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翻耕深度对膜下滴灌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了探明翻耕深度对新疆膜下滴灌棉花生长的影响,通过设置3个翻耕深度(10、30、50 cm)处理,研究不同翻耕深度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深度对棉花生育进程影响显著,翻耕30 cm和50 cm分别比翻耕10 cm全生育期延长20天和25天。同时翻耕深度增加使棉花株高、果枝数、主茎叶片数和单株铃数均显著增加,LAI增大。翻耕深度增加,棉花中、下部结铃比例减小,上部铃比例显著增加,同时皮棉产量显著增加,翻耕30 cm比10 cm增加52.9%,翻耕50 cm比30 cm增加9.2%。而收获株数和单株结铃数增加是皮棉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综合分析认为,深翻耕有利于连作棉田棉花生长及产量水平提高。

关键词: 翻耕深度 农艺性状 产量 棉花 新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菱斑巧瓢虫对核桃黑斑蚜捕食功能反应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菱斑巧瓢虫对核桃黑斑蚜捕食功能,为核桃黑斑蚜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室内采用Holling圆盘实验。【结果】1~4龄及成虫菱斑巧瓢虫对核桃黑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4.33、48.31、96.36、151.52和133.33头。【结论】1~4龄及成虫菱斑巧瓢虫对核桃黑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且各龄幼虫及成虫的寻找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4龄幼虫的捕食功能最强,其次为3龄、成虫、2龄和1龄。

关键词: 菱斑巧瓢虫 核桃黑斑蚜 捕食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秆炭对灰漠土性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生物质炭是有机物原料在完全或部分缺氧条件下,高温裂解产生的一类富碳、高度芳香化和稳定性高的有机物质。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不同原料来源的生物质炭和土壤类型对其的改良效果也存在不同。【方法】以450℃炭化1 h的棉秆炭为试材,通过室内培养试验(80 d,25℃),研究添加0.0%(BC0)、0.5%(BC0.5)、1.0%(BC1.0)和2.0%(BC2.0)棉秆炭对灰漠土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添加棉秆炭能够提高灰漠土的p H值、电导率、CEC、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并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碱解氮含量与棉秆炭添加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在培养时间的80 d内,p H值、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分别降低了6.02%、3.11%和17.72%,电导率和CEC提高了12.07%和49.48%。【结论】添加棉秆炭增加了灰漠土有机碳储量,增强了阳离子交换性能,提高了土壤肥力,有利于新疆灰漠土土壤生产力的提高。

关键词: 棉秆炭 灰漠土 有机碳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平欧杂种榛不同树形对生长与结实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树形对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坐果率、单果重、单株产量和出仁率等的影响,为新疆等西部干旱区平欧杂种榛栽培选择丰产树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的新榛1号(84-254)、新榛2号(82-11)和新榛3号(84-310)3个品种为试材,比较不同树形的净光合速率、新梢生长量和产量等的差异。【结果】(1)将"三干"与"单干"树形的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坐果率和出仁率比较表明,新榛1号分别提高9.11%、2.99%、7.75%、2.89%;新榛2号分别提高8.09%、9.65%、19.53%、0.36%;新榛3号分别提高4.95%、12.05%、11.92%、2.08%。(2)单果重,新榛1号单干比两干、三干分别大0.1、0.28 g;新榛2号单干比两干、三干分别大0.04、0.13 g,新榛3号则相反。(3)单株产量,新榛1号两干、三干分别比单干多1.17、1.06 kg;新榛2号两干、三干分别比单干多0.26、0.63 kg;新榛3号两干、三干分别比单干多0.71、0.41 kg。(4)新梢生长量表现出单干<三干<两干,单干和两干达显著性差异。【结论】单干树形的单果重高于两干和三干,三干树形的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坐果率、单株产量、出仁率等指标均优于两干和单干。

关键词: 平欧杂种榛 树形 叶片特性 单株产量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棉花补贴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新疆阿瓦提县为例,分析新疆棉花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实地调查阿瓦提县政府、乡政府、村棉农代表、棉花加工企业、棉花贸易企业等相关单位,采用面对面交流、资料(含统计数据)查询、相关文件阅读、问卷等方法,了解阿瓦提县棉花补贴政策的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结果】现有补贴政策对新疆棉花发展的促进和棉农收入的提高作用是肯定的,但现有补贴政策程序复杂、工作量大、成本高目标价格补贴操作难、纠纷多,补贴资金发放不及时,补贴资源分配不公,补贴政策及配套管理措施不完善,以及收储政策导致国内纺织业萎缩,高价补贴不利于构建棉花产业的市场化调节机制。【结论】简化程序,提前发放,构建补贴政策制定、落实与监督互动机制,做好补贴政策落实的前期准备工作,完善补贴法制化建设。调低棉花目标价格,加大"绿箱"补贴水平,具体补贴方案应对大、小户棉农采取补贴标准差别化管理、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提高补贴资源分配公开、公平,以现代化农场管理模式为发展方向,降低生产成本,锁定补贴目标,确保提高我国棉产业整体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补贴政策 补贴效果 补贴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成熟度伽师瓜采后品质的差异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成熟度伽师瓜采后品质的差异,确定适宜贮运的采收成熟度,为甜瓜的分级贮运技术提供分选依据。【方法】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为成熟度分选指标,使用近红外无损测糖仪分选出成熟度1(SSC<10%)、2(SSC 10%~12%)、3(SSC>10%)的常规种伽师瓜。3℃贮藏60 d内连续测定3个成熟度果实发病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硬度、相对电导率的差异。【结果】贮藏29~40 d果实腐烂指数>10%,不宜继续贮藏。SSC<12%伽师瓜采后相对耐贮,贮期软腐偏低4.50%~10.05%。其中,SSC10%~12%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高,贮期硬度高,贮藏后熟SSC提高约1.77%、比成熟度1、3果实平均高0.95%~2.16%,品质相对好。SSC<10%果实的糖、酸积累少,后熟SSC增加1.73%、最高仅10.67%,品质相对差;贮藏30 d后腐烂加重时硬度明显下降。SSC>12%果实采后易软腐、硬度低、糖酸下降快,品质劣变明显。【结论】常规种伽师瓜SSC 10%~12%适宜低温贮运,SSC<10%成熟不足的果实采后硬度下降明显,不适宜运输;而成熟度过高的果实仅适合采后鲜销。

