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不同贮藏温度对采后86-1哈密瓜果实冷害及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采后哈密瓜果实冷害及品质的影响,分别对1、3、5℃贮藏条件下86-1哈密瓜果实的冷害症状、冷害指数、冷害率、细胞膜相对透性、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及维生素C含量进行了系统观察、统计与测定。结果表明:86-1哈密瓜冷害的发生与贮藏温度及持续时间有关,1℃贮藏条件下,86-1哈密瓜果实冷害出现的时间较早,果实的冷害指数、冷害率及细胞膜相对透性较高;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含量下降较快,可滴定酸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贮藏有利于维持86-1哈密瓜果实的品质,5℃贮藏果实虽未发生冷害,但后期品质劣变较快,腐烂较重。

关键词: 哈密瓜 低温 冷害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秆炭对灰漠土玉米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氮素设置3个水平,棉秆炭用量占土壤质量分数设置4个不同水平,研究棉秆炭对玉米生长及氮素利用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不施氮肥(N0)处理,添加棉秆炭抑制玉米器官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生物量降低幅度为4.98%~17.36%;氮肥与棉秆炭配施提高玉米器官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提高幅度为1.68%~11.30%,不同棉秆炭处理间差异不明显。添加棉秆炭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根冠比,增加氮素对玉米根冠比的影响不明显;同时,添加棉秆炭抑制玉米根、茎、叶、棒以及植株吸氮量,增加施氮量抑制作用逐步降低。施入棉秆炭降低氮肥吸收效率,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相比不添加棉秆炭(BC0)处理,添加2.0%棉秆炭(BC2.0)处理氮肥吸收效率降低2.50%和4.96%,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8.48%和7.49%,过量的棉秆炭添加可能降低氮肥表观利用率。

关键词: 玉米 棉秆炭 灰漠土 氮素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野苹果不同类型单株对苹果小吉丁虫抗性差异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新疆野苹果不同类型单株对苹果小吉丁虫危害的抗性差异,提出简化抗性指标调查的方法。【方法】以具有不同抗苹果小吉丁虫(Agrillus mali Matsumura)特性的新疆野苹果类型单株为试验材料,通过在苹果小吉丁虫疫区实地调查,摸清新疆野苹果受苹果小吉丁虫的危害特点,利用聚类及最优回归分析法简化抗性指标。【结果】在木段直径大于3 cm和木段直径小于3 cm的径阶上,低抗类型单株的枯枝率极显著大于高抗类型,低抗类型野苹果单株枯枝率在44.92%~82.52%区间,其中XY-108枯枝率高达82.52%,高抗类型单株枯枝率在4.17%~21.33%区间;低抗类型的羽化孔数、总虫口数显著大于高抗类型,其中低抗2单株羽化孔数最高11.2个,危害最为严重;因子聚类分析后,把危害指标聚为4大相似水平类,将新疆野苹果受苹果小吉丁虫危害调查从10个指标简化为4个,并建立了苹果小吉丁虫总虫口数低抗类型和高抗类型最优回归模型,分别为:Y=38.97+1.000 9X_1+1.490 4X_2,R~2=0.949 009,Y=7.48+7.794 4X_1+0.818 5X_2-8.354 3X_3,R~2=0.999 955。【结论】新疆野苹果存在高抗苹果小吉丁虫类型单株,高抗类型和低抗类型在枯枝率及总虫口数、羽化孔数等抗虫指标间差异较大。

关键词: 新疆野苹果 苹果小吉丁虫 抗虫性 聚类分析 最优回归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郑和若羌灰枣氨基酸组成比较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新郑灰枣和若羌灰枣氨基酸组成的差异性。【方法】以新郑和若羌产出的灰枣为受试红枣,测试分析受试红枣17种氨基酸含量,依据所得数据,对新郑和若羌灰枣中人体必需氨基酸、药用氨基酸、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若羌灰枣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优于新郑灰枣,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新郑灰枣;药用氨基酸、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新郑灰枣高于若羌灰枣。【结论】新郑和若羌灰枣人体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和甜味、药用、支链、芳香族、鲜味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且各具特点,宜分类深化开发利用。

关键词: 灰枣 氨基酸 组成 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分子标记核心引物的验证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已选的15对核心引物对棉花品种进行纯度鉴定和指纹图谱构建,对核心引物的实用性进行验证。【方法】选取4份棉花样品材料,用15对核心引物中的10对进行纯度鉴定;利用15对核心引物对14份来源可查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品种鉴别。【结果】4份样品的理论纯度依次为95%、88.89%、100%和93.33%;选用14对核心引物成功构建了14份棉花的指纹图谱。14份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423 5~0.952 9,平均值为0.777 6,聚类图在0.604 0处将所有品种分为陆地棉和海岛棉两大类。【结论】15对核心引物多态性含量高,具有良好的鉴别和区分能力,适于作为首选核心引物,作为其他相关研究的预选引物。

