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8921条记录
盐度对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在海水-沉积物界面吸附行为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模拟海水-沉积物环境,分析了不同盐度影响下5种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含量变化,并解析了PFAS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等吸附行为.在设置的不同盐度实验组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沉积物中的吸附能力强于相同碳氟链长度的全氟辛酸(PFOA),其中PFOS在沉积物中的吸附量大于其替代物9-氯十六氟-3-氧杂壬烷-1-磺酸钾(9Cl-PF3ONS);PFOA在沉积物中的吸附量大于其替代物六氟环氧丙烷二聚酸(HFPO-DA),而小于另一替代物六氟环氧丙烷三聚酸(HFPO-TA).PFAS的沉积物分配系数(Kd)与盐度呈正相关,随着盐度的升高,PFAS在沉积物中的吸附量随之增加.PFAS的吸附过程涉及了疏水和静电相互作用.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 海水 沉积物 盐度 吸附 新污染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江三角洲河网浮游植物粒径特征研究

淡水渔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21-2022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对东江三角洲河网的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及粒径结构(小型Micro,微型Nano,微微型Pico)进行了季节性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夏季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均值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粒径组成结果显示,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占比较高,二者浓度占比之和的年平均值为97.25%。粒径结构的季节特征显示,Micro浓度占比季节差异显著,Nano和Pico浓度占比季节差异不显著。空间特征显示,靠近珠江口的站位一般呈现出Nano浓度占比大于Micro浓度占比的规律。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显示,Micro浓度占比与水温、pH和河宽呈正相关关系,Nano浓度占比与透明度呈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调查站位被明显分成了上游和下游两大类群,两大类群间浮游植物粒径组成差异显著,其中两类群中Micro、Nano叶绿素a浓度占比差异显著,Pico叶绿素a浓度占比差异极显著。另外,研究发现,两类群间差异显著的物理因子主要为盐度,差异显著的化学因子主要为pH和TP。结合RDA分析结果,推测盐度和pH是影响东江三角洲浮游植物粒径组成空间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叶绿素a粒径结构 环境因子 东江三角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虎杂交斑三倍体血细胞特征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海洋与湖沼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三倍体金虎杂交斑(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蓝身大斑石斑鱼E.tukula♂)的细胞遗传特性.以静水压休克诱导的三倍体金虎杂交斑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DNA含量测定鉴定出三倍体金虎杂交斑、对三倍体金虎杂交斑进行红细胞大小、形态的比较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三倍体金虎杂交斑的DNA含量与二倍体金虎杂交斑的DNA含量的比值为1.45∶1.三倍体金虎杂交斑血细胞长轴、短轴分别为二倍体的1.34、1.14倍(P<0.01).三倍体金虎杂交斑血细胞体积、表面积分别为二倍体的2.07和1.54倍(P<0.01),三倍体金虎杂交斑血细胞核长轴、短轴、核表面积、核体积分别为二倍体的1.22、1.05、1.29、1.57倍(P<0.01).通过头肾-秋水仙素注射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二倍体金虎杂交斑的染色体数目为48,核型为2n=48=2sm+46t,NF=50,三倍体金虎杂交斑的染色体数目为72,核型为3n=72=1m+2sm+69t,NF=75,未发现有性染色体.实验结果为石斑鱼杂交种多倍体育种提供了丰富生物学基础数据.

关键词: 金虎杂交斑 红细胞形态 流式细胞术 三倍体 二倍体 染色体核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azebo的深海网箱洗网机器人动力学仿真平台搭建

南方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深海网箱养殖是重要的海水养殖模式,网箱网衣的定期清洗是确保养殖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目前,网衣普遍采用人工清洗,不仅费时费力,且随着深海网箱规格越来越大,人工方式难度显著提升。洗网机器人为深海网箱网衣清洗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方式;然而,洗网机器人在贴网清洁和水下穿梭过程中,受力难建模、状态难观测,设计抗扰动能力强、能耗低的控制器困难,开展全面实验及数据记录成本高、时间长。针对上述问题,在物理仿真环境Gazebo的基础上,考虑了推进器和洗盘的存在,并分析了在水下环境中诸如附加质量、阻尼等各项水动力学特性以及流场环境等因素对洗网机器人的影响,构建了一套洗网机器人仿真系统,使得洗网机器人水下工作完备数据易获得、控制性能易验证、模型性能易对比,从而助力洗网机器人的控制器开发。

