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不同生物质炭用量对烤烟生长和烟叶品质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条施不同烟秆生物质炭用量对连作烤烟生长及烟叶品质的影响,为不同模式利用生物质炭改善连作烤烟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烤烟种植前将推荐用量肥料与生物质炭呈宽带状均匀施入条沟,按株定量;生物质炭用量分别为0、0.2、0.4、0.8和1.6 kg/株[对应设为T0(CK)、T1、T2、T3和T4处理];采用3重复随机区组试验,调查云烟87关键生长期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TMV)的发病情况;选取代表性烟株测定其农艺性状,测算烟叶产质量及上中等烟比例,并对上部(B2F)和中部(C3F)烤后烟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及样品评吸.[结果]生物质炭的施用可促进烤烟生长发育,降低烟株TMV发病率,其中T3和T4处理的烟株节距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下同),T3处理的有效叶片数和叶面积最大(17.43片/株和1281.68 cm2/株),T2和T3处理烟株TMV发病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生物质炭处理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大于25.00%,超过国际优质烟叶标准;总氮、烟碱、钾和氯含量均分别在其适宜范围内;生物质炭对C3F等级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大于B2F等级;T1和T2处理的烟叶化学成分更接近优质烟叶标准.T1和T2处理烟叶感官质量综合得分高于T3和T4处理.烟叶产量、产值及均价均以T3处理最高,上中等烟比例以T2处理最高(95.43%),T2和T3处理对烟叶经济性状影响最大.[结论]生物质炭对烤烟生长发育、烟叶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感官质量和产质量均有重要影响,T1和T2处理有利于改善烟叶品质,T2和T3处理则有利于提高烟叶产量和产值.综合考虑生物质炭的施用效应及其成本,建议福建烟区条施烟秆生物质炭以每株0.4 kg(T2处理)为宜.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烤烟 农艺性状 化学成分 感官质量 经济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发酵床不同深度垫料的细菌群落多样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微生物发酵床不同深度垫料细菌的多样性,明确不同深度的细菌群落组成,采用五点采样法,收集了发酵床表层10 cm、中层30 cm、深层50 cm的垫料,分别进行垫料宏基因组DNA的提取,原核生物16S rDNA基因V3~V4区的扩增及Illumina高通量测序.试验共获得1045225条序列,共包含32门、303科、609属和1834类OTUs.表层垫料细菌数量最多,中层垫料细菌种类最多.微生物发酵床不同深度垫料的细菌群落有所差异,在表层垫料中,变形菌门(25.9%)和放线菌门(10.2%)相对含量高;中层垫料中拟杆菌门(27.8%)、变形菌门(25.1%)和厚壁菌门(17.0%)相对含量高.发酵床垫料表层和中层细菌多为有机物降解菌,主要为异常球菌——栖热菌门的特吕珀菌科、变形菌门的黄单胞菌科和拟杆菌门的黄杆菌科细菌.随着垫料深度增加,拟杆菌门(33.3%)和螺旋体门(9.2%)含量升高,厌氧菌如螺旋体门的螺旋体科、拟杆菌门的腐螺旋菌科在深层垫料中达到峰值.研究表明,表层垫料中微生物含量最高,代谢最为活跃,是主要的有机质降解层;深层垫料厌氧菌含量高.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床 细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不同深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菌纤维素的生物合成及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

摘要:细菌纤维素是经微生物发酵形成的新型生物合成材料,具有机械强度高、吸水性能好、纯度高、结晶度高等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等领域.已报道的产细菌纤维素的细菌有醋酸菌属(Acetobacter)、根瘤菌属(Rhizobium)、八叠球菌属(Sarcina)、土壤杆菌属(Agrobaeterium)、假单胞菌属(Preudomonas)、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固氮菌属(Azotobacter)、气杆菌属(Aerobacter)和产碱菌属(Alcaligenes)这9个属中的某些种,真正能够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细菌纤维素的只有醋酸菌中的几个种,他们是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m)、醋化醋杆菌(Acetobacteraceti)、产醋醋杆菌(Acetobacteracotigenum)和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curianum).本文通过分析近期国内外与细菌纤维素相关文献,对其高产菌种选育、培养基优化和发酵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细菌纤维素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生物合成 发酵 食品工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聚壳聚糖对北京鸭屠宰性能、血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研究低聚壳聚糖对北京鸭屠宰性能和血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29日龄体重相近的北京鸭72只,公母各半,采用单因素试验水平设计,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40 mg/kg的低聚壳聚糖。于49日龄对照组、试验组分别随机挑选6只北京鸭,70日龄每组随机挑选12只北京鸭,公母各半,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血清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低聚壳聚糖组70日龄北京鸭公、母血清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70日龄北京鸭公、母血清GSH-Px活性均有增加趋势,其中公鸭血清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0日龄北京鸭公、母血清T-AOC水平均略高于对照组(P>0.05);70日龄北京鸭公、母血清MDA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低聚壳聚糖对北京鸭的屠宰性能无显著的影响,但可提高血清免疫水平和抗氧化能力,对70日龄北京鸭的免疫和抗氧化效果尤为显著。

关键词: 北京鸭 低聚壳聚糖 屠宰性能 血清抗氧化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兔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和鉴定

中国养兔 2019

摘要:为确定福州某兔场乳房炎和脚皮炎的病原,本试验从病死兔的乳房炎和脚皮炎病料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阳性菌FZYHSA001。根据分离菌的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卡那霉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和头孢曲松4种药物不敏感,对链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头孢克肟、氟苯尼考、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唑肟高度敏感。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离鉴定 16S rRNA 药敏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香味葡萄品种栽培现状调查

