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412条记录
高原夏季胡萝卜肉质根内源激素变化及其与先期抽薹的关系

园艺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胡萝卜耐抽薹品种‘新秀三红’和易抽薹品种‘岐山透心红’的未抽薹和抽薹植株的肉质根为材料,研究了高原夏季胡萝卜肉质根内源激素变化及其与先期抽薹的关系。结果表明:苗期肉质根内源激素含量逐渐下降;叶片旺盛生长期GA3、GA4、IAA和IPA含量先升高后下降,ZR和DHZR含量持续下降后逐渐升高;肉质根迅速膨大期ZR和IAA含量逐渐升高,其它激素含量均渐下降。长日照条件下,易抽薹品种中未抽薹植株肉质根的内源GA3和ZR含量较低,GA4和IAA含量较高,与耐抽薹品种的差异均显著;易抽薹品种中先期抽薹植株肉质根的IAA和IPA含量较高,GA3和ABA含量较低,与其未抽薹植株肉质根的差异均显著。较低含量的GA3与较高含量的IAA促进胡萝卜的先期抽薹,较高的IAA/ZR、GA4/ZR比值可导致胡萝卜的先期抽薹。

关键词: 胡萝卜 肉质根 内源激素 先期抽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萜类化合物的化感功能及其开发应用前景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萜类化合物在植物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天然产物中所占比重最大,其中很多是植物化感作用的关键物质,并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医药生产等领域。鉴于此,就萜类化感物质的类型、分布、环境影响、生理生态功能以及应用前景进行总结,以期为萜类化感物质研究与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萜类化合物 天然产物 化感作用 生理生态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椰菜散花和结小球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北方园艺 201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乔化密植红富士苹果园改造试验

中国果树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陇东黄土高原区15年生乔化密植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间伐、提干、落头3种处理树体光合特性、花芽量、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间伐、提干、落头3种处理均能提高红富士苹果树的光合效率、产量和果实品质,其中隔株间伐处理效果最好;行株距为4m×3m,盛果期干高100~110cm,落头高度230~280cm,每667m2枝量8.5万条是成龄乔砧红富士苹果比较理想的指标。

关键词: 乔化 红富士 苹果园 改造 光合特性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不同地理种群桃蚜的遗传相似性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甘肃不同地理种群桃蚜Myzus persicae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差异,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海拔之间的关系,以期得到桃蚜种群遗传分化和迁飞的分子证据。【方法】利用7对SSR引物对13个桃蚜地理种群进行遗传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7对SSR引物共检测到43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为95.56%。13个桃蚜地理种群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3333,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29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31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1898,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33.33%。临洮、临夏、岷县、兰州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天水、酒泉、漳县种群相对较低。种群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桃蚜分为河西和河东两大类群,AMOVA分析结果表明,类群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1.76%,种群间变异占17.21%,种群内占81.03%。Mentel检测表明,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海拔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甘肃省桃蚜种群具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较少,容易发生遗传漂变;陕北、陇东、陇南是陇中桃蚜虫源地,应加强对上述地区桃蚜的监测和治理。

关键词: 桃蚜 地理种群 SSR 遗传相似性 基因交流 迁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对高大气CO_2浓度下小麦叶片光合功能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高大气CO2浓度下植物光合作用适应现象的光合能量转化和分配的氮素响应及其对C3植物光合功能的影响,本试验对盆栽小麦进行2个大气CO2浓度和2个氮水平的组合处理,通过测定小麦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研究施氮对高大气CO2浓度下小麦叶片光合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后,低氮处理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发生明显的适应性下调,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下降;但高氮叶片则无明显的光合作用适应现象发生。高大气CO2浓度下低氮叶片光化学速率、PSII线性电子传递速率(JF)、光合电子流的光化学传递速率(JC)、Rubisco羧化速率(VC)和TPU下降,并随生育时期推进其下降趋势更为明显,但高氮叶片的上述参数无显著变化;小麦叶片JC/JF、VC/JC和VO/VC随氮素水平和大气CO2浓度的变化无显著变化,表明施氮能提高光合机构对光合能量的传递速率,但对光合能量的分配方向无明显影响。施氮提高小麦叶片氮素和叶绿素含量,并且使高大气CO2浓度下光合氮素利用效率(NUE)明显增加。大气CO2浓度升高后,施氮增强光合机构的光合能量运转速率,同化力提高,无明显的光合作用适应现象;由于氮素水平与大气CO2浓度对小麦叶片的光合能量利用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而且高大气CO2浓度下施氮使得小麦叶片NUE增加、正常大气CO2浓度下降低,证明高大气CO2浓度下施氮对光合作用具有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 高大气CO2浓度 氮素 光合气体交换 光能传递分配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中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土壤水分及产量效应

作物杂志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高作物对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是干旱半干旱区提高粮食产量、增强农田系统抵御干旱胁迫的主要途径之一。试验研究了在大田条件下陇中半干旱区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对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处理的产量可达3518.61kg/hm2,比裸地提高29.13%,比传统地膜覆盖处理提高24.63%;水分利用效率为12.59kg/hm2.mm,比裸地提高19.90%,比传统地膜覆盖处理提高18.76%。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在小麦生育前期有效保持土壤水分,中后期可以将深层土壤(40~120cm)水分提到上层供小麦生长所需。

关键词: 半干旱区 全膜覆土穴播 小麦 土壤含水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果袋对陇蜜9号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找出适宜陇蜜9号桃栽培的果袋,于2009年进行了果袋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套袋后果实成熟期均有不同程度提早,单果重明显增加,套袋后果实的带皮硬度和去皮硬度均有所增加,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综合评价,建议生产上使用单层外灰内黑纸袋。

关键词: 陇蜜9号桃 果实套袋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灰绿黄堇提取物对粘虫的生物活性研究

草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虫体浸渍法、夹毒叶碟法等方法研究了灰绿黄堇提取物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e)的杀虫活性和作用方式。结果表明,灰绿黄堇不同极性溶剂粗提物对粘虫3龄幼虫的触杀作用以甲醇粗提物最强,校正死亡率为15.5%;甲醇粗提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以氯仿萃取物触杀作用最强,校正死亡率可达87.5%,其致死中质量浓度为13.07 g/L;氯仿萃取物对粘虫3龄幼虫具有很强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和胃毒作用,生长发育抑制率和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8.66%和91.38%。

关键词: 灰绿黄堇 提取物 粘虫 杀虫活性 作用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马铃薯甲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昆虫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明确温度对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恒温条件,研究了温度对马铃薯甲虫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马铃薯甲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种群的繁殖力有显著的影响。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马铃薯甲虫世代存活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27℃>23℃>19℃>31℃>15℃。27℃时成虫的产卵量最高,单雌平均卵量为729.7粒;其次为23℃,单雌平均卵量为639.2粒。并测得马铃薯甲虫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4龄幼虫、幼虫期、蛹期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14,10.50,8.17,10.28,9.04,9.59,10.23和10.90℃,有效积温分别为73.26,43.22,39.23,34.05,161.97,273.02,100.38和542.58日.度。据此认为温度对马铃薯甲虫实验种群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影响明显。

关键词: 马铃薯甲虫 发育历期 存活率 繁殖力 发育起点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