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降解地膜对地温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降解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COPO树脂降解地膜在新疆北部农田中的应用特征。【方法】以普通地膜为对照,研究黑色降解膜对地温和滴灌棉花、沟灌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及覆膜方式和灌水量对降解膜降解率的影响。【结果】降解膜处理20 cm土壤日平均地温高于普通膜,其保温效应也优于普通膜,08:00时5 cm土壤平均温度比普通膜高出0.244℃,最高相差1.6℃,地温昼夜变化幅度小;降解膜处理的棉花、玉米平均增产6%左右;随着灌水量的增加,降解膜的降解时间明显延长,崩裂期最大相差39 d;棉花滴灌平作模式下地膜降解时期明显晚于沟灌玉米,诱导期延长6 d,破裂期延长13 d,崩裂期延长67 d,同时重量降解率远低于后者,应用效果更好。【结论】COPO树脂降解膜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但因降解速度受作物、覆膜方式、灌水量的影响较大,降解膜的可控性仍有待提高。


人工合成小麦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及筛选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新春6号和新春10号为对照,采用干旱水分胁迫和正常灌溉对照的处理方法研究33份人工合成小麦种质资源材料的抗早性,探讨利用小麦野生祖先资源进行小麦抗旱种质资源创新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利用抗旱指数法和隶属函数法对35份小麦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两种研究方法评价人工合成小麦种质资源的抗旱性得出的结论不完全相同;筛选出了3份抗旱性较强的人工合成小麦种质资源。【结论】利用小麦野生祖先种创制人工合成普通小麦进行小麦抗旱种质资源创新是可行的;3份人工合成小麦资源2012-XK008、2012-XK071及2011-46的抗旱性较强;对照新春10号抗旱性较强,可作为新疆小麦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的对照品种。


葡萄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对供试材料进行亲缘关系分析,为葡萄分类、种质鉴定和育种提供重要依据。利用SSR标记对新疆44个相对适宜制干葡萄品种(系)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52对SSR引物中筛选出8对用于葡萄的SSR扩增,共扩增出190条带,均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百分率为100%。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变幅为0.6868~0.9640,平均为0.9084。根据SSR扩增结果,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析表明44份葡萄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63~0.92,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75。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54处,可将44份供试材料分为5个类群:第1类包括‘奥迪亚无核’、‘赫什无核’等22份葡萄;第2类包括‘无核白鸡心’、‘葡萄园皇后’等7份葡萄;第3类包括‘美丽无核’、‘艾麦纳’等5份葡萄;第4类包括‘黎明无核’、‘红脸无核’等6份葡萄;第5类包括‘白香蕉’、‘波尔莱特’等4份葡萄。SSR标记能比较准确地检测基因型之间的遗传背景与遗传关系,其中亲缘关系较远的不同类群间及亚类间的种质资源可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


基因型与环境对三种筋型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生态环境下三种筋型小麦品质性状的变化,了解新疆小麦主栽品种的品质特性、基因型和环境对品质性状的影响。【方法】选取三种筋型的7份新疆主栽小麦品种,在具有代表性的5个生态地点种植,测试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等15个品质性状。【结果】不同基因型小麦在不同环境中品质性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同品质性状变化程度不同;新冬18号、新冬28号和新冬23号的品质性状变异较大,新冬20号和新冬24号的品质性状变异程度相对较小。各品质性状在乌鲁木齐点的变异程度较大,在伊宁和塔城点较小。不同筋型小麦品质性状存在很大差异,中强筋型小麦大多品质性状位于强筋和中弱筋之间。【结论】基因型和环境均对小麦品质性状有重要的影响,应根据不同筋型小麦的品质特性和各生态环境特点进行合理布局,以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小麦的品质潜力。


不同休眠时间对葡萄萌芽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环境调控,减少休眠时间,观察葡萄萌芽期的生长发育情况。【方法】以火焰无核葡萄为试材,设置休眠时间为14,20,27和33 d四个处理,以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CK),通过适宜的温度调控,定期观察比较不同休眠时间对葡萄萌芽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通过不同休眠时间对葡萄的萌芽影响来看,休眠14 d结果系数最大,比CK提前39 d萌芽,休眠时间27 d萌芽率较高,但葡萄成枝率、果枝率较低。【结论】适当控制休眠时间对火焰无核葡萄提早萌芽、萌芽率、结果系数等有利,但对成枝率和果枝率不利,还需深入探讨研究。


