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品质棉“科棉2号”棉铃发育特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 以高品质棉"科棉2号"为材料,研究高品质棉的棉铃发育及形成规律。结果表明:科棉2号棉铃在发育过程中,具有"库容"较强的生理优势,单铃铃壳重高于常规棉"泗棉3号",两者铃壳干重最大值分别为2 11g和1 43g;但科棉2号未受精胚珠和受精后败育胚珠较多,单铃不孕籽率达27 52%,比泗棉3号18 99%高8 53个百分点;科棉2号光合产物多,但结籽效率低,这是其单铃纤维积累量较少的主要原因。


昆虫病毒增效剂研究进展
《昆虫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概述了昆虫病毒增效剂方面的研究进展 ,重点述及生物增效剂病毒增强素及化学增效剂荧光增白剂的增效活性特点和增效机理 ,以及病毒增强素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进展。在颗粒体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昆虫痘病毒中均发现了病毒增强素 ,它是一种金属蛋白酶。已克隆多个病毒增效基因 ,并构建了含增效基因的重组病毒和转基因作物。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对病毒具有增效作用。已明确病毒增强素和荧光增白剂增效作用与昆虫围食膜的破坏有关 ,其他增效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还就增效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利用三个野生棉种进行陆地棉纤维品质改良的效应比较
《棉花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野生种开展了陆地棉纤维品质改良研究,以比较其对品质改良的效应。在适宜条件下,将陆地棉分别与异常棉(Gossypiumanomalum),辣根棉(G.armourianum),雷蒙德氏棉(G.rai mondii)等杂交培育出纤维品质基本稳定、农艺性状良好的一批超强细长绒棉纤维种质系。对品质改良效果的大小依次为异常棉、辣根棉、雷蒙德氏棉。101个来自异常棉、49年来自辣根棉和47个来自雷蒙德氏棉的后代品系,平均纤维比强度分别达38.15cN·tex-1、35.50cN·tex-1、和34.43cN·tex-1、,长度达33.35mm、33.16mm和32.29mm,麦克隆值为4.11、4.29和4.37。表明野生棉是改良和提高纤维品质的重要基因来源。


用市场机制加速农业科技的成果化及成果转化
《中国农学通报 》 2003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 ,农业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面对农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笔者认为用市场机制来加速农业科技的成果化及成果转化是关键之一。在成果的产生过程中 ,要加强市场意识 ,及时调整研究重点 ,完善考核和管理 ,科研人员要更新观念 ,同时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 ;在成果的转化过程中 ,更是要把市场意识贯穿始终 ,开拓农村教育市场 ,重点研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 ,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服务的专业化 ,促进农业发展 ,最终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