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期耕作对新疆绿洲农田土壤颗粒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土壤颗粒中有机碳和全氮是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长期耕作对农田土壤颗粒组分中有机碳和全氮组分含量和比例变化的影响,有助于揭示不同耕作年限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固存与周转规律,可为区域农田土壤培肥和固碳减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天山南北3个典型绿洲(兰州湾镇、31团、普惠农场)长期耕作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颗粒分级法,研究不同耕作年限(0、5、10、15、20年)下3个典型绿洲农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变化规律,分析长期耕作对不同颗粒组分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1)长期耕作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积累,并随耕作时间的延长而趋于平稳.与未耕作土壤相比,耕作0-5 a间,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增加迅速,兰州湾镇、普惠农场和31团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76.4%、286.2%和145.6%,土壤全氮含量提高了14.7%、58.9%和75.0%,耕作5 a后,增速趋于平缓.(2)耕作提高了不同颗粒组分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砂粒中有机碳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与未耕作土壤相比,兰州湾、31团和普惠农场在耕作10-15 a间达到峰值,随后下降;耕作20 a后土壤砂粒中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0.63、0.89和1.56 g·kg-1.而粉粒和黏粒中有机碳含量随耕作时间延长表现为持续增加,耕作20 a后,兰州湾、31团和普惠农场粉粒和黏粒中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0.42-2.39、2.64-3.39、1.36-2.72 g·kg-1.耕作年限对不同颗粒组分中全氮含量的影响比较复杂,砂粒中全氮含量表现为随耕作时间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耕作20 a后,兰州湾、31团和普惠农场砂粒中全氮含量分别增加了0.24、0.40和0.29g·kg-1;粉粒中全氮含量随耕作时间呈现先下降(0-10 a),而后(10-20 a)上升的趋势,而黏粒中全氮含量则表现为相反的趋势,耕作0-10 a间快速增加,耕作10 a后开始下降.(3)不同颗粒组分中,粉粒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占比最大,分别在43.3%-56.1%和30.2%-72.2%之间.耕作改变了不同颗粒组分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土壤有机碳和全氮中的分配比例,耕作0-10 a间,砂粒中有机碳分配比例逐渐增加,10-20 a间呈降低趋势,砂粒中全氮比例分配则随耕作时间表现出递增趋势,耕作20 a间,兰州湾、31团和普惠农场,砂粒中全氮分配比例分别增加了14.8%、19.8%和29.0%.(4)耕作提高了土壤碳氮比,耕作0-5 a间,土壤中碳氮比迅速提高40.3%-142.9%,5 a后,碳氮比变化不明显,同时,改变了不同颗粒组分中碳氮比,耕作0-10 a,砂粒中的碳氮比最高,10 a后,粉粒中碳氮比最高.[结论]耕作增加了新疆绿洲农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改变了不同颗粒组分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和占比,有助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累积,其中粉粒中的有机碳和全氮是该地区土壤固持有机碳和全氮的主体.
关键词: 耕作 颗粒组分 碳氮比 有机碳 全氮 绿洲农田 新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粉垄深松破障对新疆盐碱地土壤洗盐脱盐效果
《新疆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不同类型土壤中应用粉垄深松破障技术装备,研究灌溉前后不同点位土壤盐分变化,分析粉垄深松破障技术对盐碱地的淋溶脱盐效果.[方法]利用粉垄深松破障设备,在中度以上盐碱地中深松破障深度达到110 cm,深松破障间距200 cm,冬灌前后取样,取样点为水平间距为距离深松破障0、30和90 cm,取样深度为0~30、30~60和60~90 cm,检测分析土壤总盐.[结果]粉垄深松破障后,冬灌前后土壤脱盐率为,沙土水平方向为0 cm=78%>60 cm=34%>90 cm=31%,垂直方向为60~90 cm=69%>0~30 cm=43%>30~60 cm=32%;壤土水平方向为60 cm=22%>0 cm=20%>90 cm=7%,垂直方向为0~30 cm=30%>30~60 cm=12%>60~90 cm=6%;粘土水平方向平为0 cm=33%>60 cm=29%>90 cm=21%,垂直方向为0~30 cm=40%>60~90 cm=27%>30~60 cm=17%.[结论]粉垄深松破障后,沙土脱盐效率最高达到48%,粘土为28%,壤土为18%;粉垄深松破障区脱盐率为44%,30 cm处脱盐率为28%,90 cm处脱盐率为20%;不同深度表现为表层0~30 cm脱盐率为38%,30~60 cm脱盐率为20%,60~90 cm脱盐率为34%;粉垄深松破障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洗盐脱盐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户生计资本对生态退化逆转趋势影响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河西沙化区农户生计资本对生态退化逆转的影响.