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UPLC-MS/MS法检测禾谷镰刀菌中6-磷酸海藻糖和海藻糖的色谱柱选择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6-磷酸海藻糖(T6P)和海藻糖(Tre)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离中的最佳色谱柱。对T6P和Tre在C18柱、Kinetex Hilic柱、T3柱、Luna?NH2柱、Cogent diamond Hydride柱和BEH Amide柱6种色谱柱中的色谱行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T6P和Tre在Luna?NH2柱和T3柱中分离效果较好,分别建立Luna?NH2柱和T3柱的UPLC-MS/MS检测方法,其检出限分别为1.25~5.10μg/L和12.75~15.62μg/L,定量限分别为3.75~15.60μg/L和38.25~52.03μg/L,回收率分别为71.5%~85.7%和82.8%~95.6%,相对标准差分别为3.8%~8.5%和2.7%~3.3%,Luna?NH2柱的灵敏度高,T3色谱柱的回收率高、稳定性好。2种色谱柱均满足禾谷镰刀菌中T6P和Tre同时检测的要求。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禾谷镰刀菌 6-磷酸海藻糖 海藻糖 色谱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坦布苏病毒感染DF-1细胞入侵途径的初步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坦布苏病毒是我国新发易引起家禽出现严重产蛋下降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重要传染病病原。通过特异性的化学阻断剂预处理DF-1细胞,噬斑计数法检测其对病毒滴度的影响,相对荧光定量RT-PCR检测其对病毒核酸表达的影响,并对影响显著的结果进行吸附和内吞试验。结果显示,网格蛋白抑制剂氯丙嗪和动力蛋白抑制剂dynasore可显著降低病毒滴度和病毒核酸表达,且主要作用于内吞过程,对病毒吸附无影响。胆固醇抽提剂甲基-β-环糊精、小窝蛋白抑制剂genistein及胞吞抑制剂EIPA对病毒滴度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坦布苏病毒入侵DF-1细胞依赖于网格蛋白和动力蛋白,而不依赖于胆固醇、小窝蛋白和胞吞作用。

关键词: 坦布苏病毒 DF-1细胞 入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F.US-UFO型果园避障割草机试验研究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果树行间距一般比株间距大,可以利用割草机械直接进行除草作业,但是果树株间的杂草就不能很好的用割草机进行机械化作业清除。文章在江苏泰兴烨佳梨园、沛县聚英阁苹果园和睢宁官山楸树园对F.US-UFO型果园避障割草机开展田间试验,通过对收草质量、割幅、割茬高度、漏割率、避障损伤率、避障割草高度与行间高度最大差、最短避障距离的测定,测试机具作业性能;通过对使用可靠性系数、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班次小时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耗油量的测定,测试其田间生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F.US-UFO型果园避障割草机既能完成行间割草作业也能完成株间割草作业。果园行间坡度越小,园间路面越平坦,果树株行距越大,割草机作业质量越高。割草机工作效率为0.49 hm2/h,单位面积耗油量为11.41 kg/hm2

关键词: 果园避障割草机 单边避障 作业性能 田间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瓜类褪绿黄化病毒编码的P6蛋白亚细胞定位及致病特征分析

园艺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CCYV)山东寿光分离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RNA1编码的P6蛋白进行克隆,发现其基因全长为159 bp,编码1个大约6 kD的蛋白,并含1个跨膜区。进一步构建了带有YFP标签的荧光表达载体P6-YFP,浸润本氏烟叶片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P6-YFP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均有分布。将P6构建到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异源表达载体获得的PVX-P6接种本氏烟,发现接种PVX-P6的植株新叶伴有明显黄化、皱缩等症状,并沿叶脉出现坏死,而接种PVX空载体的植株仅有轻微的花叶,表明在PVX异源表达系统中,P6诱导寄主植物出现更严重的症状,暗示P6能增强PVX的致病性,可能是参与症状形成的致病相关因子。

关键词: 瓜类褪绿黄化病毒 P6蛋白 亚细胞定位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大豆异黄酮组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品种大豆异黄酮组分和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测定了50个特色大豆品种的百粒重、色泽(L*、a*、b*),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异黄酮组分,评估不同品种大豆甲醇提取物的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并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的百粒重范围为7.05~47.46 g.不同种皮色大豆L*、a*和b*呈现显著差异(P<0.05).HPLC分析结果发现糖苷型异黄酮含量是大豆中主要的异黄酮组分,占总异黄酮含量的90%以上.其中染料木苷含量最高.安豆115品种的大豆异黄酮的总含量最高,为2500.78μg/g;靖江丝瓜青品种的大豆异黄酮含量最低,为888.86μg/g.安豆115品种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分别为(16.11±0.25)和(8.12±0.04)μmol VC/g.糖苷型异黄酮含量与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有较高的线性相关性(R2分别为0.903和0.867).主成分分析表明6项指标可用2个主成分来表示(累计贡献率达66.3%).聚类分析将50个品种的大豆分为4类:第一类中黄豆黄素和黄豆黄苷含量较高;第二类中大豆苷、大豆苷元、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含量较高;第三类和第四类中其大豆异黄酮含量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和较低含量.综上所述,不同大豆品种的异黄酮组成、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可为其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抗氧化活性;高效液相色谱;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渝地区地方和育成大豆品种籽粒性状关联分析

