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葡萄埋土防寒区水平棚架“顺沟倾斜龙干”树形研究初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地球、弗雷无核葡萄为对象,比较了水平棚架传统龙干树形和"顺沟倾斜龙干"树形在产量控制、简化管理、果实品质和促进机械化作业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控产过程中,"顺沟倾斜龙干"树形红地球穗重和产量的实际值与目标值的相似指数为1.02和1.03,弗雷为0.99和0.98,而传统龙干树形红地球以上指标相似指数分别为0.88和1.31,弗雷为0.85和1.08。"顺沟倾斜龙干"树形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1%、还原糖含量提高0.6%~2.8%、Vc含量提高0.3~0.5 mg·100g-1,枝条成熟节位增加3~4节,髓茎比降低0.1~0.2,植株叶面积指数降低0.6~0.9;传统龙干树形架面1~4道铁丝明显下沉,果穗最低处1.44 m,"顺沟倾斜龙干"树形架面中间2~5道铁丝下沉不明显,果穗最低处1.62 m;早霜来袭后,"顺沟倾斜龙干"树形好果率(无明显受冻痕迹的果穗比例)是传统龙干树形的2.2倍,而损失率(穗轴变褐、果梗干枯的果穗比例)较传统龙干树形低83.3%。

关键词: 葡萄 树形 控产提质 机械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ILs果实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以栽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加工番茄M82)为背景创建的L.pennellii LA716渐渗系群体(ILs,introgression lines),对7个番茄果实主要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果实性状可简化为3个主成分,分别为果实质量因子、果形因子和品质因子,累计贡献率85.435%。利用欧式距离,类平均法可将77份渐渗系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群包括70个渐渗系材料,在D=17.53的水平又可将第Ⅰ类群分为2个亚群,果实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这个类群中;第Ⅱ类群包括1个材料,说明此材料的独特性;第Ⅲ类群包括6个材料。

关键词: 渐渗系 果实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油降粘菌生长特性及降粘影响因素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一株石油降粘菌株BT-003的生长特性及对石油的降粘效果。【方法】采用比色法、东秀珠细菌鉴定方法和单因素试验,研究菌株BT-003生长特性,考察菌液不同接种量、不同反应时间对石油降粘效果的影响。【结果】菌株BT-003培养4 h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10 h后即为稳定期,可以利用石油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35℃下具有最大菌体密度;5%菌液接种量与石油作用8~14 h即可达到很好的降粘效果,石油黏度由30 000 m Pa·s降低到150 m Pa·s。【结论】菌株BT-003在石油中生长繁殖快,用量少,耗时短,适用于黏度较大油井的三次开采。

关键词: 石油 降粘 生长特性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采摘期对枸杞果实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对比了不同采收期生态枸杞和非生态枸杞干果果实色差、百粒重和粒度等果实外观性状,果实还原糖、枸杞多糖、水分、总酸、维生素C、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等营养品质含量,果实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等卫生指标含量,分析了不同采摘期果实性状、品质和安全性的差异,以及同一采摘期内生态枸杞和非生态枸杞干果之间果实质量的区别。结果表明,生态枸杞干果的维生素C含量、总酸含量、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大于非生态枸杞干果中同物质的含量;生态枸杞干果的铜含量都小于非生态枸杞干果。确定了生态枸杞最佳的采收时期,对于采收期而言,10月份秋季生态枸杞干果的营养价值最高。此研究表明,生态健康果品具有优良的品质资源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为实现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采摘期 果实性状 品质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地开发潜力测算──以哈巴河县为例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开展合理的土地开发潜力评价,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是当前土地整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构建了土地开发潜力评价模型,从土地利用现状、自然因素、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生态因素4个方面选取了12个指标构建了土地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新疆哈巴河县作为研究区,以县域行政村作为主要评价单元,应用GIS方法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哈巴河县未利用土地开发潜力大,但限制因素如坡度、水源、土壤质地等较多,近期开发难度大。县域可划分为高、中、一般、低4种不同潜力区,土地开发宜优先在中高潜力区开展,低潜力区则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

关键词: 土地开发 潜力 GIS 哈巴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揭示不同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滴灌冬小麦合理施氮量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180 kg/hm~2(N_1)、240 kg/hm~2(N_2)、300 kg/hm~2(N_3)、360 kg/hm~2(N_4)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籽粒特性、面团流变学参数和拉伸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的籽粒容重、出粉率、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以及面团稳定时间、弱化度、拉伸阻力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在N_3处理达到最大;沉降值、面团吸水率及形成时间逐渐增大;拉伸面积和延伸度逐渐减小。施氮量对穗数影响不大,但穗粒数、千粒重、总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均表现为:N_3>N_4>N_2>N_1;产量以N_3处理最高,为9 540.15 kg/hm~2,分别较N_1、N_2、N_4处理产量提高了24.72%、14.44%和6.23%,达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水平。【结论】施氮量为300 kg/hm~2时,滴灌冬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均表现最好。

