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马营养需求的燕麦-箭筈豌豆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评价
《草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昭苏马场牧草供应并改善牧草品质及消化能,于2013年对昭苏地区不同混播比例下的燕麦(Avena sativa)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播牧草的产量、营养品质及马对牧草的消化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箭筈豌豆比例的增加,牧草产量、叶茎比、粗蛋白、Ca含量与消化能浓度呈上升趋势,而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P含量变化不明显;与单播相比,各混播组合牧草产量、粗脂肪显著高于单播箭筈豌豆(P<0.05),而粗蛋白、Ca含量显著高于单播燕麦,各混播组合的土地当量比均高于单播。营养物质产量与消化能产出具有相似规律。此外,利用不同类型马的营养物质需求对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草地进行生产性能评价,其结果与用牧草产量评价是有差异的。本研究表明,利用草地消化能产出及营养物质产量与马日需求量的相对差额评价草地生产性能,其结果可较好地反映燕麦-箭筈豌豆混播草地与马营养需求间的关系。


应用SSR标记分析鹰嘴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是育种工作的基础,本研究利用SSR标记对鹰嘴豆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旨在发掘鹰嘴豆资源中丰富的遗传变异。从48对鹰嘴豆SSR引物中筛选出18对核心多态性引物,对96份不同来源的鹰嘴豆种质资源进行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8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15个等位变异,占总检测位点的52.99%,每对SSR引物可检测出3~10个等位变异,平均6.39个;平均每个位点多态信息量(PIC)为0.8107,变化范围为0.6661~0.8984。Shannon's信息指数平均为1.4769,变化范围为0.0607~1.9584。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59处,可将96份鹰嘴豆资源分为6个类群,类群Ⅰ包含9份资源,类群Ⅱ包含2份资源,类群Ⅲ包含28份资源,类群Ⅳ包含4份资源,类群Ⅴ包含40份资源,类群Ⅵ包含13份资源。本研究对我国鹰嘴豆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优异基因的挖掘、育种亲本材料的选择等提供科学依据。


‘小白杏’自交不亲和SFB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
《果树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杏自交不亲和性状,为培育自交亲和杏品种奠定基础。【方法】以新疆自交不亲和杏品种‘小白杏’(Prunus armeniaca L.‘Xiaobaixing’)的花粉为材料,通过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和3’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技术克隆SFB基因(S-haplotype-specific F-box protein)片段。以克隆载体p MD19-T为基础,结合p BS-T上的酶切位点,利用酶切连接的方法将SFB基因的ORF框正向重组到表达载体p CAMBIA-35S-MCS-NOS-NPTII的Kpn I和Sac I酶切位点之间,构建SFB基因正义表达载体p CAMBIA-S-SFB;将SFB基因的ORF框反向重组到表达载体的Kpn I和Sal I酶切位点之间,构建SFB基因反义表达载体p CAMBIA-A-SFB;用电击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农杆菌菌株(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中。【结果】通过RT-PCR和RACE技术获得了1136 bp SFB基因片段(Gen Bank登录中),其中含912 bp ORF框(Open Reading Frame),由它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蔷薇科SFB基因高度同源,具有F-box结构域、2个变异区和2个高变区的完整结构;表达载体酶切检验结果表明,SFB基因的ORF框正确地插入p CAMBIA-35S-MCS-NOS-NPTII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表明SFB基因的正、反义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特异引物PCR验证结果也表明重组质粒已经成功转入农杆菌LBA4404中。【结论】研究的结果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杏自交不亲和性状、培育自交亲和杏品种的遗传转化提供了载体。


转sGNA基因小麦农艺性状评价与抗蚜效果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外源基因遗传表达的稳定性、转基因小麦农艺性状和抗蚜效果,为转基因小麦商品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于2009/10年度在北京市进行转基因安全评价中间试验,田间调查转基因小麦生长发育、形态特征等各种农艺性状和田间的抗蚜虫效果,并与室内抗蚜鉴定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4代转s GNA基因小麦株系2-5、3-7、3-20和5-20均为纯合株系。在田间栽培条件下,个体生长发育正常,生长发育各个阶段所需的天数与对照基本一致,生长特性没有发生变化;但转基因小麦在株高、分蘖数、小穗数、不育小穗数等性状上与对照存在差异,千粒重和小穗数达到了显著水平。这4个株系都具有抑蚜效果,麦蚜虫口密度抑制率2.3%~48.3%。在转基因株系单分蘖上着生的蚜虫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结论】转基因株系的农艺性状表现正常,外源基因能够稳定遗传和表达,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株系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蚜虫效果。
关键词: 转基因小麦 中间试验 人工合成雪花莲凝集素(s GNA) 农艺性状评价


一氧化氮对新疆伽师瓜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伽师瓜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一氧化氮(NO)熏蒸处理对伽师瓜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40、60、80μL/L NO熏蒸处理伽师瓜果实3h,贮藏于低温冷库(5±0.5℃)中。通过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丙二酸(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的测定,筛选出NO处理伽师瓜的适宜浓度。结果表明,60μL/L NO处理能较好地保持伽师瓜果实的硬度,延缓失重率的上升;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抑制果实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降低MDA的含量;能够明显地诱导SOD、POD、CAT活性的增加,增强果实的抗氧化能力。