关键词: 棉花 SSR核心引物 纯度鉴定 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地膜覆盖安全期概念和估算方法探讨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首次提出作物地膜覆盖安全期的概念,将其定义为"某一作物在某一区域要求地膜覆盖的最佳天数,也就是地膜覆盖农田土面能保持膜面完整的日数",在此日数之前地膜应该保持基本完整,维持增温保墒和防除杂草等功能,此日数之后,这些功能基本消失。明确作物地膜覆盖安全期有利于作物生产的高效管理,指导地膜生产者研发出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和成本较低的地膜产品,协助农民根据覆盖作物种类和生产条件选择合适的农用地膜。在此基础上,该研究构建了基于地膜覆盖增温保墒和抑灭杂草等功能测定和农作物郁闭度测定的2种作物地膜覆盖安全期估算方法。第1种方法是通过对作物覆盖地膜条件下土壤温度和水分的连续监测,构建作物地膜覆盖与未覆盖农田土壤温度、水分和杂草控制的时序图,寻求二者的交汇或者重合点即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功能消失或者基本消失的时间节点,从覆盖到这个日期的天数分别属于某种作物地膜覆盖的温度安全期和水分安全期。第2种方法式是通过系统监测作物全生育期郁闭度和地膜覆盖功能参数,建立作物郁闭度与地膜覆盖主要功能的关系曲线,综合研判后确定地膜覆盖功能消失时作物郁闭度,计算作物地膜覆盖安全期。作物地膜覆盖安全期相关研究可为构建中国地膜覆盖技术适应性评价体系、探明地膜覆盖适宜区域的空间分异规律、以及生物降解地膜生产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作物 估算 地膜 覆盖 安全期 概念提出 方法

壤土1/4根域施用有机肥对西洋梨幼树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1/4根域施用不同水平有机肥对西洋梨幼树生长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用美国CID公司生产的Photosynthesis system CI-340型光合测定系统采用闭合式气路测定净光合速率;用日本MINOLTA公司生产的SPAD-502型叶绿素测定仪测定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10月下旬统计每株新梢的总数量、总叶片数及总长度;用叶面积仪测量叶面积,计算叶比重。【结果】20%有机肥处理新梢总叶面积、新梢生长量和净光合速率(Pn)均显著大于10%、30%处理和CK,而10%、30%处理和CK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新梢比叶重20%、30%的处理显著高于10%处理和CK,而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10%处理的比叶重与CK差异不显著;3个处理的叶绿素含量略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壤土局部施用适量有机肥可以提高西洋梨树体生长量和净光合速率(Pn),为西洋梨的高效栽培、果园土壤局部改良、集中营养供应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西洋梨幼树 根域 有机肥 生长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发达的冷链物流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技术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正蓬勃兴起,主要表现在市场前景广阔、第三方冷链物流崛起、基础设施升级、新技术应用和标准的完善等方面。但仍存在着冷链物流成本高、重冷藏轻冷输、设施不配套、布局不合理、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技术创新不足、社会认知不足等诸多制约因素需要消除。从加强冷链物流宏观管理、建立并推广农产品追溯信息系统、推进冷链物流技术创新、加强冷链物流知识宣传、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冷链物流 发展态势 制约因素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180kg/hm2(N1)、240 kg/hm2(N2)、300 kg/hm2(N3)、360 kg/hm2(N4)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合特性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的LAI、SPAD值以及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在N3处理达到最大;胞间CO2浓度(Ci)呈先"先降后增"的变化,在N3处理最低。施氮量对收获穗数影响不大,但穗粒数、千粒重、总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均表现为:N3>N4>N2>N1;产量以N3处理最高,为9 540.15 kg/hm2,分别较N1、N2、N4处理产量提高了24.72%、14.44%和6.23%,达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水平。【结论】冬小麦的最适施氮量为300 kg/hm2。

关键词: 滴灌 冬小麦 施氮量 光合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籽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与分子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新疆部分地区籽瓜细菌性果斑病发生情况,分析不同分离物16S~23S rRNA的ITS区序列,确定不同分离物该基因区遗传变异情况。【方法】采集并分离来自阜康、额敏、沙湾等地的籽瓜以及五家渠甜瓜的病原细菌,应用细菌ITS区通用引物对各分离物16S~23S rRNA的ITS区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并在GENEBANK数据库中作序列比对确定所分离病原种类,同时分析该ITS区序列差异。【结果】从四个地区籽瓜或甜瓜病组织上分离获得分离物均为噬酸菌属燕麦种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研究获得的7个果斑病菌分离物与国内外已报道7个分离物间ITS区序列同源性达99.5%~100%,该区遗传序列间并无显著差异。【结论】新疆阜康、额敏、沙湾等地籽瓜均有细菌性果斑病发生,参与比对的细菌性果斑菌分离物16S~23S rRNA的ITS区基因序列高度保守,该基因区遗传变异较小。

关键词: 籽瓜 甜瓜 细菌性果斑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