大豆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川渝地区大豆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及百粒重与分子标记的关联位点,以232份川渝地区地方和育成材料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结合分布于大豆20条染色体的135个SSR分子标记检查所有材料的基因型,利用TASSEL 3.0软件中的混合线性模型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和百粒重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P<0.05显著水平且贡献率较高的情况下,2个环境中共检测49个关联位点。与蛋白质含量显著关联的位点有16个,贡献率总和为29.78%;与油脂含量相关的位点有19个,贡献率总和为41.94%;与百粒重相关的位点有14个,贡献率总和为13.92%。其中位点Satt554和Satt229与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和百粒重性状同时存在关联。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含量 油脂含量 百粒重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镁胁迫对油菜苗期养分累积及氮同化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氮、镁胁迫对油菜苗期养分累积及氮同化途径的影响,以油菜品种中双11为材料,通过营养液设置正常对照(CK)、低氮(-N)、低镁(-Mg)和低氮低镁(-N-Mg)4个处理,分析氮、镁胁迫对油菜苗期氮、镁吸收累积及氮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及差异。结果表明:氮、镁缺乏显著抑制油菜苗期地上部生长,与对照相比,-N、-Mg和-N-Mg 3种处理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显著降低68.49%,35.49%,69.71%。-N处理刺激根系生长,根冠比显著增加;-Mg处理抑制根系生长,根冠比显著降低。并且氮、镁交互对油菜氮、镁吸收累积均有显著影响,-N处理油菜根部镁含量及累积量显著增加,而-Mg处理油菜地上部氮含量及累积量显著降低;缺镁会导致油菜NH4+含量显著提升,并且-N-Mg对油菜氮、镁吸收累积影响的主要效应来自氮的缺乏。进一步比较不同处理下氮同化关键酶活发现,与对照相比,-N处理油菜新叶、老叶中NR、GS活性均显著降低,根部NR、GS和GOGAT活性均显著降低;-Mg处理GS活性也显著下降,但是降幅小于-N处理,而NR和GOGAT活性显著升高。综上所述,氮、镁缺乏对油菜苗期氮、镁积累存在交互作用,低氮胁迫会降低油菜苗期氮的吸收积累继而抑制植株氮同化;低镁胁迫可以通过提高铵态氮、NR和GOGAT活性来促进氮在无机氮间以及无机氮向有机氮的同化。

关键词: 油菜 氮镁胁迫 交互作用 养分积累 氮同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应用技术,本文初步研究生防菌Jt84定殖规律以及不同喷施时期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效。结果显示:生防菌Jt84在水稻叶表能够有效定殖,7~16d时,叶表定殖菌量维持在104 cfu/cm2,30 d仍可在水稻叶表检测到生防菌Jt84;生防菌Jt84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最佳防治时期为水稻叶枕平时期(旗叶与倒二叶的叶枕在同一处),田间试验表明在此时期防治,当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使用量为200~400 mL/667 m2时,对水稻稻曲病防治效果为77.8%~89.5%。

关键词: 解淀粉芽胞杆菌 水稻稻曲病 防治时期 生物防治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插喷同步"控草技术对不同稻作田杂草防控效果及经济效益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验证"插喷同步"控草技术对不同品种机插秧稻田杂草的防控效果。2019—2020年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以中籼杂交稻、单季晚粳稻和粳糯稻等类型为试验对象,采用插秧机加装同步喷雾设备,开展"插喷同步"控草技术试验与示范。无论是粳稻、糯稻还是中籼杂交稻,"插喷同步"控草技术的应用效果一致。其中每667 m2用30%苄嘧·丙草胺OD 120 g和24%安全解毒剂30 mL控草效果最好,插秧后15 d总草株防效达98.4%,插秧后30 d总草株防效仍达94.5%,明显优于药剂其他剂量和常规"2封"技术;对水稻幼苗安全性好,在该地中籼稻田,节本省工1 240.5元/hm2,增产487.5 kg/hm2,增收1 317.0元/hm2。机插同步喷施30%苄嘧·丙草胺OD 120 g和24%安全解毒剂30 mL效果佳,可解决机插秧稻田主要杂草,省工节本增产增收,可望作为庐江县机插秧稻田除草的主推技术模式。

关键词: “插喷同步” 控草技术 机插秧 应用效果 杂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杀菌剂咯菌腈对根腐病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根腐病是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病害,为明确药剂咯菌腈对根腐病的防效,给生产上提供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案.采用室内离体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根腐病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咯菌腈对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高粱镰孢菌(Fusarium andiyazi)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porum)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次之,对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在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按照使用剂量200、400、600 g/100 kg种子进行大豆根腐病的防治试验中,出苗后10 d,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效为75.60%~90.58%;出苗后30 d,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效为69.61%~84.43%;出苗后60 d,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效为58.37%~75.31%.随着用量的增加防效显著提高,在0.05水平上,3个剂量的处理防效具有显著差异.在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进行花生根腐病防治试验中,出苗后10 d,咯菌腈低、中、高3个使用剂量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效为61.26%~83.79%;出苗后30 d,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效为56.18%~79.30%;出苗后60 d,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效为49.76%~69.78%,在0.05水平上,3个剂量的处理防效具有显著差异.此外,对照药剂350 g/L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的平均防效与咯菌腈低剂量防效相当,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的防效与咯菌腈中剂量防效相当.结果表明,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能有效防治大豆根腐病和花生根腐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防效呈逐渐下降趋势.

关键词: 根腐病;咯菌腈;抑制作用;田间防效;悬浮种衣剂;毒力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