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甘肃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啤酒大麦专用肥施肥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完善和细化啤酒大麦专用肥在不同生态类型区的施用技术,降低因过量施肥对啤酒大麦品质和环境的影响。采用多点大田小区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啤酒大麦专用肥施肥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啤酒大麦专用肥和新动力配施的处理D和处理E增产和改善品质效果最明显,其中处理D平均产量最高为8056.8kg/hm2,比对照增产194.3kg/hm2,增加收益426.6元/hm2,其次为处理E平均产量为8024.2kg/hm2,比对照(处理G)增产161.6kg/hm2,增加收益364.6元/hm2。根据试验结果,制定出啤酒大麦专用肥在不同生态类型区的施用技术,关外荒漠化和沿山海拔2000m以上地区的玉门、民乐、山丹基施啤酒大麦专用肥600kg/hm2,苗期追施新动力120~150kg/hm2,玉门、永登等属砂质土壤和土层较薄地区,还应配施有机肥;中部和河西绿洲灌区的金昌、武威、景泰施啤酒大麦专用肥600kg/hm2左右,同时基施或追施75~100kg/hm2新动力;南部高寒阴湿区施300~450kg/hm2专用肥即可,不提倡追肥和配施其他肥料。

关键词: 啤酒大麦 专用肥 不同生态区 施肥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天然草地30种有毒植物提取物对菜粉碟幼虫的拒食和触杀作用研究

草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虫体浸渍法和叶碟浸渍法测定了甘肃天然草地30种有毒植物提取物对菜粉蝶4龄幼虫的拒食和触杀作用。结果表明,铁棒锤、贝加尔唐松草、灰绿黄堇、黄帚橐吾、冷蒿(小白蒿)、骆驼蓬和狼毒甲醇提取物对菜粉蝶4龄幼虫具有很强的拒食和触杀作用,48h的拒食率为82.23%~100.00%,触杀死亡率为80.00%~94.12%;露蕊乌头、青藏大戟、狼毒大戟和泽漆甲醇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拒食作用,48h的拒食率为95.14%~97.62%。综合分析,铁棒锤、贝加尔唐松草、灰绿黄堇、黄帚橐吾、冷蒿(小白蒿)、骆驼蓬、狼毒、露蕊乌头、青藏大戟、狼毒大戟和泽漆11种有毒植物具有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 天然草地 有毒植物 提取物 菜粉蝶 拒食和触杀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中早熟马铃薯LK99原种产量效益及贮藏性能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播期对中早熟马铃薯LK99原种产量及贮藏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中下旬~5月下旬为高寒阴湿区中早熟马铃薯LK99原种的适宜播种期,适度晚播(5月上中旬)有利于提高中早熟马铃薯LK99原种的大中薯率以及产量,平均增产1 417.5kg/hm2,增产达5.0%。4月中下旬播种更利于LK99贮藏过程中维持相对较高的鲜薯重,并能有效降低发芽率和烂薯率。

关键词: 马铃薯 播期 LK99 产量 贮藏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补充灌溉对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水土保持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陇中半干旱区不同补灌时期及补水量对马铃薯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补水、现蕾期补水和膨大期补水较对照均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补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WUE)均高于不补水处理(对照);其中,现蕾期补水3kg/穴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幅最高,产量和WUE分别达19 178.57kg/hm2(较对照处理高21.77%)和52.75kg/(hm2.mm);与对照相比,各补水处理普遍优化了马铃薯各产量构成性状,有利于大薯率和中薯率的提高,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产量也较高。因此,现蕾期为旱地马铃薯需水关键期,对水分的变化敏感;现蕾期补水3kg/穴,可以作为半旱区马铃薯适宜的抗干旱节水高产种植模式。

关键词: 补水 马铃薯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夏组培种茎大田扩繁技术

北方园艺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半夏(Pinelliaternata Briet)为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块茎入药,有润肺止咳的功效,使用频率高。传统以挖掘野生块茎为主,但半夏是杂草性植物,随着荒山荒坡的开发,灾害性气候的影响,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广泛使用和人为的过度采挖,使半夏野生资源日趋枯竭;另因其本身繁殖系数低和栽培中多年沿用块茎和珠芽等无性繁殖的方式,致使半夏感染病毒严重,大田栽种产量低、品质下降,半夏供应量越来越少。而国内外对半夏的需求却有增无减,尤其是全球升温,肺疾增多,故其价格也逐年攀升。人工栽培半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实核桃新品种——陇薄香2号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陇薄香2号是从甘肃地方核桃资源中选出的优质晚实核桃新品种。坚果椭圆形,三经平均3.7 cm,平均单果质量14.6 g,壳厚1.13 mm。内褶壁膜质,横膈膜膜质,易取整仁。出仁率57.4%。核仁充实,饱满,仁色黄白色。核仁含脂肪66.4%,粗蛋白18.4%,风味甜香,品质优良。经多年区试表明,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

关键词: 核桃 新品种 陇薄香2号 晚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种子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油菜小区产量与株高等10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区产量与株高等10个性状的关联序为:全株有效结角数>角粒数>千粒重>一次分支数>结交密度>角果长度>主花序结角数>株高>主花序长度>分支部位。因此,选育高产杂交油菜时,应重视全株有效结角数、角粒数、千粒重以及一次分支数的选育。

关键词: 油菜 产量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DNA导入引起小麦HMW-GS的变异及其品质改良和变异机理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高粱(Sorghum bicolor L.)基因组DNA导入粉质籽粒的稳定品系89122中,后代经多代连续选择优良变异系,并进行了高分子质量麦谷蛋白亚基的SDS-PAGE电泳检测和品质化验分析。获得1个稳定遗传变异新品种,与导入受体89122相比,后代新品系2001502-23含有7+8、5+10优质亚基,HMW-GS发生明显变异,Gul D1位点基因发生等位变异,其表达产物由原来(89122)的2+12亚基为5+10亚基;其品质指标较受体得到改善,从而实现了受体小麦HMW-GS基因的遗传转化和品质改良。说明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完全可以实现小麦HMW-GS基因的转化和品质目标性状的遗传改良。而生物诱变是其可能的遗传转化和变异机理之一。

关键词: 小麦 高粱DNA 花粉管通道法 高分子质量谷蛋白亚基(HMW-GS) 等位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长花柱型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中国蔬菜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番茄的不育类型包括部位不育(长花柱,亦称L型不育)、功能不育、雄蕊退化和花粉败育等4种类型。其中,部位不育型的形态表现是花器正常,只是花柱长度高出药筒,雄蕊发育正常。本文对番茄长花柱型雄性不育性状的温度敏感性、生理生化、遗传特性及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番茄 长花柱 雄性不育 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定位施肥对旱地黑垆土钾素空间分布及有效性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黄土高原长期定位施肥24年后土壤钾素的空间分布及其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0-20cm土层各形态钾素含量均高于20-40cm的,施用化肥处理的非特殊吸附性钾除外,且60cm以下随土层深度不断加深,不同形态的钾素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长期施用化肥0-300cm土层中各形态钾素含量均表现出明显低于CK的趋势;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明显增加了各形态钾素含量,说明施用有机肥能维持黑垆土速效钾的平衡,缓解非交换性钾的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与土壤中水溶性钾之间呈极显著相关,与非特殊吸附性钾呈显著相关,与特殊吸附性钾和非交换性钾无相关性。长期施肥可提高小麦植株的钾素吸收量,茎含钾量丰富,占总植株的36.67%,籽粒钾含量仅占植株钾总量的9.74%。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土壤钾素 空间分布 有效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