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889条记录
HPLC-MS/MS测定不同基质中啶酰菌胺和多杀霉素残留量

农药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苹果、香蕉和柑橘中啶酰菌胺和多杀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快速检测分析方法。[方法]样品采用乙腈作为提取溶剂、氨基固相萃取小柱为净化柱,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正离子扫描模式检测不同基质中啶酰菌胺和多杀霉素残留量。[结果]啶酰菌胺和多杀霉素在苹果、香蕉和柑橘不同基质中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3.96%~109.78%、83.49%~99.3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38%~13.17%、1.99%~7.98%;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检出限LOD均为0.005 mg/L。[结论]前处理方法简洁快速、净化效果好,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的定性和基质标溶液定量分析方法精准,准确度、精密度等均符合农药残留检测分析要求。

关键词: 啶酰菌胺 多杀霉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农药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鹰嘴蜜桃’上流胶病病原鉴定

植物保护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鹰嘴蜜桃’是广东的一个特色桃品种,以广东的连平县种植面积最大,但自2008年以来,桃树流胶病严重影响当地‘鹰嘴蜜桃’产业的发展,成为桃生产中的一大病害。为明确广东‘鹰嘴蜜桃’流胶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回接试验,并采用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基于rDNA-ITS、β-tubulin和TEF1-α基因序列分析的分子鉴定方法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广东‘鹰嘴蜜桃’流胶病的病原菌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无性态Fusicoccum aesculi)。

关键词: 鹰嘴蜜桃 桃树流胶病 病原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添加不同品种桑叶及发酵桑叶对胡须鸡的饲养效果

蚕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桑叶适宜禽类饲料用的桑品种及明确桑叶发酵后的饲用效果,将桑品种大10、抗10、吴堡桑、湘7920的桑叶以及大10的发酵桑叶分别按照一定比例(质量分数3%)添加至胡须鸡的日粮中,调查桑叶饲料对胡须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与普通日粮饲养对照组相比,抗10桑叶饲料组胡须鸡的平均日增体质量极显著降低(P<0.01),大10桑叶饲料组、抗10桑叶饲料组、湘7920桑叶饲料组胡须鸡的日采食量均显著降低(P<0.05)。各品种桑叶饲料组胡须鸡的屠宰性能、肉品质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以及各品种桑叶饲料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抗10桑叶饲料组胡须鸡血清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上升,过氧化氢酶活性、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分别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下降;吴堡桑桑叶饲料组胡须鸡血清中的SOD活性显著上升(P<0.05);大10发酵桑叶饲料组胡须鸡血清中的SOD活性极显著上升(P<0.01),肝脏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合各项指标,吴堡桑桑叶饲料和大10发酵桑叶饲料对胡须鸡的生长性能无影响或有一定程度提高,2组桑叶饲料能明显改善胡须鸡血清、肝脏的抗氧化能力,饲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 饲料 桑叶 发酵桑叶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抗稻瘟病杂交水稻新组合长优736

杂交水稻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泰A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方法培育的含香味基因(frg)和低直链淀粉基因(wax)的优质不育系。长优736是用长泰A和恢复系广恢736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稻瘟病的杂交稻新组合,201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及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优质 抗病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石斛的多糖对高血压大鼠降血压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铁皮石斛、金钗石斛、大苞鞘石斛和春石斛品种(Dendrobium Second Love‘Tokimeki’)为试材,研究4种石斛茎段的不同纯度多糖(粗多糖CDPs、精多糖DPPs和纯化多糖水洗组分DPPs-I)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体内降血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石斛的不同纯度多糖均对SHR具有降血压的效果,且处理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处理240 min后均显著优于阳性对照硝苯地平。金钗石斛多糖水洗组分(DNPP-I)在240 min内降血压效果好于其对应的粗多糖和精多糖,而铁皮石斛、大苞鞘石斛和春石斛品种D.Second Love‘Tokimeki’的各多糖间降血压效果差异不显著。4种石斛DPPs-I间降血压作用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显示石斛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压活性,其中纯化多糖水洗组分DPPs-I具有较好的降血压效果,药用开发前景良好。

关键词: 石斛 多糖 高血压大鼠 降血压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米淀粉理化性质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与普通大米淀粉的性质比较,对黑米淀粉的溶解度、膨润力、凝沉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黑米淀粉颗粒属于多角形,粒径较小。当温度达到60℃时,黑米淀粉糊化速度迅速增加,淀粉结构被破坏。当温度达到55℃时,黑米淀粉比大米淀粉具备更优良的膨润力和溶解度。黑米淀粉的凝沉稳定性、冻融稳定性不如大米淀粉,不同浓度的电解质(氯化钠)和非电解质(蔗糖)存在时,其冻融稳定性会增大。

