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模拟运输振动对新疆杏呼吸途径和品质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建立与实际冷藏运输相近的三轴向模拟运输振动条件和温度条件,比较振动果实与静置果实不同途径呼吸速率及品质因子的差异和关联,探知运输振动诱导鲜杏品质劣变的可能途径。以七成熟的小白杏为材料,3℃环境使用振动平台模拟与冷藏车实际运输过程三轴向振动强度重叠率57.60%~67.75%的模拟条件处理果实。观测3 d模拟运输和冷藏货架期间,果实不同途径呼吸速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面色值与等温条件静置下果实的差异。与静置鲜杏相比,模拟运输鲜杏总呼吸峰提前8 d、峰值提高3.26倍,三羧酸循环途径(tricarboxylic acid cycle)呼吸峰提前3 d、峰值提高1.22倍,糖酵解途径(Embden-Meyerhof-Parnas)和细胞色素途径(cytochrome pathway)的呼吸速率提高4.62倍和9.64倍,磷酸戊糖途径(phosphopentose pathway)呼吸峰提前9d。振动果实硬度偏低13.18%~19.3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偏高12.26%~27.15%,色彩饱和度相对增加7.09倍~11.49倍,果色转黄3.82。模拟运输振动果实的呼吸主路径由三羧酸循环途径转换为糖酵解途径,电子传递主链由交替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转换为细胞色素途径(cytochrome pathway),加快了冷藏鲜杏的后熟劣变。研究结果为鲜杏冷链物流品质调控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果 振动 品质控制 模拟运输 新疆杏 呼吸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树脂柱层析法分离纯化籽瓜中L-瓜氨酸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适合分离纯化籽瓜L-瓜氨酸的树脂柱层析方法。方法:选择001×7、D001和D061三种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L-瓜氨酸静态吸附解析和动态平衡实验,优化分离提纯籽瓜L-瓜氨酸工艺。通过考察温度、p H、浓度、吸附穿透曲线及洗脱液浓度、流速因素,进一步研究001×7树脂层析柱分离纯化籽瓜L-瓜氨酸的条件。测定三种不同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和活性炭对籽瓜提取液的脱色率和吸附率,优化脱色工艺。结果:分离提纯籽瓜L-瓜氨酸工艺用001×7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较适合,最佳工艺条件:上柱温度为40~50℃,上柱液的p H为3,洗脱液选择0.5 mol/L的氨水,洗脱流速为0.5 m L/min,洗脱液的用量为6倍树脂体积。脱色工艺使用HZ-801大孔吸附树脂较合适,脱色精制后可得到纯度为96.6%的L-瓜氨酸产品。结论:001×7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层析柱和HZ-801大孔吸附树脂相结合,可以有效分离纯化籽瓜中的L-瓜氨酸,对充分利用籽瓜资源和改变我国L-瓜氨酸成本较高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籽瓜 L-瓜氨酸 阳离子交换树脂 大孔吸附树脂 分离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棉花黄萎病发生调查及病原菌系统进化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调查新疆主要植棉地区棉花黄萎病发生情况,对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系系统进化及落叶型菌系分布进行分析和检测。【方法】抽样调查棉花黄萎病发病情况,利用Verticillium dahliae特异性引物D1/D2进行落叶型检测;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新疆菌系进行扩增,测序后进行BLASTN分析。【结果】棉花黄萎病在新疆主要植棉地区普遍发生,棉花黄萎病发生中度及以上病田占比达48.1%,严重发生病田占比为24.1%;BLASTN分析证实采集的棉花黄萎病菌系均为大丽轮枝菌;供试棉花黄萎病菌系检测出22株落叶型菌系,占供试菌系的37.2%。在分离到棉花黄萎病菌系的15个采集点中有9个点检测到了落叶型菌系,占比为60.0%。【结论】新疆部分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比较严重,强致病力的棉花黄萎病落叶型菌系在新疆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地理分布较广。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棉花黄萎病菌 落叶型菌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马铃薯叶甲发生地寄生蜂资源调查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外来入侵害虫马铃薯叶甲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的寄生蜂资源进行探究。