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粒长遗传及其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在产量仍作为重要指标的同时,稻米品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产量、改良稻米品质是现代水稻育种的两个主要目标,而水稻粒长不仅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还与外观品质性状密切相关,细长粒稻米通常表现较好的外观品质,且世界上的大多数地区的消费者更偏爱于长粒型的稻米。因此,改良水稻粒长成为重要的育种目标。水稻粒长是数量性状,遗传机理较为复杂,分析其遗传特点并鉴定水稻籽粒大小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TL)对揭示其遗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和功能基因组学的迅猛发展,有关水稻粒长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已经定位的与水稻粒长相关的QTLs有120多个,并克隆了一些控制粒长的相关基因。就水稻粒长的影响因素、粒长与其他相关性状的关系、QTL定位、重要粒长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以及粒长基因在分子育种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水稻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眼鲜果贮藏品质采前优化调控技术比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采收成熟度、树势与果期管理对龙眼果实采后贮藏性能和货架寿命的影响.[方法]以'石硖'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cv.Shixia为材料,以果实成熟度、树势、采前调控为试验因素,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单因素试验,采用SO2保鲜纸处理采收的果实并于(5±1)℃低温贮藏50 d,观察其出库和货架好果率(25℃左右),比较不同采前处理果实之间的贮藏性能差异.[结果]80%~85%成熟度的适熟果出库好果率和货架好果率均高于完熟(95%~100%成熟度,CK)和过熟果,且过熟果最差.采前病害防治与营养调控果实的出库好果率和货架好果率均显著高于CK(无调控)(P<0.01),其中,采前病害防治效果最好,出库好果率为93.26%;其次是营养调控,出库好果率为84.23%,CK仅为67.71%.3种树势中,强壮树果实贮藏性最好,其次是衰弱树,CK(中庸树)最差.在所有处理中,采前病害防治果实贮藏效果最好,货架存放4 d好果率为84.86%;强壮树、营养调控和衰弱树果实货架4 d好果率分别为63.23%、56.14%和51.12%;过熟果最差,为26.9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采收时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肉SO2残留量、货架质损率均呈显著负相关,但与贮藏效果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在龙眼果实生长期,做好采前病害防治和营养调控,合理挂果以保持树势,并于适当成熟度采收果实,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贮藏性能和采后寿命.
关键词: 龙眼 果实成熟度 树势 采前调控 贮藏品质 货架表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年份番石榴叶茶理化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测定不同年份番石榴叶茶的理化性质,分析活性物质的含量及稳定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番石榴叶茶的香气成分;经乙醇浸泡、超声辅助,浓缩得到番石榴叶茶中多酚提取物,水提醇沉得到多糖提取物,分别以福林酚法和苯酚硫酸法测定多酚和多糖含量;通过评价抗氧化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分析番石榴叶茶的功能活性变化规律.[结果]从2018、2019年两种番石榴叶茶分别检测到69、52种香气成分,多酚含量分别为34.23、40.93 mg/L,多糖含量分别为11.36、6.95 mg/g;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30 min)分别为57.62%、60.11%,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45 min)分别为70.49%、93.58%,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30 min)分别为22.48%、23.55%;两种番石榴叶茶对 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为94.66%、79.96%.[结论]番石榴叶茶中含有茶叶特有的香气成分,且贮藏时间越长多酚含量越少,而多糖含量越多,茶叶冲泡时间为30~45 min时抗氧化活性最强,贮藏更久的2018年番石榴叶茶显示更强的降血糖活性.
关键词: 番石榴叶茶 香气成分 多酚含量 抗氧化活性 多糖含量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EO过往经历与企业利他慈善捐赠-基于烙印的动态性视角的实证研究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利用2008—2019年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CEO三年自然灾害经历和接受良好高等教育经历对其所在企业捐赠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CEO,其所在企业捐赠水平更高;(2)相对于其他时期,CEO在青少年期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对企业捐赠行为影响更大;(3)有良好高等教育经历的CEO,企业捐赠水平更高;(4)CEO三年自然灾害经历和良好高等教育经历的影响均具有纵向持续性,且两种经历会叠加影响企业捐赠行为。
关键词: 过往经历 三年自然灾害 高等教育 敏感期 企业捐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桑新品种-粤椹123
《中国果业信息 》 2021
摘要:"粤椹123"是从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 Roxb.)资源"塘10"与"航诱31"杂交后代中通过选择优良单株定向培育而成的果桑新品种。2018年1月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颁发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该品种成熟桑果紫黑色,果长圆筒形,果形大,形状好,平均果长4.5~6.4 cm,果径1.4~1.9cm,平均单果重6.8 g;风味酸甜,品质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恰玛古食用与药用研究进展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 2021