关键词: 洗网机器人 深海网箱 Gazebo 运动仿真 水动力建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饵料对拟穴青蟹大眼幼体变态发育的影响

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寻适用于拟穴青蟹大眼幼体发育时期投喂的饵料,在自然光照、水温(30±1)℃、盐度23条件下,将(1000±30)只大眼幼体放入盛水360 L的孵化桶中孵化,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冰冻桡足类、冰冻卤虫、配合饲料,及不投喂任何饵料,直至蜕壳变态为仔蟹,并分析不同饵料投喂对养殖水体的水质、大眼幼体蜕壳变态、仔蟹免疫相关酶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等。结果显示: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组的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态氮含量最低,成活率最高,幼体发育时间比其他3个投喂组缩短1~3 d,甲长、甲宽均显著大于配合饲料组的个体,但与冰冻桡足类组、冰冻卤虫组无显著差异;4个投喂组间仔蟹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α-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卤虫无节幼体组溶菌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与冰冻桡足类、冰冻卤虫组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卤虫无节幼体组胰蛋白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个投喂组。试验结果表明,卤虫无节幼体对育苗水体水质及仔蟹的蜕壳成活率、生长、免疫相关酶活性、消化酶活性均存在积极作用,更适合作为拟穴青蟹大眼幼体阶段的饵料;冰冻桡足类、冰冻卤虫使用效果稍差,但均优于配合饲料组,可以用于替代部分卤虫无节幼体,以降低育苗成本,简化生产流程。试验结果可为拟穴青蟹苗种人工培育过程中饵料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 饵料 拟穴青蟹 大眼幼体 变态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纳塑料的环境行为与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海洋环境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洋塑料污染成为与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的全球重大环境问题,其中海洋微/纳塑料成为关注的重点.纳塑料与微塑料相比,粒径更小,比表面积更大,环境丰度更高,更容易被海洋生物所摄食,对海洋生物产生的毒性更强.因此,纳塑料的海洋环境效应研究成为近年来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但迄今为止,关于海洋纳塑料的环境行为与生物效应仍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清晰的认知.基于此,本文综述了海洋纳塑料的检测分析方法,概述了纳塑料的海洋环境行为,分析了纳塑料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及其致毒机制,并展望了海洋纳塑料环境效应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科学评估海洋纳塑料的生态风险及有效应对海洋纳塑料污染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纳塑料 环境行为 检测方法 毒性效应 致毒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芪多糖对斑点叉尾(鮰)的药效学及安全性临床评价

淡水渔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促进黄芪多糖在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养殖中的应用,本研究参照农业农村部新渔药临床试验中心关于免疫调节剂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SOP开展了黄芪多糖对斑点叉尾(鮰)的药效学及安全性临床评价.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可明显提高斑点叉尾(鮰)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溶菌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白细胞吞噬活性,并在Ⅲ期临床中发现黄芪多糖不仅可增强斑点叉尾(鮰)免疫,提高其抗细菌感染的能力,还可促进斑点叉尾(鮰)生长,效果最优添加量为20 mg/kg鱼体重.安全性临床评价发现每日投喂20 mg/kg鱼体重的黄芪多糖对斑点叉尾(鮰)无害.上述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可作为免疫增强剂应用于斑点叉尾(鮰)的养殖中,建议饲料中每日添加量为20 mg/kg鱼体重.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药效学 安全性 临床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梭鲈野生群体遗传结构