不同砧木嫁接对辣椒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来源不同辣椒砧木在南疆生态气候适应性及其应用价值。为辣椒嫁接砧木筛选及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以dw-21、佳伴为辣椒砧木,陇椒2号辣椒为接穗进行嫁接,陇椒2号自根嫁接辣椒为对照,研究嫁接砧木对辣椒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结果】佳伴嫁接苗利用弱光能力强于陇椒2号自根苗,dw-21嫁接苗利用弱光能力较弱。2种砧木嫁接苗和陇椒2号自根苗光补偿点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嫁接苗和对照之间光饱和点、光饱和光合速率则达到显著差异,佳伴嫁接苗光饱和点显著低于陇椒2号,光饱和光合速率最高。佳伴、dw-21嫁接苗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分别比对照高7%、4.4%,最大光能转化效率分别高11.6%、8.5%。荧光猝灭系数分析表明佳伴/陇椒2号、dw-21/陇椒2号降低了叶片光合作用电子传递的能力,而通过热耗散保护过剩光能对其光系统的破坏程度比陇椒2号自根苗大。【结论】从弱光利用能力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综合分析,佳伴作辣椒嫁接砧木在南疆生态气候区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dsRNA对马铃薯甲虫幼虫毒力测定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测定已验证的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的dsRNA对马铃薯甲虫各龄期幼虫的毒力,为RNA干扰在马铃薯甲虫防治中的具体应用条件。【方法】采用饲喂法,将不同剂量马铃薯甲虫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dsRNA(ds SAHase)导入马铃薯甲虫体内,运用线性回归方法测算各龄期LC50;观测饲喂后成虫的产卵数,解剖观察雌成虫卵巢发育情况。【结果】ds SAHase对马铃薯甲虫各龄期幼虫1龄,2龄,3龄和4龄的LC50分别为2.341、2.552、3.450和4.968μg/m L。【结论】ds SAHase对马铃薯甲虫幼虫具有显著致死作用、拒食作用以及抑制生长发育作用,各龄期幼虫的毒力随龄期增长而降低,其中对1、2龄幼虫毒力与对3、4龄幼虫毒力差异显著。
关键词: 马铃薯甲虫 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 dsRNA RNA干扰 LC50


核桃深层热风干燥特性研究
《食品与机械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核桃采后加工中的干燥问题,将热风干燥技术应用于核桃,设计专用于核桃深层干燥的热风干燥设备,并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在不同温度(35,40,45,50℃)、风速(0.5,1.0,1.5,2.0m/s)和装料深度(0.6,0.9,1.2,1.5 m)条件下核桃的干燥特性。结果表明:核桃干燥过程中只存在降速阶段,温度、风速和装料深度对核桃的干燥特性均有影响,试验最优干燥工艺为温度45℃,风速1.5m/s,装料深度1.5m,此时将核桃湿基含水率下降到12%需要32h。该研究利用相邻核桃间形成的缝隙,实现了核桃深层干燥的目的。


GC-MS法分析柽柳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华西药学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GC-MS法分析维药柽柳实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药典中的水蒸气蒸馏提取和超声提取方法提取柽柳实的挥发油,使用气质联用技术获得挥发油的总离子流图,各色谱峰相应的质谱图经过NIST2011标准谱库检索定性,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各化合物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两种方法分别鉴定出49种和42种挥发油成分,其基本成分一致,但含量有差异。结论柽柳实挥发油中鉴定出脂肪酸、酯类、醇类、醛酮类和芳香烃类等成分。两种提取方法中超声提取法对柽柳实挥发油提取速度快,效果好。
关键词: 柽柳实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水蒸气蒸馏提取 超声提取 总离子流图


基于铅同位素解析技术的土壤铅污染来源研究
《安全与环境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耕层土壤铅污染的程度,分析耕层土壤铅污染的来源,解析各污染源对土壤铅污染的相对贡献率。以陕西某工业区为研究区域,采集大气降尘、耕层土壤(0~20 cm)和背景土壤样品,用ICPMS测定铅元素质量比及同位素比率(~(206)Ph/~(207)Pb和~(208)Pb/~(206)Pb),分析耕层土壤铅污染的来源,结合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各污染源对耕层土壤铅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耕层土壤铅质量比范围为21.8~40.0mg/kg,平均值为27.1 mg/kg;背景土壤铅质量比范围为19.1~22.1mg/kg,平均值为21.4 mg/kg;大气降尘铅质量比范围为570.2~2 221.7 mg/kg,平均值为1 062.36 mg/kg。该区域铅锌冶炼括动对耕层土壤铅的贡献率约为18.43%,焦化厂燃煤对耕层土壤铅的贡献率约为9.36%,热电厂燃煤对耕层土壤铅的贡献率约为19.71%,背景土壤对耕层土壤的贡献率约为52.5%。背景土壤是耕层土壤铅污染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