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技术创新载体建设研究

科技与经济 2003

摘要:本文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生态环境建设、品种技术更新、龙头企业孵化、农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研究了生态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域性主导产业、农业电子商务网4个技术创新载体的作用。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经营 技术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生选3号

江苏农业学报 2003 CSCD

摘要:小麦“生选3号”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和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等合作,运用诱导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细胞工程技术选育而成,是一个适应性广的优质、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1 选育经过 1993年,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扬麦158”的幼胚(14 d胚龄)为外植体,在离体条件下进行脱分化(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灰飞虱发生期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型影响的研究初报

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3

摘要:水稻条纹叶枯病由于其传毒、显症的水稻生育期不同,可出现“假枯心”、“黄化枯死”和“假白穗”3种发生型,且以“黄化枯死”型发生重,为害损失最大。根据对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消长动态、发生期距和不同时期防治效果分析,前两种发生型分别由灰飞虱第一代成虫和第二代若虫传毒引起。由此提出药剂防治以水稻秧池和大田并重的治虫防病对策。

关键词: 灰飞虱 水稻条纹叶枯病 发生型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靶标害虫在转Bt基因抗虫棉田的虫量消长动态与原因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于 2 0 0 0~ 2 0 0 1年采用系统调查和面上普查相结合的方法 ,将江苏沿海地区种植的常规棉品种苏棉 9号与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 2 9进行同比 ,研究分析了两类棉田间刺吸式口器害虫的虫量消长动态及原因。结果表明 ,转Bt基因抗虫棉对其非靶标害虫没有抗性 ,转Bt基因棉上的虫量接近甚至略高于常规棉品种 ,两个棉花品种间部分害虫虫量的差异还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 非靶标害虫 转Bt基因抗虫棉 虫量消长 原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丘陵生态区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玉米科学 2003 CSCD

摘要:我国南方饲料粮一般约占粮食总产的30%,经济发达地区高达40%~50%。人畜混粮十分普遍,每年用作饲料的稻谷约1200万t,而作为饲料之王的玉米产量不及粮食总产1%,因此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南方省市扩种玉米已成必然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引进非洲菊品种在南京大棚栽培的适应性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对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 10个非洲菊品种在南京地区普通大棚栽培的经济性状进行了初步的观察研究 ,分析了南京地区的大棚气候与土壤条件对非洲菊经济性状的影响 ,进而从中筛选出适宜在南京地区栽培的非洲菊品种 8个 ,其余的 2个品种因部分性状对南京地区大棚气候或土壤的显著不适应而不宜在本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非洲菊 气候条件 适应性 品种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都是引种不当惹的祸

江苏绿化 200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地区麦蚜对吡虫啉敏感性监测

江苏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测定了江苏省赣榆县 (苏北 )、姜堰市 (苏中 )、武进市 (苏南 )三地区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对吡虫啉的敏感性水平 ,并对其用药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 ,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对吡虫啉的敏感性有所降低 ,但仍处于敏感阶段 ;同时明确了禾谷缢管蚜对吡虫啉的敏感性高于麦长管蚜。

关键词: 禾谷缢管蚜 麦长管蚜 吡虫啉 用药安全性 敏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黄苗突变体的叶绿素荧光特性

作物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田间水稻单个病斑中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

植物保护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93个单病斑中分离的227个单孢菌株样品的分析,研究了来自同一定殖系统(同一病斑)中稻瘟病菌不同单孢菌株(同源菌株)的遗传变异。在致病性分析的样品中,仅有5个病斑分离的10个单孢菌株在所有鉴别品种上表现同源菌株有完全相同的致病反应,并且有完全相同的DNA指纹图谱带型;另有13个病斑上分离的32个单孢菌株的同源菌株不仅属于不同的生理小种,而且在1~3个单基因品种上也有不同的致病反应。用rep-PCR指纹图谱和致病型分析67个病斑的157个单孢样品中的同源菌株具有完全相同的DNA指纹图谱;13个病斑中分离的27个单孢样品中同源菌株具有显著差异的指纹图谱;8个病斑分离的27个单孢菌株样品中同一来源样品中部分样品有相同的指纹图谱带型,部分样品却有不同的指纹图谱。同源菌株之间有完全相同致病性其指纹图谱亦相同或有很小的差异;通常,致病性差异很大的同源菌株其指纹图谱差异也很大。作者认为来自同一定殖系统中的不同单孢菌株存在的遗传变异与病菌的异核现象或自然状态下不同遗传背景菌株同时侵染造成同一病斑有关。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相同病斑来源菌株 致病性 DNA指纹图谱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