水产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梭鲈种群的遗传结构,实验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 6 个和中亚 2 个群体的遗传差异,并与欧洲群体的单倍型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 640 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检测到 5 个变异位点,定义了 7 种单倍型,发现Hap1 为 8 个梭鲈群体的共享单倍型,且与欧洲群体的HapA相同,在中国群体所占比例(93.36%)高于中亚群体(72.58%)和欧洲群体(53.85%);Hap2 和Hap3 是中国群体的特异单倍型,而Hap4~Hap7 为中亚群体的特异单倍型.单倍型序列的聚类图和网络图均显示Hap1/A为梭鲈群体的原始单倍型,中国和中亚群体的特异单倍型相对于原始单倍型仅有1~2 个位点的变异,属于Hap1/A的亚型,与欧洲群体的特异单倍型具有较大的差异.每个群体检测到 1~4 种单倍型,斋桑湖(ZS)群体单倍型最多,而中国的腾格里湖(NX)、兴凯湖(XK)和鸭绿江(YJ)群体仅有 1 个单倍型(Hap1);塔什干(TS)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π)最高(Hd=0.514±0.069;π=0.000 79±0.000 11),其次是ZS群体,而中国梭鲈群体的多样性参数较低.AMOVA分析结果显示,梭鲈群体间遗传变异占20.74%,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0.15≤Fst=0.207 36<0.25),TS群体与ZS群体和中国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极大(Fst>0.25),中国群体中仅黑河(HH)群体与其他群体的遗传分化较大,而中国其他 5 个群体间无遗传分化.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来自中国的 6 个梭鲈群体与哈萨克斯坦的ZS群体聚为一支,而乌兹别克斯坦的TS群体独立为一支.研究结果为梭鲈群体的繁殖及放流管理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梭鲈 线粒体COⅠ基因 野生群体 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虾类复合防黑保鲜剂配方优化与应用

南方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但在贮运流通过程中易发生黑变.为推动虾类防黑保鲜剂的规范使用,提升应用效果,选用GB 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允许使用的焦亚硫酸钠、4-己基间苯二酚(4-hexylresorcinol,4-HR)作为配方基础,对具有抑黑效果的天然成分进行筛选,并与焦亚硫酸钠和4-HR进行复配,以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活性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探究复合防黑保鲜剂的最优配比,并对实际使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复合防黑保鲜剂的最优配比为:抗坏血酸质量浓度3.0 g·L-1、竹叶抗氧化物质量浓度5.0 g·L-1、焦亚硫酸钠质量浓度15.0 g·L-1、4-HR质量浓度50.0 mg·L-1.与对照组相比,复合防黑保鲜剂显著抑制了中国对虾的黑变.经复合防黑保鲜剂处理的中国对虾,其冷藏过程中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ants,TBARS)、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和细菌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对虾经复合防黑保鲜剂处理后,其腐败过程中的优势菌属-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受到明显抑制.综上,研制的复合保鲜剂符合GB 2760要求,防黑保鲜效果理想,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中国对虾 黑变 酚氧化酶 保鲜 微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地利用和水环境因子对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影响:以东北地区连环湖为例

湖泊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地利用和水环境因子是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探究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受环境因子的作用机制,可揭示底栖动物栖息地的生态系统与外源环境的关系。为了解土地利用和水环境因子对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影响,2020年对连环湖13个主要湖泊的土地利用类型及6、8和10月的大型底栖动物、水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75种,隶属于3门32科56属,其中优势种属及重要种属以摇蚊幼虫和腹足纲为主,前突摇蚊(Procladius sp.)为第一优势种。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地利用及水环境因子具备明显的时空梯度,而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也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春季、夏季、秋季次级生产力和P/B值分别为5.65、6.06、4.31 g/(m~2·a)和2.74、2.55、2.40 a-1,其中春季次级生产力集中于东北部湖区,龙虎泡集中于湖心区;夏季次级生产力逐渐向各湖区扩散,龙虎泡整体偏低;秋季次级生产力集中于西北部及东南部湖区,龙虎泡集中于东北部湖区。P/B值随季节的推移呈现由东部湖区向西部湖区逐渐递增的趋势,而龙虎泡始终集中于南部湖区。次级生产力和P/B值的结构分析表明,春季次级生产力主要由腹足纲构成,进入夏、秋季后以双壳纲对次级生产力的贡献最高。其中腹足纲、双壳纲、摇蚊幼虫和寡毛纲次级生产力主要集中于北部湖区、东南部湖区、中部湖区和龙虎泡,而甲壳纲仅出现于阿木塔泡。寡毛纲和双壳纲P/B值随季节的推移逐渐降低,摇蚊幼虫和腹足纲P/B值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通径分析表明,pH、人造地表和叶绿素a是影响年均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关键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总磷和电导率是影响不同季节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重要环境变量。耕地、人造地表与总磷、电导率和悬浮物呈显著正相关,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的增加是连环湖呈富营养化状态的重要原因,且此现象已对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形成威胁。未来应通过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秸秆腐熟还田、鼓励粪便施肥、科学规划用地等措施改善连环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以促进大型底栖动物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 连环湖 富营养化 次级生产力 无脊椎动物 人类活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