[方法]实地调研、农户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收集数据与分析,运用SLA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沙化区农户生计多维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整理分析河西沙化区523份农户调查问卷,研究农户生计资本对生态退化逆转趋势的影响.[结果]河西沙化区农户生计资本为2.727,其中人力资本为0.358,自然资本为0.283,物质资本为0.681,金融资本为0.454,社会资本为0.609,文化资本为0.350.从农户对河西沙化区生态退化逆转趋势综合响应得分看,纯农户对生态退化逆转响应得分最低,为-0.502,兼农户处于生态退化逆转响应边缘,为-0.053;非农户对生态退化逆转响应度得分为0.32.随着家庭收入增加,农户对生态退化逆转趋势的响应得分度呈现"一"字型缓慢上升.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社会资本对生态退化逆转可持续影响较大,贡献也较大.在Ⅰ组和Ⅱ组中,人力资本每增加一个单位农户对生态退化逆转趋势综合响应转为可持续的发生概率将分别增大e3.752=42.61倍和e2.433=11.39倍,物质资本将分别增大8.13和22.22倍,社会资本将分别增大6.65和1.77倍.[结论]河西沙化区农户生计资本总体偏低,结构不均衡;纯农户生计资本低,非农户生计资本高.随着纯农户到非农户生计方式的转变,农户对生态退化逆转响应的综合得分不断提高,但纯农户的认知和行为响应对该区域生态退化逆转还没有起到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沙化区农户生计资本中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社会资本,对生态退化逆转趋势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滴灌棉田深松后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变化特征
《中国农学通报 》 2020 CSCD
摘要:为探讨深松对新疆绿洲棉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以不深松棉田为对照(CK),设置深松深度30 (S30)、40 (S40)、50 (S50) 3个处理,于2017年和2018年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深松能有效降低耕层土壤容重和土壤紧实度,增加土壤总孔隙度,且深松后第一年差异显著.2017年0~20 cm土层S30、S40、S50较CK土壤容重降低了1.7%、7.0%、9.7%,土壤紧实度降低了36.1%、5.8%、21.1%,土壤总孔隙度增加2.2%、9%、12.4%.深松能提高耕层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蓄水量.2017年0~20 cm土层S40较CK土壤含水量提高18.7%,土壤蓄水量提高10.5%,而S30、S50与CK差异不显著.深松能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磷含量,而土壤速效氮含量在深松后第一年较CK增加,2018年则减小,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与之相反,以深松40 cm效果最佳.深松能显著降低土壤含盐量,2年平均土壤含盐量S30、S40、S50比CK降低21.6%、33.3%、49.6%.深松有利于子棉产量增加,其中S40子棉产量较CK增产幅度最大,2年分别增加15.4%、9.7%.新疆绿洲棉田深松40 cm时,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棉花产量显著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朊假丝酵母CU-3在棉秸秆饲料发酵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对1株产朊假丝酵母CU-3在棉秸秆饲料发酵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以期获得高效提高棉秸秆饲料品质的复合制剂.通过以醋酸棉酚为唯一碳源的平板耐受试验,检测菌株的棉酚耐受性,固体发酵优化产朊假丝酵母CU-3最佳脱毒条件,并结合其他制剂应用在实际生产中,检测棉秸秆中的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等化学物质,验证复合制剂发酵效果.结果显示,产朊假丝酵母CU-3可以在1 000 mg/kg醋酸棉酚培养基中生长.在单因素棉秸秆固体发酵中,随着发酵时间和接种量增加,CU-3对棉秸秆脱毒率显著增加(P<0.05),60%含水量时脱毒率效果最佳.在优化固体发酵条件中,对响应面模型进行方差分析,方程回归极显著(P<0.01),在含水量60%、接种量10%、发酵时间为30 d的条件下,棉秸秆脱毒率达70%.在CU-3与其他制剂混合固体发酵中,处理后的棉秸秆色泽金黄、结构清晰、气味醇香,感官评价评分等级均为优等,棉秸秆的游离棉酚含量显著下降(P<0.05),最低含量为62.00 mg/kg;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升(P<0.05),最高达到9.41%;粗脂肪含量最高达14.50 g/kg;粗纤维含量显著下降(P<0.05);各处理组中镉、铅、铬含量均达标;最佳复合制剂为CU-3添加2%玉米粉.分别在北疆142团、玛纳斯、北五岔3个养殖场进行实际应用效果试验,棉秸秆发酵后pH在5.05~5.20之间;脱毒率均在70%以上,最高达到78.5%;粗蛋白质含量分别达到7.97%、8.24%和9.89%;粗纤维含量分别为35.4%、34.5%和31.2%;粗脂肪含量最高达10%以上.本试验在优化发酵条件下产朊假丝酵母CU-3及其复合制剂可以有效提高棉秸秆脱毒效率和饲料品质,为新疆棉秸秆饲料化的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食用豆种业"十四五"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种业 》 2020
