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285条记录
脱硫废弃物施用对盆栽油葵碱化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土壤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宁夏平罗西大滩前进农场,利用盆栽试验以油葵为指示植物设置了脱硫废弃物5个不同施用量处理改良碱化土壤,采用Biolog Eco-plate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脱硫废弃物施用处理都能够降低土壤pH值0.06~0.29个单位;降低土壤全盐含量0.72~1.35 g/kg;脱硫废弃物施用能够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其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水平;碱化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羧酸类、聚合物类、氨基酸类化合物的利用较高,而对胺类和酚类化合物的利用都较低;并且适量的脱硫废弃物施用能够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说明脱硫废弃物的施用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一定的限量。本研究表明脱硫废弃物的施用量在2.5~7.5 g/kg土时,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达到改良碱化土壤的效果。

关键词: 脱硫废弃物 碱化土壤 油葵 微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脱硫废弃物施用对碱化土壤油葵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脱硫废弃物不同施用量(0、2.5、5、7.5和10 g kg-1)处理改良碱化土壤对油葵生长及其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废弃物改良碱化土壤能够提高盆栽油葵的株高1.17%~19.96%,地上植株鲜重提高12.70%~42.79%,地下根系鲜重提高9.46%~49.32%,根系生长长度提高10.8%~28.05%;脱硫废弃物改良碱化土壤的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不明显;另外适量的脱硫废弃物施用对上述土壤四种酶活性都有一定的提高作用;脱硫废弃物改良该碱化土壤的施用量以5.0 g kg-1土的处理最佳;因此土壤酶可以作为碱化土壤改良效果评价的指标。

关键词: 脱硫废弃物 改良 碱化土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玉米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

西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个宁夏玉米品种幼胚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法,研究培养基类型、基因型、外源激素、头孢霉素(Cef)对玉米幼胚培养及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Ⅰ号和Ⅱ号培养基诱导率较高,宁玉12号和宁0816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相对较高,达到85.3%和82.1%;6-BA对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分化率的影响不同,添加6-BA对愈伤组织的分化均有促进作用;此外,当Cef质量浓度高于500 mg/L时,愈伤组织分化明显受到抑制。最佳诱导培养基为基本元素N6+水解酪蛋白200 mg/L+脯氨酸690 mg/L+2,4-D 2.0 mg/L+蔗糖30 g/L+肌醇100 mg/L+AgNO310 mg/L,最佳分化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N6+6-BA1.0 mg/L+蔗糖50 g/L。

关键词: 宁夏玉米 幼胚 再生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化施肥对春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2010年,在宁夏引黄灌区分别以宁春11号和宁春16号小麦为供试作物,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优化施肥(OPT)和习惯施肥(CON)对春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表观评估了土壤—小麦体系氮素平衡。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OPT和CON都显著提高春小麦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并促进籽粒N和地上部N的吸收累积,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施肥对小麦收获指数无显著影响,但OPT处理更有利于小麦产量构成与农学性状的改善,较好地发挥其产量潜力。OPT较CON提高了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土壤硝态氮累积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OPT处理可有效地减少0~100 cm各层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土壤—小麦体系氮素表观平衡表明,应充分挖掘土壤和环境养分潜力,通过优化施肥来降低Nmin残留和氮素表观损失。

关键词: 春小麦 施肥 产量 氮素利用 土壤硝态氮累积 氮平衡

宁夏防控苹果蠹蛾的对策

中国果树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宁夏引黄灌区是我国苹果适宜栽培区之一,2008年以来苹果蠹蛾发生呈持续蔓延之势,对宁夏苹果产业、经济林建设及苹果生产安全与产品质量安全形成了巨大威胁。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对苹果蠹蛾的疫情高度重视,及时展开了一系列防控措施。现将苹果蠹蛾入侵宁夏的防控对策简介如下。(1)性信息素防控①性信息素诱杀在苹果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西吉县马铃薯主栽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调查

中国蔬菜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宁夏西吉县年种植马铃薯面积达到6.67万hm2,成为地区经济的顶梁柱。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种植年限的延长,晚疫病的发生逐年加重。为了明确西吉县马铃薯主栽品种的晚疫病抗性水平,笔者通过不同马铃薯品种的田间自然发病情况、产量、商品薯率三方面的调查结果,及综合性状排位来确定西吉县马铃薯主栽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调查:在苗期、开花期、薯块膨大期对15个主栽品种的晚疫病发生情况进行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态足迹视角下西部可持续发展状态纵横向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分别计算了2009年西部及其12省市区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借助于前人的部分研究,从生态足迹视觉对西部及其12省市区2009和1999年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做了纵横向比较。结果表明,不论以当地、全国还是以全球生态承载力衡量,西部2009年均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1999年西部处在当地和全国尺度上的不可持续、全球尺度上的可持续发展状态。2009年西部大多数省市区处在当地尺度上、全部处在全国和全球尺度上的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与2009年相比,1999年西部有较少的省市区处在不同尺度上的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总之,2009年西部总体可持续发展态势比10年前(1999年)更弱,有更多省市区滑入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西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土壤调理剂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宁夏盐碱地施用8种土壤调理剂,研究不同调理剂对盐碱地土壤的理化性质、pH、盐分离子以及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土壤调理剂后,不仅降低了土壤容重、pH并对土壤盐分离子产生不同影响,而且加快了水稻生育进程,增加了水稻的总茎数和穗数,提高了水稻产量。[结论]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均对土壤及水稻生长有一定的积极效果,ORYKTA、丹路菌剂、丹路菌肥的增产效果较为显著。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盐碱地 土壤理化性质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灌水次数对日光温室番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番茄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变化特点,充分利用有限水资源,调节土壤水分状况。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利用时域反射仪研究不同灌水次数对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贮水量变化的深度一般在0~100cm内,尤其在0~60cm变化最为激烈,100~180cm范围内土壤水分变化不明显。按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进行划分,将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分为4层,即活跃层(0~30cm)、次活跃层(30~60cm)、缓变层(60~100cm)和均稳层(100~180cm)。灌水次数越少对土壤水分消耗的越多,易造成活跃层和次活跃层土壤水分亏缺;反之,则土壤水分消耗较少。

关键词: 灌水次数 日光温室 番茄 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南山区苜蓿地土壤水分和养分变异规律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3年生、7年生、11年生、19年生,以及7年生上坡、中坡、下坡苜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苜蓿地0—5m土壤干层及土壤养分的消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坡位与种植年限均对土壤水分产生影响,上坡苜蓿地0—5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6.34%,显著小于中坡和下坡;不同旱作年限苜蓿地0—5m土壤含水量排序为:3年生>7年生>19年生>11年生;土壤干燥化指数SDI排序为:上坡>中坡>下坡;3年生>7年生>19年生>11年生,土壤干燥化程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待苜蓿老化后土壤水分可以得到恢复,土壤干燥化程度降低,但这一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2)在土壤旱化过程中,随着坡位的下降,苜蓿地0—100cm层土壤平均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下降。随着苜蓿旱作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全磷、速效磷含量呈下降的趋势;待苜蓿老化严重时,土壤有机质、全氮开始逐渐积累,但仍然处于低水平状态。

关键词: 苜蓿地 含水量 坡位 干层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