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超高压下Ca~(2+)与Na~+离子对甜菜果胶结构及流变性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超高压下不同浓度Ca2+与Na+对甜菜果胶结构及流变性质的影响,为甜菜果胶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甜菜果胶用浓度0.05 mol·L-1的Tris-HCl溶液溶解,添加不同浓度Ca2+(2、12和20mmol·L-1)和Na+(0.05、0.1和0.6 mol·L-1),配制成1%(w/v)甜菜果胶溶液后进行超高压处理,然后分别对甜菜果胶分子量、微观结构、黏度和动态粘弹性进行测定。[结果]与常压下相比,在450 MPa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10、20、30和50 min)后,甜菜果胶在1 550 cm-1处均出现新的吸收峰,甜菜果胶溶液的屈服应力σ0显著增加,但不同超高压处理时间之间无显著差异。添加不同浓度Ca2+或Na+的甜菜果胶在450 MPa条件下处理30 min,其结构及流变性的变化有所不同。相对于未添加Ca2+或Na+的甜菜果胶,添加2 mmol·L-1 Ca2+离子使甜菜果胶溶液屈服应力σ0、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均明显增加,当Ca2+浓度增加到12 mmol·L-1和20 mmol·L-1时,果胶的流变性质变化不显著;添加2 mmol·L-1 Ca2+使甜菜果胶分子发生明显的交联。果胶分子量由只高压处理的2.25×105 Da显著增加到6.07×105 Da,Ca2+的添加浓度增加到20 mmol·L-1,果胶的分子量变为5.99×105 Da,与添加2mmol·L-1 Ca2+时没有显著差异,其流变性质变化亦不显著。相对于未添加Ca2+或Na+的甜菜果胶,添加0.05 mol·L-1 Na+也使甜菜果胶的屈服应力σ0显著增加,并且随着Na+浓度的持续增加,果胶的屈服应力σ0显著增加;而只有当Na+浓度增加到0.6 mol·L-1时,甜菜果胶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才发生明显增加。添加0.1 mmol·L-1 Na+的甜菜果胶,其果胶分子链相互交联成网状,果胶分子发生明显聚集,果胶分子量显著增加到11.95×105 Da;而当Na+浓度增加到0.6 mol·L-1时,果胶链呈棒状结构,果胶分子量显著降低到5.53×105 Da。[结论]超高压下Ca2+与Na+可能与甜菜果胶分子结合使其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甜菜果胶的结构及流变性质。

关键词: 甜菜果胶 超高压 金属离子 结构 流变性质

农田地膜拉伸性能变化对缠绕式回收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田长期覆膜种植产生的大量地膜对农田土壤质量、作物生长及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于2014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新疆库尔勒尉犁县达西村开展大田试验,对比不同厚度、不同时间及不同位置地膜拉伸性能的变化规律,并针对0.01 mm地膜进行缠绕式回收试验。结果表明:地膜铺放后的30~60 d期间,由于受到风和紫外线照射等因素,拉伸强度有明显的下降,下降幅度较大;当地膜回收的时候,0.01 mm地膜最大拉伸力在近株端和远株端分别为1.52 N和1.305 N,是0.008 mm地膜的1.4倍和1.22倍。显然0.01 mm地膜的拉伸性能较0.008 mm拉伸性能有了一定的提升,这对地膜回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经过理论计算及田间试验0.01 mm地膜的拉伸性能还是不足以采用简单缠绕的方式进行回收。本研究揭示了地膜拉伸性能在不同时间、不同厚度及不同位置受到紫外线等影响的变化规律,为地膜回收机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业 地膜 拉伸性能 变化规律 缠绕式 地膜回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方式对甜菜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含糖率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比甜菜地膜覆盖和露地直播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含糖率之间的差异,为大田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在新疆奇台县糖区气候及土壤等因素的影响下,对同一甜菜品种采用地膜覆盖和露地直播两种方式进行种植,调查分析各自的农艺性状及收获期的产量和含糖率。【结果】甜菜品种HI0936采用地膜覆盖的产量较露地直播产量高出8 678.75 kg/hm2,含糖率较露地直播低0.55°,产糖量高出1 854.75 kg/hm2。【结论】地膜覆盖的总体表现优于露地直播模式,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是获得甜菜高产较好的选择。