摘要:恰玛古(Brassica campestris)是维吾尔族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主要含有多糖、黄酮、硫代葡萄糖苷类和脂肪酸等化合物,具有降血糖、增强免疫、抗辐射、抗癌、抗菌、抑制甲状腺素合成、抗突变、抗衰老和抗疲劳的作用.阐述了恰玛古的功能成分、提取工艺和药理作用研究现状,并对恰玛古有效成分研究和食疗产品研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恰玛古(Brassica campestris) 功能成分 提取工艺 药理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对酸性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酸化是其退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且易引发诸多问题,如土壤板结、肥力下降、重金属迁移性增强、生物活性降低、作物产量与品质下降等.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高强度人类活动持续干扰,加之其他各种影响因素,土壤酸化趋势有所加剧,已严重影响土壤的生态环境质量,严重制约土壤生产力.生物炭具有pH值较高、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巨大、吸附性能极佳、内含元素丰富等特性,因此,在酸性土壤改良等方面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综述了生物炭施用对酸性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和作物产量及品质等方面的影响,并探讨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生物炭在酸性土壤改良方面尚未解决的问题并进行展望,以期为生物炭改良酸性土壤的理论研究及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水稻冠层光谱特征和氮素营养关系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华南地区籼稻主栽品种冠层光谱特征与氮素营养关系,为专家决策系统和精准施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美香占2号(MXZ2H)和吉丰优1002(JFY1002)为试材,设置施氮0 kg/hm2(N0)、150 kg/hm2(N150)、210 kg/hm2(N210)等3个处理,采用习惯施肥法,在JFY1002中增设施氮180 kg/hm2(N180+)的水稻"三控"施肥法,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水稻叶片光谱特征与氮素营养的关系.[结果]与N0相比,N150处理下MXZ2H和JFY1002叶片氮含量分别增加16.05%和13.76%,N210处理分别增加24.29%和25.00%.N180+处理下JFY1002叶片氮含量与N210处理相比增加18.03%.随着叶片氮含量的增加,蓝光到红光(450~650 nm)波段的叶片反射率逐渐下降,红边到近红外(730~840 nm)波段的叶片反射率逐渐增加,红光650 nm、近红外840 nm处的MXZ2H和JFY1002叶片反射率差异达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MXZ2H叶片氮含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绿波段归一化植被指数(G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差值植被指数(DV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呈正相关;JFY1002叶片氮含量与RVI、EVI、改进非线性植被指数(MNLI)、DVI和NDVI呈正相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MXZ2H和JFY1002叶片氮含量反演模型,R2分别为0.817和0.973,RE分别为8.35%和3.48%.[结论]建立了华南籼稻品种叶片氮含量反演模型,可为精准施肥作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 籼稻;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施氮方式;叶片光谱特征;叶片氮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4份鲜食玉米品种草地贪夜蛾抗虫性鉴定与评价
《广东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定评价54份鲜食玉米品种(组合)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抗性级别,为鲜食玉米抗虫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草地贪夜蛾大爆发的自然条件下,于2020年春季、秋季对54份鲜食玉米品种(组合)的叶片和果穗开展其对草地贪夜蛾抗虫性鉴定和评价,综合两季结果分析鲜食玉米品种(组合)对草地贪夜蛾的抗虫性.[结果]大部分鲜食玉米的叶片和穗部对草地贪夜蛾表现为感或高感,无高抗和抗虫品种(组合),仅有粤五彩甜糯品种的穗部和叶片抗性表现为中抗,占1.85%.粤鲜糯2号、粤白甜糯5号、粤甜33号等14份品种(组合)只在穗部表现为中抗,占25.93%.[结论]综合54个鲜食玉米品种(组合)的叶片和果穗的初步鉴定结果,鲜食玉米抗虫资源较少,草地贪夜蛾对不同品种(组合)叶片和果穗偏好性不同.不同类型玉米在叶片抗性无显著差异,糯性玉米和具有热带血源的甜玉米果穗存在一定程度抗虫性,在抗虫新品种选育时可加以利用.
关键词: 鲜食玉米;草地贪夜蛾;危害级别;叶片抗性;果穗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眼、枸杞和红枣多糖的理化性质及其协同益生活性
《现代食品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比较龙眼多糖(LP)、枸杞多糖(GP)和红枣多糖(JP)的理化特性及其益生活性差异,探究其是否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本文分析了三种多糖的基本成分、分子量分布、单糖组成、显微结构、溶解性、粒径、溶液电位等理化特性,以及三种多糖单独作用或复合作用对益生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LP、GP和JP主要含有中性糖、少量糖醛酸和蛋白质,其中中性糖含量分别为86.25%、72.36%、82.98%;LP和JP的Mw分别是70.73 ku、185.93 ku;GP的Mw为120.61 ku、4.53 ku;LP和GP主要由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其摩尔比分别为22.49:56.81:10.18和16.84:62.05:11.08,JP主要由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醛酸组成,其摩尔比为10.63:70.05:10.88;三种多糖的微观结构有较大差异,LP为碎片化聚集体,GP呈片状,JP为网状结构;三种多糖的粒径、粒度分散系数、溶液电位均不同;三种多糖均能显著促进益生菌增殖,并呈现剂量依赖效应,在浓度为30 mg/mL时,三者的益生活性为JP>GP>LP;当LP、GP和JP以质量比2:3:1复配时,其益生活性最强,且远好于相同浓度下三种多糖单独作用的益生效果.由此表明,龙眼、枸杞和红枣三种多糖复配后,对益生菌的增殖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关键词: 龙眼多糖;枸杞多糖;红枣多糖;益生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