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山西省小麦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102对SSR标记,对山西省1949年以来162个小麦育成品种进行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标记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3.94,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变幅为0~0.81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46,说明山西省小麦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2000-2005年审定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最高。根据Nei's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山西省小麦品种分为8个类群,分类主要与育成年代和生态地理分布有关,其中第Ⅲ、Ⅳ、Ⅴ、Ⅵ、Ⅶ和Ⅷ类群的遗传距离较大、遗传差异较明显。通过分析品种间穗粒数、千粒重和叶绿素含量相关的位点后发现,不同年代的品种中优异等位变异频率随着年代逐渐增长,但部分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频率仍然偏低,表明重要农艺性状仍有较大的改良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木耳露地栽培不同划口时间和方式对耳芽分化及产量的影响
《食用菌 》 2018
摘要:对广灵县、太原市、汾西县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催芽管理及不同开口方式试验,研究其对黑木耳催芽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山西省春季露地栽培黑木耳何时划口下地、如何划口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广灵(晋北地区)5月9日划口,5月16日进行催芽管理较适宜,"V"口和机械开口平均单袋产量分别为50.8 g和49.32 g;太原市(晋中地区)露地栽培黑木耳,4月下旬与5月上旬划口催芽较适宜,4月24日和5月9日划"V"口催芽最好,平均单袋产量分别为52.15 g和50.82 g;汾西县(晋南地区)露地栽培黑木耳,4月下旬与5月上旬划口催芽较适宜,4月24号划"V"口催芽最好,平均单袋产量为48.39 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航天育种及在高粱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山西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在高粱育种中,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技术,潜力较小,急需新的技术。航天育种是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诱变育种方法,也是一种利用航天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新型育种技术。综述了航天育种的原理、特点,与常规育种相比,航天育种新技术具有以下主要特点:提高变异频率与变异幅度,育种周期短,改善农作物的品质与产量,获得有益的突变,无转基因安全性问题;并阐述了航天育种在高粱育种中的应用情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杀菌剂拌种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农业技术与装备 》 2018
摘要:选择5种杀菌剂拌种防治马铃薯枯萎病,以期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为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拌种防治马铃薯枯萎病均安全有效,但是各药剂之间防效存在显著差异,2.5%咯菌腈SC的病株率、病薯率、病情指数最低,防效最高,分别为11.7%、16.5%、4.92、78.33%,10%苯醚甲环唑WG次之,为13.3%、17.3%、4.95、78.20%,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72%霜脲·锰锌WP拌种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效为72.92%。这三种杀菌剂均可作为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治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5种药剂拌种,块茎产量均有增加,增产幅度4.19%~8.4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新品种陇黄1号选育报告
《甘肃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大豆新品种陇黄1号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于2008年初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引进的,以汾豆56为母本、汾豆62为父本常规杂交的F_3代群体中,经系谱法选育而成。陇黄1号2013—2014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产量2 442.00kg/hm~2,比对照陇豆2号平均增产3.75%;2015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71.30 kg/hm~2,比对照陇豆2号增产9.04%。籽粒粗蛋白质含量39.40%,粗脂肪含量20.52%。其突出特点是抗病性强、稳产、商品性优且适宜间套作。该品种于2016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西灌区、沿黄灌区、陇东旱塬区及等生态相似地区推广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