【方法】2012~2013年间,在新疆伊犁、乌鲁木齐周边、东疆等害虫发生地进行寄生蜂资源网扫采集、挑拣、鉴定,并进行Simpson优势度C指数检测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姬小蜂科Eulophidae,金小蜂科Pteromalidae,茧蜂科Braconidae以及缘腹细蜂科Scelionidae优势度最为丰盛,优势度C分别为0.495 2、0.003 1、0.002 4、0.001 9。【结论】姬小蜂科和缘腹细蜂科不仅丰盛度高,且与害虫马铃薯叶甲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很有可能是该害虫的寄生蜂。对马铃薯地中寄生蜂资源进行了报道,并对寄生蜂与寄主关系进行了探讨,缩小了寄生蜂范围,为马铃薯叶甲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数据支持,并为马铃薯叶甲的寄生蜂资源提供了研究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 马铃薯叶甲 生物防治 寄生蜂 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牵引式林果振动采收机的设计与田间试验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适用于不同林果的收获作业的牵引式林果振动采收机,如:杏、核桃、巴旦木等。保证林果及时收获性和果品品质优良,减少劳动力投入,节约收获成本。【方法】整机由振动夹持机构、悬臂调节系统、果实接收系统、果实输送系统、风机及液压与电路控制系统等组成。采用偏心振动方式,偏心块对称放置,偏心质量矩为1.26 kg·m,可产生的最大激振力为14 k N。夹持机构可夹持50~250 mm直径的果树或树枝。【结果】由拖拉机驱动,液压控制系统调节振动夹钳开合、夹持位置、接果帆布的展开和收回,对果树施加激振使果实落果并收集进入接果箱。【结论】田间采收在给定显著性水平0.05条件下,激振时间对果实采净率具有显著性影响,其决定系数R2达0.994 9,激振时间t与采净率Pr的多项式回归模型:Pr=-3.1t2+26.66t+39.35,平均采收率:2.6 min/棵,215 kg/h,机具的收获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 林果 振动 采收机 核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硬粒小麦5个品种5S rRNA基因重复单元间序列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参照Gen Bank禾本科以及前期新疆7个小麦种5S r DNA NTS序列,通过PCR技术扩增获得新疆5个硬粒小麦品种5S r DNA NTS序列,并通过与5S r RNA序列比对,得到5S r DNA NTS序列结构和边界范围。结果显示:5个硬粒小麦品种均存在两种类型5S r DNA NTS序列且相似程度不同,长NTS序列保守性较高,短NTS片段相对较低;短NTS序列存在两处序列缺失现象,两种类型NTS序列存在不同位置和程度的变异位点和变异频率。利用MEG4.0软件,采用邻接法构建了分子进化树并计算获得了品种间遗传距离。对来自不同品种克隆单元基的序列进行比对,得知对于几个组直向是存在的。直系群体的5S r DNA序列有益于硬粒小麦进一步的系统发育分析。

关键词: 新疆硬粒小麦 5S rDNA NTS 进化关系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新疆南部极端干旱区滴灌小麦目前灌量是否合理及灌水量阈值。通过分析新疆南部极端干旱区滴灌小麦在水分利用方面的现状,为进一步解析滴灌冬小麦产量提升及节水灌溉的关键要素和限制因子提供研究基础。【方法】设计四种减量灌溉模式(总灌量分别为3 376、3 000、2 625和2 250 m3/hm2)。以常规灌量为对照(总灌量为3 750 m3/hm2)。监测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D4处理(灌量2250 m3/hm2)到D3处理(灌量2 625 m3/hm2)产量逐步增加,D3处理产量最高为9 450 kg/hm2,随灌溉量的增加,产量逐步降低。【结论】D4(灌溉量2 250 m3/hm2)到D2处理(灌溉量3 000 m3/hm2)水分利用效率逐步增加,而后波动性下降。说明灌溉量超出其阈值,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溉量的增加反而减少。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滴灌 冬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截对富士苹果萌芽前后枝条不同部位碳氮营养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修剪方法对催芽处理前后富士苹果一年生枝不同部位碳、氮营养物含量的影响,为完善苹果修剪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 cv.Red Fuji)幼苗一年生枝条为试材,在解除休眠到萌芽期,于离体条件下对枝条进行短截处理(短截1/2、短截1/3),以不短截处理为对照,将按要求处理后的一年生枝带回试验室,将枝条下部剪平,直立放在盛有500mL水的瓷盘里,置于GZX型光照培养箱(25℃(白天)/20℃(晚上)、16h光照/8h黑暗条件)中进行催芽处理,在处理后第0,3,6,9,12天取样,测定枝条不同部位的可溶性糖、淀粉、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研究短截处理对一年生枝不同部位碳、氮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富士苹果一年生枝条不同部位可溶性糖、淀粉、总糖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有明显分布梯度,表现为从一年生枝顶部向下,对照枝条木质部的可溶性糖含量由93.9mg/g逐渐降到61.9mg/g,淀粉含量从72.6mg/g逐渐降到37.7mg/g,总糖含量从166.5mg/g逐渐降到99.6mg/g。