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真空微波干燥中微波强度对胡萝卜和南瓜中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率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真空微波干燥过程中,微波强度对胡萝卜和南瓜中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率的影响,本文采用静态体外模拟消化模型评价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率的变化,采用透射电镜(TEM)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壁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真空微波干燥后的胡萝卜和南瓜的细胞壁断裂,有色体结构破坏严重。经体外模拟消化,胡萝卜和南瓜消化液细胞结构破坏明显,细胞壁破裂严重,类胡萝卜素从细胞内部释放到消化液中的含量明显高于鲜样,且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率随微波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微波强度为9 W/g时,胡萝卜和南瓜中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利用率较高,其β-胡萝卜素生物利用率相比于鲜样分别显著提高了12.02、24.2倍(P<0.05)。由此可知,选择合适的微波强度有助于提高蔬菜中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率。

关键词: 真空微波干燥 胡萝卜 南瓜 类胡萝卜素 生物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耐盐性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土地盐碱化严重制约着全球水稻的生产发展。水稻对盐胁迫表现出中度敏感,其耐盐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不同的水稻品种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涉及的耐盐响应和调控基因都会有所差异。目前大部分学者都将研究重点集中于水稻苗期耐盐性,而缺乏对水稻生殖生长期耐盐表型的鉴定,因而选育全生育期耐盐水稻品种是改良盐碱地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已定位大量的水稻耐盐QTL,但是可供水稻育种家利用的QTL屈指可数。目前只有通过多方法多途径综合解析水稻的耐盐机制,挖掘耐盐的主效基因或QTL,才能有助于为培育水稻耐盐新品种提供理论指导。同时,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耐盐水稻新品种选育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此基础上,本文综述了水稻耐盐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索水稻耐盐性的分子机理及培育耐盐水稻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水稻 耐盐性 分子遗传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施用量对淮安红椒裂果及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在淮安红椒核心种植区,选择种植户常用的先红一号为试材,在其结果期及盛果期追施0、15、30、45、60、90、180、240 kg/hm2 8个浓度的氮肥,辣椒果完全转红后采收测产,调查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红椒产量、裂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红椒产量先增加,后减少,T3小区产量(9.32 kg)最高,与其他处理(除T4外)差异显著(P<0.05)。同时T3小区裂果指数(15.3)、裂果植株率(47.92%)与其他处理比处于较低水平;商品果率(84.01%)在各处理中相对适中;果长、果宽、硬度、肉厚指标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明显。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CK含量最小,T7处理含量最大;可溶性糖含量方面,T3处理最高,T7处理最低,T3处理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维生素C含量T3处理最高(40.83 mg/g),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T4~T7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有机酸含量方面,T3处理含量最高,T5处理次之,T3、T5处理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

关键词: 淮安红椒 氮肥 裂果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蟹、青虾混养的两种养殖方式比较

科学养鱼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河蟹与青虾养殖条件、食性相似,两者混养具备提高水体空间利用率的优势,不影响河蟹养殖生产的同时又提高了河蟹池塘经济效益。目前在兴化市有两种河蟹与青虾混养方式,第一种是12月-翌年3月在河蟹养殖池塘放养青虾苗养殖两季青虾;第二种是从5月开始在河蟹养殖池塘放养抱卵虾养殖一季青虾。笔者在姜堰选择试验点,围绕这两种养殖方式开展对比试验,以期为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省BYDV株系鉴定及BYDV-GAV燕麦分离物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与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所引起的麦类作物黄矮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病害,对麦类作物生产影响巨大.近年来,该病害在青海省内不断发生流行,为明确该病害在青海省内的主要流行株系,采集90份来自6个地区(青海省西宁市、海西州、海南州、海东市、玉树州、黄南州)的小麦、燕麦、青稞田间病样,利用RT-PCR、基因克隆、序列拼接等技术进行相关试验及分析.结果 表明,BYDV-GAV为青海省BYDV的主要流行株系.对青海省BYDV-GAV燕麦分离物进行全基因组克隆与序列分析,发现本试验所获得的BYDV-GAV燕麦分离物与BYDV-GAV中国分离物聚类到一个组内,序列同源性达96.85%~98.08%,说明该燕麦分离物为中国BYDV-GAV的一个分离物.本研究明确了青海省BYDV的流行株系,并获得了燕麦BYDV-GAV全基因组序列,可为后期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 青海;小麦黄矮病;株系鉴定;燕麦;全基因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瘟耐热活疫苗节能冻干曲线的优化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猪瘟疫苗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可减少冻干对制品活性的影响,降低制品冻干过程的耗能,缩短冻干周期,故研制安全、耐热、节能的猪瘟减毒冻干疫苗极为重要.选用甘露醇、甘氨酸等成分设计猪瘟耐热保护剂配方,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比较制品在37℃、10 d的冻干和耐热损失,并用兔体热反应法复核.检测优化配方的共晶点和塌陷温度设计冻干程序,比较不同预冻方式对猪瘟耐热疫苗冻干的影响,调整冻干周期.猪瘟耐热保护剂配方A-4的冻干和耐热损失最小,分别为0.30 lg和0.45 lg.根据制品的共晶点-27.51℃,对预冻方式筛选,发现快冻冻干和耐热损失最小,分别为0.17 lg和0.38 lg,根据塌陷温度-24.3℃,成功将冻干曲线缩短至24 h.调整后的配方可使猪瘟活苗在37℃保存15 d、45℃保存7 d;内毒素和动物试验表明该疫苗安全、无副反应.上述结果表明,试验成功筛选出猪瘟耐热保护剂配方A-4,在保证疫苗质量的前提下优化冻干曲线,调整后的保护剂配方保证疫苗耐热性能,安全无副反应.