关键词: 甜菜 种植方式 农艺性状 产量 含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压处理对甜菜果胶结构及乳化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超高压处理对甜菜果胶结构和乳化特性的影响,为甜菜果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配制1%(w/v)甜菜果胶溶液,比较不同压力(0.1、250、350、450和550 MPa)、p H 7条件下处理30 min,450 MPa、p H 7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10、20、30和50 min),以及450 MPa、不同p H(p H 3、p H 7和p H 8)条件下处理30 min对甜菜果胶结构及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在不同压力条件下对p H 7的甜菜果胶溶液进行处理,随着压力升高,甜菜果胶分子量由5.58×105 Da(0.1 MPa)降至1.56×105 Da(550 MPa);酯化度和乙酰化度分别由61.29%和18.17%(0.1 MPa)增至68.24%和21.72%(550 MPa);红外图谱显示甜菜果胶在1 760—1 730 cm-1和1 630—1 600 cm-1处的峰均比未加压处理的更为明显,在1 560—1 540 cm-1也出现一个明显的吸收峰;在250 MPa处理30 min后,甜菜果胶的乳化活性由209 m2·g-1增至230 m2·g-1,乳化稳定性由79 min增至97 min,乳化液粒径D4,3降低,比表面积Sv升高。继续增加压力,果胶的乳化特性变化不显著。在450 MPa下对p H 7的甜菜果胶做不同时间处理,发现随加压时间延长,甜菜果胶分子量、酯化度、乙酰化度、乳化活性及稳定性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在450 MPa加压处理30 min后,p H 3、7和8条件下果胶分子量分别由原来的5.88、5.58和5.44×105 Da降至2.38、2.25和2.49×105 Da;p H 3和p H 7的甜菜果胶酯化度变化不明显,乙酰化度显著升高,分别由19.35%和18.17%增至24.84%和21.70%;而p H 8的甜菜果胶酯化度和乙酰化度显著降低,分别由70.13%和19.53%降至50.24%和16.41%;p H 3、p H 7和p H 8的甜菜果胶在加压处理后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均显著提高,超高压处理后p H 3和p H 7的甜菜果胶乳化活性较高,p H 3甜菜果胶乳化稳定性最好。【结论】超高压处理降低了甜菜果胶的分子量,使果胶中的蛋白暴露,改善了甜菜果胶的乳化特性。

关键词: 超高压处理 甜菜果胶 分子量 乙酰化度 乳化特性

14个新疆地方苹果品种特性比较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掌握新疆地方苹果品种的果实特征特性,为新疆的苹果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4个新疆地方苹果品种为材料,观察和测定其物候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单果重、可滴定酸、VC含量等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红肉果、夏红肉、中熟红果子、桑归奇阿尔玛成熟期较早,卡拉阿尔玛、托西干阿尔玛、冬酸甜VC和总酸的含量较高,克孜阿尔玛、冬酸甜、桑归奇阿尔玛果肉和叶片均为红色、树形俏丽。【结论】红肉果、夏红肉、中熟红果子、桑归奇阿尔玛可作为早熟品种选育的亲本,卡拉阿尔玛、托西干阿尔玛、冬酸甜适宜为榨汁专用优质品种选育的亲本,克孜阿尔玛、冬酸甜、桑归奇阿尔玛可作为观赏型品种的选育材料。

关键词: 苹果 地方品种 物候期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铅同位素分析技术在土壤铅污染源解析中的应用——以陕西凤翔长青工业园为例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 2015 CSCD

摘要:土壤是产地环境的基本要素,良好的产地环境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铅在土壤中具有难以降解、持久性污染等特点[1-2],是土壤环境中具有潜在危害的污染物之一。研究土壤铅污染来源及各污染源的相对贡献率,对治理土壤铅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铅(Pb)在自然界中存在四种稳定性同位素,208Pb、207Pb、206Pb,和204Pb,丰度分别为51.28%~56.21%、17.62%~22.1%、20.84%~27.48%,和1.04%~1.65%[3]。其中,前三种是232Th(钍)、235U(铀)和238U放射性衰变的终产物,为放射成因稳定性同位素;204Pb的半衰期为1.4×1017a,远大于...