施氮对南疆干旱荒漠绿洲枣棉间作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提高枣棉间作模式氮肥施用水平,设计N0、N10、N20、N30、N40、N50 6个氮肥处理,在棉花关键生育时期,调查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情况,测定土壤硝态氮的时空差异性。结果表明:施氮可增加单株结铃数,使棉花增产;增产效果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则有下降的趋势。施氮能够明显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中量施氮肥(450 kg/hm2)既可稳定产量又能减少土壤硝态氮残留。过量施氮造成了养分的累积及向下层淋洗。枣棉间作根系存在养分竞争,在距枣树50~100 cm区域氮肥竞争强,花期之后竞争开始增大,盛铃期达到最大,但随着与枣树距离加大竞争减弱。


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稻水象甲成虫空间分布型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稻水象甲(Lissorbqptrus oryphilus Kuschel)在新疆荒漠绿洲稻区特殊生态环境下的空间分布型格局及田间抽样技术,为准确抽样调查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以及Iwao m*-m回归分析法,研究稻水象甲成虫在稻田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结果】聚集度指标和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该虫在田间初期呈随机分布,随后呈负二项的聚集分布,分布型变化与其生活习性和在不同阶段成虫时空分布环境差异所致。Iwao m*-m回归分析表明,稻水象甲分布的基本成分是单个个体,其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0.886/m+0.415 5)(1.96/D)2,最佳序贯抽样模型为T0(n)=0.73n±0.93槡n。【结论】稻水象甲成虫在新疆荒漠绿洲稻区稻田危害初期呈随机分布,随后呈负二项的聚集分布,且具有密度依赖性,即密度值越高,其聚集度越高。


印楝素对马铃薯甲虫的控制作用
《植物保护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对马铃薯甲虫的防治作用,采用叶碟法测定印楝素乳油对其成虫的拒食作用,并通过药效试验测定印楝素乳油对马铃薯甲虫的控制效果。结果显示,印楝素对马铃薯甲虫成虫有较强的非选择性拒食作用,且拒食率随取食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在取食36 h后,浓度为6、7.5、10、15和30 mg/L印楝素的拒食率分别为55.5%、59.1%、53.4%、76.1%和63.3%,拒食率与浓度无显著相关性;但印楝素对马铃薯甲虫的选择性拒食率较低,各浓度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取食36 h时,选择拒食率约20%;在田间10 mg/L印楝素溶液施药1 d和3 d后,虫口减退率分别为26.52%和50.76%,显著高于对照组,施药9 d后,马铃薯甲虫的校正防治效果为48.86%。表明印楝素对马铃薯甲虫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21种植物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番茄等21种植物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hytoene synthase,PSY)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研究植物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的结构与功能分析奠定基础。【方法】采用Blast、Prot Param和Signal P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番茄、拟南芥、辣椒和胡萝卜等21种植物PSY的理化性质、蛋白结构和系统发生树等进行分析。【结果】21种植物PSY氨基酸不存在信号肽,不具有跨膜结构,推测PSY可能定位于细胞质叶绿体中发挥功能,二级结构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等结构元件组成。【结论】PSY蛋白为较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上。不经过跨膜转运,而是直接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


新疆戈壁环境下日光温室保温被保温性能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总结不同材料保温被的性能参数,研究分析新疆戈壁环境下对日光温室保温被保温性能的要求,选择适合戈壁温室的保温材料,以提高日光温室保温效果,促进设施农业生产。【方法】采用相关国家标准,通过测定分析保温被的各项性能及其综合性能。【结果】新疆戈壁环境对日光温室保温被的要求包括,保温性好、抗老化、抗渗水、抗弯折和抗冲击。可从保温性能、抗老化性能、抗渗水性能、抗弯折性能等方面提高保温被的初始性能参数。【结论】用于戈壁温室保温被其表层材料的选择应首先考虑抗老化性能,如聚丙烯和高发泡聚乙烯等,保温芯材料可以选择毛毡、玻璃棉毡、太空棉等,内层采用铝膜增加反射率,能够适应戈壁温室的保温被基本可以适应我国其他地区环境的要求。
关键词: 保温被 日光温室 保温材料 新疆戈壁 保温性能 抗老化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