关键词: 黑米 淀粉 冻融稳定性 溶解度 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护性耕作模式下早稻田甲烷排放特征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耕作对早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并分析影响稻田甲烷排放的环境因子,寻找合适的耕作模式以减少稻田甲烷排放。【方法】设免耕不施肥、免耕施肥、常规不施肥和常规施肥4个处理,分别在水稻分蘖期和水稻抽穗期采用静态箱法收集气态甲烷(CH_4),同步观测地温、采气箱内温度、环境温度、地表温度、草面温度、相对湿度及风速,探究早稻田CH_4排放的日排放规律,明确免耕和施肥及环境因素对稻田CH_4排放的影响。【结果】早稻田CH_4的排放与气温、地表温度、5 cm土温、草面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密切相关,尤其在分蘖期,各处理均与上述环境因子显著相关(P<0.05)。不同耕作与施肥模式下,CH_4日平均通量不同,在水稻分蘖期具体表现为常规施肥>常规不施肥>免耕施肥>免耕不施肥,在水稻抽穗期表现为常规不施肥>免耕施肥>常规施肥>免耕不施肥。【结论】免耕与常规耕作相比,早稻田CH_4的排放量相对降低;施肥导致分蘖期早稻田CH_4排放通量增加,但在抽穗期导致早稻田CH_4排放减少。免耕可以减轻早稻田CH_4的排放,其推广能为稻田减排做贡献。

关键词: 早稻 稻田 甲烷(CH4) 日变化 保护性耕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蛹蛋白肽酶水解条件优化

食品工业科技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降低蚕蛹过敏风险,提高蚕蛹优质蛋白利用价值并制备免疫活性肽,对蚕蛹蛋白进行了酶解优化。本文选用菠萝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这5种酶对脱脂蚕蛹蛋白进行酶解。通过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和水解度的检测,选取最佳蛋白酶。在此基础上对最佳蛋白酶的四个单因素(酶和底物量,初始p H,水解温度和底物浓度)进行优化,从而确定最佳的酶解条件。结果表明,5种蛋白酶中碱性蛋白酶对脱脂蚕蛹蛋白的酶解效果最好。对碱性蛋白酶进一步优化,通过Box-Behnken实验和回归分析获得碱性蛋白酶酶解脱脂蚕蛹蛋白的最佳条件为加酶量=6.0%,温度=55℃,酶解时间=2.00 h,p H=8.0,水∶底物=20∶1,测得的水解度为19.96%±1.02%,免疫活性OD490 nm为0.2512±0.0125。

关键词: 蚕蛹蛋白 酶解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种杀虫剂包衣对菜心种子安全性及保护作用评价

环境昆虫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啶虫脒等7种杀虫剂和其混剂对菜心种子包衣处理后,对种子安全性及保护作用进行评价,筛选适合菜心种子包衣防治黄曲条跳甲的杀虫剂。结果表明,各处理对菜心幼苗株高和株鲜重无显著影响,但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出苗率和受害指数方面的影响存在差异。苏云金杆菌(Bt)和乙基多杀菌素能提高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出苗率,能显著降低菜心受害指数;啶虫脒、氟虫腈、虫螨腈和唑虫酰胺4种药剂相比,啶虫脒能显著降低菜心受害指数,氟虫腈次之,4.0 g/200 g处理剂量能显著降低菜心受害指数;虫螨腈和唑虫酰胺降低受害指数作用不显著;但啶虫脒3.0 g/200 g和4.0 g/200 g处理剂量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出苗率均有显著降低作用。氯氰菊酯与不同剂量啶虫脒、虫螨腈和氟虫腈混配后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对种子安全性均较单剂差,前期均能显著降低种子发芽势。含有不同剂量啶虫脒的混剂与啶虫脒单剂具相似规律。总体而言,单剂Bt综合效果最优,啶虫脒、乙基多杀菌素、氟虫腈次之,虫螨腈和唑虫酰胺较差;混剂安全性较单剂差,但保护作用相对优于单剂。

关键词: 黄曲条跳甲 菜心 杀虫剂 种子包衣 安全性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眼果肉干燥过程中多糖的理化特征与活性变化规律

食品科学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析龙眼果肉热风干燥过程中多糖的理化特性和生物活性变化规律。分离不同干燥阶段果肉中的多糖,通过对基本组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特征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分析,比较其理化特征差异,结合体外抗氧化、抗肿瘤和免疫刺激效果评价比较其生物活性。随着干燥的进行,多糖中中性糖与蛋白质的质量分数比、葡萄糖和甘露糖物质的量比、游离氨基含量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的酰胺区特征吸收峰明显改变,高效分子排阻色谱的新高分子组分在干燥后期生成。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发现,果肉干燥12~60 h,其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得到明显增强(P<0.05);干燥12~24 h,对SGC7901和HepG2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能力、刺激巨噬细胞一氧化氮和肿瘤坏死因子α生成的综合能力得到明显增强(P<0.05),但干燥60 h后有所减弱。不同干燥阶段多糖的生物活性差异可能与美拉德反应关联的多糖-蛋白质相互作用有关,结果可为龙眼干肉的高品质加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龙眼果肉 多糖 理化特性 生物活性 美拉德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