东南园艺 2019

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福建现有香味葡萄品种结构及市场满意度,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发放、向农业部门咨询及实地走访问询等途径,对福建现有香味葡萄品种分布情况、种植面积、栽培模式、香味特征及市场认可度等展开调研,希望依据市场消费喜好加强新品种引进,适度改善现有葡萄品种种植结构。

关键词: 福建 香味葡萄品种 栽培现状 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整合微生物组菌剂的提出、研发与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微生物发酵床作为发酵槽,猪粪氮素连续流加中温好氧发酵,将通过宏基因检测鉴定到的微生物组称为整合微生物组,生产高含菌量整合微生物组菌剂,作为植物病害生防菌剂。【方法】生产工艺:原料配制→发酵床发酵→猪粪氮素连续流加→好氧发酵控制→产品加工→产品包装等。生产技术:利用养猪使用1年以上的微生物发酵床,添加一层10 cm厚的30%豆饼粉+70%杏鲍菇菌糠垫料,每平方米1头猪作为猪粪氮素连续流加营养来源,每天翻耕1次,连续好氧发酵20 d后,取出上层20 cm的垫料,进入晾晒、粉碎、分筛、包装,加工成整合微生物组菌剂。【结果】整合微生物组菌剂产品技术指标:含水量29.74%,pH 7.56,有机质含量44.46%,全氮含量2.23%,腐殖酸含量11.20%,粗纤维含量14.06%,含菌量145×10~(8 )cfu/g。宏基因组测定结果表明,菌剂样品序列(reads)条数平均值为99 701.75,每克菌剂含有细菌39门、96纲、189目、383科、786属、1 281种;其中,芽孢杆菌46种,9种为中国新记录种,即:(1)嗜气芽孢杆菌(Bacillus aerophilus)、(2)蚯蚓芽孢杆菌(Bacillus eiseniae)、(3)丝状芽孢杆菌(Bacillus filamentosus)、(4)柯赫芽孢杆菌(Bacillus kochii)、(5)根际芽孢杆菌(Bacillus rhizosphaerae)、(6)长型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macroides)、(7)淤泥大洋芽孢杆菌(Oceanobacillus caeni)、(8)拾蛤鸟氨酸芽孢杆菌(Ornithinibacillus scapharcae)、(9)海洋枝芽孢杆菌(Virgibacillus oceani);未发现猪细菌病原。可培养法分离的芽孢杆菌活菌数2.062×10~(8 )cfu/g,宏基因组测定结果中,芽孢杆菌的总丰度为1.42%,以此推算菌剂有效细菌总含量145×10~(8 )cfu/g。整合微生物组菌剂浸出液处理组的绿豆发芽率为96.67%,与清水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胚根长比对照增加了58.08%。用5%—10%的菌剂配制成育苗基质,番茄出苗率提高了3.0%,株高增加了25.1%,对番茄青枯病的校正防治效果可达79.41%。整合微生物组菌剂的产品质量标准参考农业农村部生物有机肥标准(NY884-2012),初步确定为:有机质≥40%,含水量≤30%,pH 5.5—7.5,粪大肠菌群数≤100个/g,蛔虫卵死亡率>95%,有效期>6个月;重金属含量满足标准要求:砷<15 mg·kg~(-1),镉≤15 mg·kg~(-1),铅≤15 mg·kg~(-1),铬≤15 mg·kg~(-1),汞≤15 mg·kg~(-1);有效活菌数调整为:总细菌数≥30×10~(8 )cfu/g,其中芽孢杆菌≥2×10~(8 )cfu/g。【结论】提出了整合微生物组菌剂的概念和产品技术标准。研发的整合微生物菌剂可促进种子根部生长,并对番茄青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整合微生物组菌剂 生物有机肥 绿豆 发芽率 胚根长 生长率 青枯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铁皮石斛植物甾醇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植物甾醇的生物合成途径,利用Illumina HiSeq 4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茎和叶进行转录组测序,比较植物甾醇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共获得43085条Unigenes,其中24459条在Nr、Swiss-prot、KOG和KEGG数据库获得注释,7333条获得共同注释.KEGG代谢途径分析表明,铁皮石斛植物甾醇生物合成分为3个阶段,共有50个Unigenes(30种酶)参与.表达分析表明,DXR和HMED的表达量明显高于MK和MVD;成熟期茎、叶SMT1的表达量比生长期高,SMT2则生长期高于成熟期;同一时期,SMT1和SMT2在叶的表达量都比茎高.这为铁皮石斛植物甾醇的开发利用和调控植物甾醇生物合成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铁皮石斛 高通量测序 植物甾醇 基因 表达 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兰‘黄金小神童’花芽分化过程形态与生理变化

福建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杂交兰花芽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及生理变化规律,为后续花期调控措施的制定和成花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杂交兰品种‘黄金小神童’为研究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其花芽分化过程;并在不同分化时期取样,对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等含量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杂交兰‘黄金小神童’花芽分化过程可分为6个时期,依次为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和合蕊柱及花粉块分化期。在花芽分化过程中,杂交兰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变化趋势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POD和CAT活性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结论】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花芽分化前期的有效积累和后期的合理利用,对杂交兰花芽分化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杂交兰 花芽分化 生理生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台湾农业政策演变及政策工具选择研究

农业经济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政策工具的选择对于达成政策目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总结台湾农业政策体制、政策目标及发展模式演变特征,进一步分析农业政策演变过程中生产支持、供需管理、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工具选择,较为有效地达成了台湾农业永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借鉴台湾农业政策工具变化的历史经验,我国大陆可以从调整政策目标、创新政策工具、改变发展方式等方面,为农业现代化政策工具选择提供借鉴。

关键词: 台湾农业 政策演变 政策工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