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匈牙利大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大麦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以甘肃省育成大麦品种陇啤1号(XYL-601)为对照,利用内部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来自匈牙利的30份大麦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在31份大麦种质资源中,12条ISSR引物扩增出11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2.14%,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在0.2~1.5kb之间。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大麦种质资源分为2大类。本研究结果表明,匈牙利大麦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可以引进利用,为甘肃大麦育种提供资源基础。

关键词: 大麦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半干旱地区苹果覆沙建园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林业实用技术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甘肃省半干旱地区在苹果覆沙栽培中存在苗木成活率低的现状,从当地自然因素和苹果生理方面分析其原因,并从苗木质量、栽培措施、栽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有效解决了苗木成活率较低的问题。

关键词: 覆沙 苹果园 成活率 干旱地区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药新品种‘陇药1号’

园艺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陇药1号’是从甘肃平凉市崆峒区平凉山药群体中经过连续提纯选育出的新品种。晚熟,平均产量为24252.0kg.hm-2,最高可达26851.5kg.hm-2。粗蛋白含量32.4g.kg-1,粗淀粉含量190.8g.kg-1,可溶性糖含量5.72g.kg-1,鲜薯水分含量73.5%。适于甘肃东部河谷地带栽培。

关键词: 山药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肥与化肥配施对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施氮总量不变的条件下,由绿肥代替相同含氮量的化肥对小麦产量、经济性状、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年随着绿肥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具有下降趋势,但绿肥收获后各处理的土壤肥力却得到显著增加;第二年随着绿肥量的增加小麦产量依次增加,以70%化肥N+30%绿肥N处理产量最高,为8 562 kg/hm2,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增产24.7%。绿肥氮代替化学氮在30%~45%时具有增产效果,并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地力,促进微生物活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绿肥 复种 土壤肥力 小麦产量 河西走廊

高海拔冷凉地区夏秋蔬菜延期供应技术

中国蔬菜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海拔1200m以上的高海拔冷凉地区利用夏秋季节气候冷凉的优势进行蔬菜生产,为解决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夏秋淡季蔬菜供应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不同株型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干旱胁迫条件下,对3种株型玉米品种即平展型豫玉22号、中间型沈单16号和紧凑型先玉335的形态、光合特性和产量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导致3个不同株型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先玉335的叶绿素含量受干旱胁迫的影响最小,豫玉22号影响最大。(2)3个品种的Pn、Tr、Gs、Ci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大而显著减小,但WUE的变化规律与之相反,即胁迫程度越深,WUE越大。WUE和Pn的大小排序均表现为先玉335>沈单16号>豫玉22号。(3)干旱胁迫下,3种株型玉米品种的株高降低、穗长缩短、秃尖变长、穗行数、穗粗、行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减少,经济产量显著下降,且胁迫程度越大,减产越严重,豫玉22号减产幅度最大,先玉335最小,沈单16号居中。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玉米 株型 光合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陇东富士苹果枝量、枝类比与品质产量关系的研究

中国果树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调查了甘肃陇东地区3种类型红富士苹果园树体的各类枝条数量、枝条比例、果实产量、果实在树体上的分布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以纺锤形整形、行株距4 m×4 m、每667 m2枝量84 000条左右、优质短枝占短枝的56%左右、长枝占16%左右、长度60 cm枝条低于1%的红富士苹果园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3 195 kg,平均单果重226.3 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00%以上,着色好。

关键词: 甘肃 陇东 苹果 枝量 枝类比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果园起垄覆膜集雨措施对树体水分利用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甘肃陇东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季节性干旱问题,以15年生长富2号苹果树为试材,研究果园起垄覆膜、小沟集雨技术措施对土壤水分、主干液流速率、叶片光合速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萌芽前晴天,覆黑地膜能显著提高主干液流速率;在果树生长季节,覆黑地膜能降低株间蒸发量,较长时间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片光合能力,同时可以平衡树势;到7月底,降雨可补充前期土壤水分的散失。

关键词: 起垄覆膜 土壤含水率 液流速率 光合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晚熟加工番茄新品种‘陇红杂2号’

园艺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陇红杂2号’是以991216为母本,991735为父本组配的中晚熟加工番茄一代杂种,高抗病毒病,抗叶霉病,耐早疫病。果实大红色,长圆形,平均单果质量93.3g,总产量95.4t.h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22%,番茄红素含量140.0mg.kg-1,适宜甘肃、内蒙、新疆等加工番茄主产区栽培。

关键词: 加工番茄 中晚熟 一代杂种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间互作和施氮对蚕豆/玉米间作生态系统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豆科/禾本科间作体系的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于2007年在武威绿洲农业试验站应用田间原位根系行分隔技术研究了蚕豆/玉米种间互作和施氮对玉米抽雄期的根系空间分布、根系形态和作物地上部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间互作和施氮均增加了玉米和蚕豆在纵向和横向两个尺度上的根重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根系体积。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与两种作物产量和氮素吸收均呈正相关,而与蚕豆的根瘤重呈负相关;抽雄期的土壤含水量与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呈显著的负相关。玉米根系可以占据蚕豆地下部空间,但蚕豆的根却较少到间作玉米的地下部空间,也就是间作后增加了玉米根系水平尺度的生态位。蚕豆和玉米根系主要分布分别在0—40 cm浅土层和0—60 cm土层,且间作玉米根系在60—120 cm比单作和分隔的多。因此,种间互作和施氮扩大了两作物根系纵向和横向的空间生态位,改变了作物根系形态,即扩展了两者水分和养分吸收的生态位,增加了作物吸收养分的有效空间,从而提高了间作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关键词: 蚕豆/玉米间作 根系行分隔 根系形态 施氮 地上部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