催芽处理前(处理0d)木质部可溶性糖、淀粉及总糖含量高于韧皮部。催芽处理后,木质部碳、氮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与韧皮部相比,木质部平均可溶性糖、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降低了38.1%,31.6%和15.4%,平均淀粉含量增加了17.4%;而韧皮部以上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小。短截处理未改变枝条自身碳、氮营养物质的分布梯度,不同处理枝条对应部位碳、氮营养物质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但对整个枝条平均水平而言,短截降低了枝条内的平均可溶性糖、淀粉以及总糖含量,整个试验过程中短截处理枝条木质部以上营养物质的含量总体低于对照枝条。【结论】短截未改变苹果一年生枝条自身碳、氮营养物质含量的分布梯度,表现为从枝条顶部向下逐渐减少。

关键词: 苹果 短截 解除休眠 碳氮营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LIM蛋白基因家族的进化及表达特征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LIM蛋白参与细胞骨架的调节及调控次生细胞壁的发育。本研究在雷蒙德氏棉(D5)、亚洲棉(A2)基因组和陆地棉的A、D亚基因组中分别鉴定出14个LIM基因。陆地棉GhLIM基因在2个亚组间的染色体上的分布及基因的复制模式是一致的。推测其复制发生在其祖先同可可(6个LIM)分开之后,A2、D5基因组分化之前;陆地棉LIM除多倍体化使其数目加倍外,没有基因复制与丢失事件发生。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所有被子植物LIM蛋白可以划分为4个亚组(部分具有小亚组):αLIM1(FLIM1、WLIM1、PLIM1)、βLIM1、γLIM2(WLIM2)、δLIM2(PLIM2-I、PLIM2-II)。陆地棉GhLI M的同源复制基因分别在WLIM2和PLIM2-I、PLIM2-II中聚为独立的分支。通过分析深度测序表达谱,发现陆地棉GhLIM有3种表达类型:组成型表达的GhLIM1、2(FLIM),GhLIM3(WLIM1),GhLIM13(βLIM1)和GhLIM4、8、14(WLIM2);雄蕊中优势表达的GhLIM7、9(PLIM2-I),GhLIM5、6、10、11(PLIM2-II);在雄蕊和纤维中优势表达的GhLIM12(PLIM2-I)。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GhLIM基因各成员在不同的纤维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表达特征,GhLIM1、13、14在纤维的快速伸长期(5~15 DPA)上调表达,在15 DPA表达量最高;GhLIM2则在纤维次生壁发育期(18~28 DPA)显著上调表达,在28 DPA表达量最高。而GhLIM12在10~23 DPA持续高表达,在28 DPA则没有表达。上述结果说明GhLIM家族基因在纤维发育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关键词: 棉花 LIM 纤维发育 基因复制 基因表达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荒漠植物几种主要附属结构的抗逆功能及其协同调控的研究进展

植物生理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荒漠植物常生长于盐、旱、强光照、高低温等胁迫生境。为应对复杂、严酷的荒漠环境,荒漠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产生一系列响应并形成特殊的抗逆机制。盐腺、表皮毛、角质层及表皮蜡质纹饰等是荒漠植物常见的附属结构,在其抗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盐腺包括双细胞盐腺、多细胞盐腺及盐囊泡等,是荒漠盐生植物的特殊泌盐结构,与细胞内离子平衡以及离子通道调节机制密切相关;表皮毛是植物地上部分表皮组织延伸产生的特殊毛状结构,包括腺毛与非腺毛,对寒、旱、高温、强辐射等逆境以及病虫害侵染均有防御作用;角质层是角质聚合物和蜡质组成的连续性疏水层,是旱生荒漠植物在表皮细胞外形成的趋同适应结构,在控制非气孔水份损失和防止病虫害等方面起关键作用。对荒漠植物抗逆分子机制的研究显示:ABA信号途径与盐腺、表皮毛以及角质层等附属结构直接或间接相关联,从而实现协同抗逆功能。本文基于目前对以上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荒漠植物几种主要附属结构及其生理生化和基因调控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附属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了讨论,以期对荒漠植物抗逆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荒漠植物 附属结构 抗逆性 盐腺 表皮毛 角质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