摘要:新疆食用豆是鹰嘴豆、豌豆、芸豆、绿豆、蚕豆、豇豆等一大类豆类作物的总称,“十三五”期间新疆食用豆种业处于科研单位少量制种,产区农户相互串换的粗放状态.“十四五”期间随着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目录的进一步完善,新疆食用豆种业将走上科研单位生产原原种、种业企业生产栽培种、生产单位和农户应用良种的良性发展轨道,从而促进新疆食用豆产业的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调控对膜下滴灌水稻土壤水热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分蘖期不同水分处理对滴灌水稻土壤水热状况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在石河子大学试验场采用测坑试验,于分蘖期设置不同水分下限为85 %、75 %、65 %共3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在播后取样,对比不同处理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日温差、干物质量、产量等指标,分析不同水分条件对滴灌水稻分蘖期生长的影响.[结果]滴灌水稻根系吸水主要是0~40 cm处的土壤水分,从苗期到分蘖期这一阶段主耗水主要集中在0~30 cm的土层中,到分蘖期之后耗水层主要以0~40 cm为主;随气温的升高,土壤日温差差异增大,整个分蘖期各处理的日平均温差表现为W3 > W2 > W1处理;拔节期W2处理积累的干物质量占全生育期的比例与W1、W3处理相比较分别提高了13.66 %、4.52 %,W2处理干物质总量较W1、W3处理有所增加,分别提高了4.09 %、9.43 %;W2处理由于成穗率最高,有效穗数与W1、W3处理相比较分别提高20.08 %、46.25 %;产量表现为W2>W1 >W3,W2处理产量与W1、W3处理相比分别增加7.14 %、16.37 %.[结论]分蘖期控制灌水下限在75 %左右,对成穗率具有显著的影响,有利于增加有效分蘖,减少无效分蘖发生,增大10 cm深度土壤日温差,促进根系生长的同时优化干物质积累动态,从而提高成穗率,进而影响产量形成.从滴灌水稻节水栽培的角度考虑,控制0~4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75 %,能够达到节水高效栽培的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清洗无核绿葡萄干工艺
《食品工业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葡萄干加工企业清洗无核绿葡萄干后无核绿葡萄干极易褐变的问题,采用超声波辅助清洗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清洗剂酒精度、清洗温度和清洗时间为影响因子,褐变指数BI值为指标,通过响应曲面法设计和分析,最佳清洗条件下清洗的葡萄干用热泵干燥.实验表明无核绿葡萄干超声波辅助清洗工艺的最佳条件:清洗剂酒精度44% vol、清洗温度9℃、清洗时间90 s,在此条件下,无核绿葡萄干BI值仅为33.43,较传统自来水喷淋清洗降低26.98%.热泵干燥葡萄干的最佳温度是50℃,无核绿葡萄干BI值仅为23.69,略低于未清洗无核绿葡萄干,较相同温度下热风干燥降低28.5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基二磺隆添加不同助剂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 2020
摘要:通过添加不同助剂,探索小麦田除草剂甲基二磺隆对小麦生长的安全性阈值,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剂量在0~0.13%时,对小麦生长安全;剂量为0.2%时,对小麦具有药害.激健作为甲基二磺隆的助剂,在药剂剂量为0.03%时,对小麦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当药剂剂量在0.05%~0.1%时,小麦能安全生长,当药剂浓度为0.13%时,小麦植株矮化,叶片发黄,新发叶片宽度变窄,小麦药害明显.烷基乙基磺酸盐作为助剂,在药剂浓度设定0%~0.13%,对药剂具有增效作用,能抑制小麦的生长,但无药害产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磷对棉花磷素积累、分配、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海岛棉和陆地棉2个栽培种各主要生育阶段磷养分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分析棉花对磷素营养的利用特性和磷肥效应.[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氮钾用量相同情况下,设置4个不同磷肥用量处理.[结果]2个棉花栽培种全生育过程的磷积累趋势相似,磷积累量随增施磷肥用量而增加,吐絮成熟期,生殖器官的磷积累量远大于营养器官.从各生育期磷的积累量看,陆地棉对磷的吸收量要明显大于海岛棉.施磷对棉花增产,主要是增加了棉花单株铃数.海岛棉和陆地棉P2处理分别比P0处理增产11.16%和16%.由磷肥效应方程:海岛棉推荐施P2 O5量为118.6 kg/hm2,陆地棉推荐施P2 O5量为80 kg/hm2.海岛棉100 kg皮棉需要吸收P2 O5平均为3.7 kg,陆地棉100 kg皮棉需要吸收P2 O5平均为4.21 kg.[结论]施磷可以增加棉花对磷的吸收和积累,合理施用磷肥可以显著增加棉花产量.陆地棉磷的农学利用率、表观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都高于海岛棉,陆地棉较海岛棉对磷肥的吸收能力更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