关键词: 滴灌 冬小麦 施氮量 品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源类农药对马铃薯甲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生物源合成农药对马铃薯甲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筛选出高效、低毒、安全的生物源类合成农药,为有效控制马铃薯甲虫的危害及阻止其扩散、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8种生物源农药,采用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经方差分析,比较生物源类合成农药对马铃薯甲虫的防治效果。【结果】8种生物源农药在施药后,在观察时间内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其防治效果显著提高,在第15d药效最高,乙基多杀菌素、氯虫.噻虫嗪和氯虫苯甲酰胺的速效性较好,在药后1 d防效均达到85%以上,药后15 d药效分别达到100%、100%和99.41%。【结论】乙基多杀菌素、氯虫.噻虫嗪和氯虫苯甲酰胺表现出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作为化学农药的替代产品,交替使用。

关键词: 生物源合成农药 马铃薯甲虫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色甜瓜酸甜味“风味”系列新品种选育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多种育种技术手段培育适合设施种植、具有酸甜味的甜瓜新品种。【方法】利用航空育种、辐射诱变育种或远生态、远地域、多亲复合杂交结合常规育种技术选育新品种,并参加全国甜瓜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甜瓜"风味"系列新品种,表现为坐果整齐一致,肉质具有酸甜味,柠檬酸含量高于普通甜瓜2~3倍,可溶性固形物16%以上,抗病性强。【结论】"风味"系列甜瓜新品种中,有不同的果型、不同果皮色,肉质脆或软。其中,"风味5号"通过国家甜瓜作物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关键词: 甜瓜 酸甜味 育种技术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咪鲜胺对新疆喀什石榴贮藏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咪鲜胺对新疆喀什石榴的贮藏效果,为喀什石榴的贮藏选用合适的保鲜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喀什石榴为试材,通过咪鲜胺涂抹后辅以包装处理,比较各处理对低温贮藏期间新疆喀什石榴的品质、果皮色泽和腐烂率的影响。【结果】用0.17%的咪鲜胺溶液浸泡石榴果实,晾干后置于微孔袋I、微孔袋II、PE袋、PE袋加内衬纸4种包装方式下,均能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减缓褐变指数升高和水分散失,能显著降低腐烂率。其中,PE袋加内衬纸处理效果最好,PE袋处理效果次之。贮藏80 d时,PE袋加内衬纸处理的石榴失水率2.41%,总糖含量15.37%,可滴定酸含量0.46%,腐烂率25%,果皮褐变指数0.29,石榴外观和内部籽粒品质较好,有较高的商品价值。采用微孔袋包装的石榴褐变指数较大,到后期褐变指数达到0.97,而且,失水率较大,其中微孔袋I包装的石榴在失水率达到8.43%,较对照6.85%失水率高。【结论】通过调节咪鲜胺的浓度,选择PE袋包装或孔径大小适宜的微孔袋对石榴进行贮藏,可使其达到更好的贮藏效果。

关键词: 石榴 咪鲜胺 包装 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棉花长期连作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传性真菌病害给新疆连作棉花造成巨大损失,为了解新疆地区棉花在长期连作过程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演替与作物产量的增减及病虫害的发作规律。本文利用18S r RNA-PCR-DGGE法对比研究了新疆石河子棉区分别连作0 a(未开垦土壤)、1 a、3 a、5 a、10 a、15 a和20 a棉田0~40 cm范围内4个不同深度土壤中真菌群落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深度的土壤样品中真菌群落结构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表现为不同程度下降后又增加并达到新的稳定状态,其中11~20 cm深度的样品下降最多、最快。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深度的土壤样品随连作年限延长也表现出快速变化后并达到新的稳定状态,其中不同深度样品中真菌群落受影响最大的连作年限不同。主成分分析显示,连作年限对真菌群落结构形成直接影响,但随着连作年限延长,样品中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趋缓,甚至有恢复迹象。部分DGGE条带回收、测序并比对后发现,100%的序列信息都属于未培养真菌。整体上连作棉田真菌群落结构变化及演替规律与棉花连作有很强的关联性。

关键词: 连作 棉田 土壤 真菌群落 多样性指数 群落结构相似性 群落演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