关键词: 猪瘟病毒 耐热保护剂配方 冻干工艺 耐热性能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茎秆形态特征与抗倒伏能力对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差异

南方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水稻茎秆形态特征、解剖结构及抗倒伏指标对不同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差异,分析抗倒伏相关性状间的关系,为水稻的抗倒伏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粳稻品种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以始穗期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分别为乙烯利(10×10-3mL/L)、劲丰(5 mL/L)和多效唑(300 mg/L),测定不同处理水稻成熟期的茎秆形态特征、解剖结构及抗倒伏指标。【结果】水稻茎秆形态特征与抗倒伏能力对不同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不同。乙烯利和劲丰处理显著降低水稻的株高、秆长和重心高度(P<0.05,下同),提高基部节间的机械组织和薄壁组织厚度,增加茎秆中的储藏物质及维管束的数目和面积,提高了基部节间充实度,增加茎秆茎粗和壁厚,使得节间抗折力大幅提高,倒伏指数显著降低,水稻抗倒伏能力有效增强;多效唑处理则无显著效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倒伏指数与株高、重心高度和秆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茎粗、壁厚、充实度、抗折力及维管束的数目和面积、机械组织和薄壁组织则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秆机械组织与茎粗、壁厚、薄壁组织、抗折力及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稻始穗期喷施乙烯利和劲丰能显著影响植株茎秆的形态特征、解剖结构及抗倒伏指标,降低茎秆倒伏指数,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关键词: 水稻 茎秆特征 解剖结构 抗倒伏能力 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雨灌溉下不同施肥模式对机插稻稻田水环境及产量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江汉平原地区适雨灌溉条件下不同施肥模式对机插稻稻田水环境及水稻生长的影响,为当地机插稻水肥管理措施的改善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适雨灌溉条件下,农民习惯施肥(FFP)、70%控释掺混肥+30%尿素(70%CRF+30%N)和有机无机复混肥(OIF)对稻田降雨利用率、田面水氮磷质量浓度的动态变化与径流流失量、干物质积累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适雨灌溉下,返青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成熟期的降雨利用率分别为17.5%、100%、100%和84.2%;基肥和分蘖肥施用过后,FFP、70%CRF+30%N和OIF处理田面水TN、NH_4~+-N和TP质量浓度迅速提高,在第1天达到峰值,水稻移栽后30 d内70%CRF+30%N处理田面水TN、NH_4~+-N和TP的平均质量浓度较FFP处理分别降低40.4%、47.4%和0.5%;稻田氮磷径流流失量的90%左右在返青期,10%左右在灌浆成熟期,70%CRF+30%N处理TN、NH_4~+-N和TP径流损失量较FFP处理分别降低31.4%、30.9%、1.9%;70%CRF+30%N处理在返青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低于FFP和OIF处理,移栽-返青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占总积累量比例表现为FFP处理>OIF处理>70%CRF+30%N处理,成熟期OIF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70%CRF+30%N和FFP处理,实际产量表现为OIF处理>70%CRF+30%N处理>FFP处理。【结论】适雨灌溉条件下,70%CRF+30%N处理有助于减少稻田氮素流失,OIF处理有助于机插稻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增加。

关键词: 机插稻 适雨灌溉 施肥模式 氮磷流失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骨骼肌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稳定性分析

畜牧与兽医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16个内参基因在猪不同肌纤维类型组成的骨骼肌中的表达情况,筛选稳定性最佳的内参基因,本试验选取6头3月龄杜长大公猪,以腓肠肌、比目鱼肌、腰大肌和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运用geNorm和NormFinder程序对β-2-微球白(B2M)、环指蛋白7 (RNF7)、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1(CHCHD1)、琥珀酸脱氢酶复合黄素蛋白(SDHA)、核糖体蛋白L32 (RPL32)、转录下调相关蛋白1(DRAP1)、1-酰基甘油-3-磷酸O-酰基转移酶1 (AGPAT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 (GPX1)、RAD23同源物B (RAD23B)、肌动蛋白2α(ACTN2)、醛缩酶(ALDOA)、核糖体蛋白s28 (RPS28)、内质网分类受体1 (RER1)、核糖体蛋白S13 (RPS13)、核糖体蛋白L7样1 (RPL7L1)和肽基脯氨酰异构酶A(PPIA)进行基因表达稳定性评估。结果显示:通过2个程序分析,DRAP1和RPL32是4块肌肉中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RER1是慢氧化型肌肉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RPL32是快酵解型肌肉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

关键词: 骨骼肌 肌纤维类型 内参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某猪场猪链球菌分离鉴定及致病特性分析

畜牧与兽医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明2018年3月江苏省某规模化猪场发病猪的病原,本研究对发病猪进行采样和细菌分离,并对细菌进行了PCR鉴定、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及小鼠致病力分析。结果发现:在该场4份发病猪组织中分离到猪链球菌2型(SS2)、猪链球菌9型(SS9)菌株各2株,MLST分析显示分离的SS2菌株属于ST7,SS9菌株属于ST243,SS2、SS9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表现型分别为mrp~+epf~+sly~+orf2~+sao~+fbps~+gdh~+和mrp~-epf~-sly~-orf2~+sao~-fbps~+gdh~+。动物试验显示其中3株猪链球菌分离菌株对BALB/c小鼠有较强致病力。研究结果为该养殖场猪链球菌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猪链球菌 血清型 ST型 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