热带雨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及其生物量,为海南地区橡胶林的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海南地区分别选取5个橡胶林(儋州、琼中、乐东、万宁和海口)和5个热带雨林(五指山、霸王岭、尖峰岭、吊罗山和鹦哥岭)的样地,每个样地选择13个取样点,旱季和雨季总计260个样本,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pH、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采用稀释平板分析法测定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细菌、放线菌和真菌);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土壤微生物区系、数量特征及其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结果]比较橡胶林与热带雨林土壤的理化性质,二者仅pH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其他理化性质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各样地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差异,鹦哥岭与其他样地pH差异显著;儋州与琼中、海口与吊罗山的土壤全氮含量无显著差异;儋州与五指山,琼中与乐东,吊罗山与鹦哥岭的土壤全磷含量无显著差异;乐东与霸王岭、琼中与尖峰岭的土壤全钾含量无显著差异;其他各样地的土壤全磷、全钾和全氮含量差异显著.样地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排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细菌占微生物总量为95.46%~97.60%;在细菌和真菌数量上为热带雨林>橡胶林;放线菌数量上橡胶林>热带雨林.可见,橡胶林与热带雨林三大微生物类群差异均显著.土壤微生物总量上热带雨林>橡胶林;橡胶林各样地中微生物总量排序为乐东>琼中>儋州>万宁>海口,热带雨林各样地中微生物总量排序为鹦哥岭>霸王岭>吊罗山>尖峰岭>五指山.橡胶林和热带雨林中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季节变化差异明显,旱季到雨季细菌和真菌数量增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细菌和真菌与pH无显著相关性,放线菌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细菌和真菌数量与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仅放线菌数量与有机质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季节变化对微生物数量造成显著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地上植被的不同均会对微生物数量产生影响,热带雨林能为细菌和真菌提供更有利的生长条件,橡胶林环境则有利于放线菌生长.要有足够的肥料施入及科学的田间管理相辅,以促进微生物活动将养分转化后供橡胶树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化钙处理对菠萝采后黑心病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巴厘'菠萝为实验材料,研究氯化钙浸泡果柄处理对菠萝采后黑心病及贮藏品质的影响,并对处理后果实的抗氧化性、酚类物质代谢以及水溶性钙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质量分数1%的氯化钙处理明显降低菠萝黑心病的病情指数,提高果实过氧化物酶的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降低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力,降低总酚的含量;氯化钙处理还延缓了果实VC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提高了果实水溶性总钙和胞内钙的含量,从而延缓了菠萝采后贮藏品质的劣变,氯化钙处理对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由此推测,氯化钙处理可能通过提高果实的抗氧化性,降低酚类物质的代谢水平和提高水溶性胞内钙的含量从而抑制菠萝黑心病的发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果型益智果实挥发油GC-MS分析
《中国调味品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分析比较不同果型益智果实挥发油含量和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种不同果型益智果实挥发油含量为1.12%~1.94%,从中共鉴定出73个化合物,主要为萜类及含氧衍生物,其中共有化合物46个,主要有圆柚酮、蓝桉醇、p-聚伞花烃、氧化蛇麻烯II、L-芳樟醇等,各成分含量差异较大.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圆柚酮,相对含量为18.42%~38.84%.研究表明,不同果型益智挥发油含量和成分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为益智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方颜叶蜂属红足方颜叶蜂种团Pachyprotasis flavipes group检索表及两新种(膜翅目:叶蜂科)
《昆虫分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记述采自中国浙江、湖南及江西的方颜叶蜂属红足方颜叶蜂种团Pachyprotasisflavipes group 2新种:红股方颜叶蜂Pachyprotasis rufofemorata Zhong,Li & Wei sp.nov.和拟吴氏方颜叶蜂P.parawui Zhong,Li& Weisp.nov..更新了中国方颜叶蜂属红足方颜叶蜂种团分种检索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椰子ZF-HD基因家族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ZF-HD蛋白是一类只存在于植物体内且含有锌指结构域的转录因子家族,其不仅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且在植物响应逆境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比对已开发的椰子基因组数据,共鉴定出20个椰子ZF-HD蛋白。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基因结构、蛋白理化性质、蛋白质保守结构域、超二级结构、系统进化树及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椰子ZF-HD蛋白多为碱性蛋白,且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叶绿体及线粒体中。椰子ZF-HD基因家族可分为6个亚族,每个亚家族都具有相似的结构域和超二级结构。motif搜索分析显示,CoMIF亚族只含有锌指结构域保守序列,其他亚族均含有锌指结构域序列与同源异形盒结构域序列。表达谱分析显示,CoZHD18、CoZHD20在测序的各组织中表达较少,其他家族成员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具有差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橡胶转移酶激活因子HbRTA的克隆、表达及定位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天然橡胶次生代谢生物合成过程,本研究从橡胶树胶乳中分离得到一个橡胶转移酶激活因子基因HbRTA,并对其进行了克隆、表达、定位以及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HbRTA的基因组序列为3 632 bp,含有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其开放阅读框(ORF)为774 bp,编码蛋白含25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9.38 kD,理论等电点为8.57.酵母实验及亚细胞定位表明,HbRTA蛋白没有转录激活活性,且定位在细胞质中.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HbRTA在叶片、雌花、雄花、胶乳、树皮中均表达,其中胶乳表达量高于其它组织,并且胶乳中该基因的表达受割胶、茉莉酸(JA)和乙烯利(ET)刺激的影响.综合分析结果推测:HbRTA的表达可能与巴西橡胶树橡胶生物合成及胶乳产量有关.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胶乳 橡胶转移酶激活因子(HbRTA)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