关键词: 耕层土壤 大气降尘 铅同位素 污染源解析 贡献率

间作作物对核桃黑斑蚜及主要天敌种群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新疆阿克苏3类主栽模式核桃园系统调查发现:核桃黑斑蚜的天敌主要有草蛉、黑食蚜盲蝽、食蚜蝇、多异瓢虫和蜘蛛;间作作物对核桃黑斑蚜及其天敌的发生均有一定的影响;在核桃黑斑蚜发生初期,在核-麦-玉式核桃园中益害比最大,草蛉和蜘蛛发生量最多,种群数量分别为6.60头/百叶、0.20头/百叶,间作小麦最有利于增益控害,其次是间作棉花;在中后期,草蛉、多异瓢虫在核-棉式核桃园发生量较多,种群数量分别为6.01头/百叶、0.64头/百叶;黑食蚜盲蝽在核-麦-玉式核桃园中发生量较多,种群数量为1.08头/百叶;食蚜蝇和蜘蛛在无间作核桃园中的发生量较多,种群数量分别为0.51头/百叶、0.91头/百叶;但天敌不能阻止核桃黑斑蚜的大量发生,其种群数量在7月中旬达到高峰,平均种群数量达3000头/百叶以上。

关键词: 间作作物 黑斑蚜 天敌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野生资源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中国棉花杂志社 2015 CSCD

摘要:以AD四倍体、A-G二倍体野生棉种为研究材料,利用Licorp~+光合仪和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其光合速率(Pn)、胞间CO_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叶绿素含量(SPAD值)、水分利用率(WUE)、叶绿体数(Cn)目等7个光合相关性状数据,并进行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棉花不同野生资源材料之间的Pn、Ci、Gs、Tr、SPAD值、WUE、Cn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基因组之间的SPAD值、Cn、WUE存在显著差异。Ci与Tr、Gs存在显著负相关,Pn与Tr、Gs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n与SPAD值存在显著正相关,WUE与Tr、Gs呈极显著负相关,WUE与Cn、...

关键词: 野生棉种 光合特性 水分利用率 基因组 性状 相关性

鲜杏不同堆高运输的三维轴向振动加速度差异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监测鲜杏冷藏运输全程的振动加速度,分析不同堆装高度三轴向振动的加速度强弱差异,为模拟运输研究提供测试依据。【方法】以生理成熟的小白杏为材料,厢式冷藏车内设置底层、中层和顶层3个堆高处理,振动记录仪监测载重1.5 t、时速60 km/h、10 h运输全程X轴向(左右方向)、Y轴向(前后方向)和Z轴向(上下方向)振动的响应加速度。【结果】运输全程X轴向振动加速度0.034~0.047 g,Y轴向振动加速度0.026~0.028 g,Z轴向振动加速度0.062~0.108 g。Z轴向与Y轴向振动强度递增响应的程度较高。【结论】鲜杏运输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的振动,均表现出堆装由低至高加速度递增的效应。顶层堆高的垂直振动明显强于中层和底层。

关键词: 鲜杏运输 不同堆高 三维轴向 振动加速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棉花集约高效生产技术研发策略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摸清当前制约新疆棉花生产的重大限制性因素,为新疆棉花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技术策略。【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遴选、汇总及对比分析。【结果】近年来,新疆棉花生产快速扩张的同时,面临水资源紧缺与生态危机日趋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棉区粮棉畜果结构失衡、市场竞争加剧与劳动生产率低下、棉花纤维品质呈现下降趋势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新疆棉花市场竞争力提高和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结论】积极开展抗逆优质棉花新品种、综合节水技术、环境友好肥药等新产品(技术)研发,同步推进化学品施用、集约化高效生产等现代植棉生产技术模式的系统集成与推广,促进新疆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棉花 集约化 高效生产 技术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