关键词: 伽师瓜 成熟度 采后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铃期不同滴灌量对海岛棉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花铃期不同滴灌量下棉花生长发育特性,为干旱区发展节水高产高效农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海24号和新海36号为试验材料,灌量设3 900、3 150、2 400 m3/hm2三个水平,试验设6个处理3次重复,品种为副区,进行裂区试验。【结果】同一品种下,出叶速率、主茎日增长量、蕾铃数量、现蕾强度、成铃强度、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和皮棉产量均以滴灌量3 900 m3/hm2处理较高,3 150 m3/hm2处理次之,2400 m3/hm2处理较低;同一灌量下,新海24号的出叶速率快于新海36号,单株结铃数多于新海36号,其主茎日增长量、蕾铃数量、现蕾强度、成铃强度及单铃重均小于新海36号,新海24号皮棉产量较高。【结论】不同滴灌量主要影响棉花的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在滴灌量3 900 m3/hm2下,依据各品种对不同滴水量响应的差异,结合相应的灌溉制度,有利于实现棉花高产。

关键词: 花铃期 滴灌量 海岛棉 生长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北方主要棉区土壤供钾能力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棉花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2―2013年在山东平原县、河北威县、新疆昌吉市代表性棉田上采集土壤(0~20 cm)和棉花样品,分析北方棉区土壤钾素状况、供钾能力及其与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平原、威县、昌吉棉田速效钾含量平均分别为217、128、232 mg·kg-1,供钾能力平均分别为128.2、105.1、213.6 kg·hm-2,每生产100 kg皮棉棉花地上部分别吸收K 9.77、7.82、12.25 kg。不同棉区土壤速效钾含量与皮棉产量和地上部吸钾量相关性不同,在平原和昌吉,当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小于123 mg·kg-1和220 mg·kg-1时,与皮棉产量和地上部吸钾量具有显著正相关。3个植棉区棉花的吸钾量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都呈显著的正相关。棉花地上部吸钾量、纤维吸钾量和纤维含钾量与纤维品质指标的相关性不同地点差异大。

关键词: 棉花 土壤钾素 土壤供钾能力 棉花产量 纤维品质

哈密瓜果实耐冷性与细胞膜脂肪酸的关系

园艺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哈密瓜(Cucumis melo L.)早熟品种‘西周密25号’、中熟品种‘新密3号’和晚熟品种‘新密11号’的果实为试材,研究3℃(RH 75%~80%)低温贮藏过程中耐冷性与细胞膜脂肪酸的关系。结果表明:‘新密11号’果实耐冷性强于‘西周密25号’和‘新密3号’。3℃贮藏中后期‘新密11号’果实冷害指数、相对膜透性、LOX活性显著低于‘西周密25号’和‘新密3号’;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的相对含量、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和不饱和度(UFA/FA)显著高于‘西周密25号’和‘新密3号’;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的相对含量多显著低于‘西周密25号’和‘新密3号’。贮藏49 d,‘新密11号’果实冷害率和失重率较低,好果率较高。哈密瓜果实冷害发生程度与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相对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851*和r=﹣0.780*)。

关键词: 哈密瓜 低温 耐冷性 脂氧合酶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研磨粒径和硫酸钾浸提浓度对可溶性有机碳测定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土壤不同研磨粒径和硫酸钾浸提剂浓度,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以新疆灌耕土、灰漠土为研究对象,将土壤样品研磨处理为2、1和0.25 mm三种粒径,浸提剂K2SO4采用0.25和0.5 mol/L两种浓度,浸提后采用TOC仪测定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结果】在2 mm粒径,K2SO40.25 mol/L浓度浸提条件下测试的土壤DOC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5),平均浸提率最高,为2.96%;而1 mm粒径、K2SO40.25 mol/L和1 mm粒径、K2SO40.5 mol/L浓度浸提的土壤DOC含量最低(P<0.05),平均浸提率为1.25%、1.97%,显著(P<0.05)低于其他方法。测试数据的变异系数表明,研磨粒径2mm、K2SO4浸提剂浓度0.5 mol/L时获得的DOC测试结果变异系数最小,测定的土壤DOC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速氮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研磨粒径1 mm、K2SO4浓度0.25 mol/L时的测定结果变异系数最大。【结论】土壤研磨粒径2 mm,浸提剂K2SO4浓度0.5 mol/L时,新疆灌耕土和灰漠土DOC测定的结果一致性好,可靠性高。

关键词: 土壤研磨粒径 硫酸钾浸提浓度 可溶性有机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