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大气CO_2浓度下小麦旗叶光合能量利用对氮素和光强的响应
《生态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开顶式气室盆栽培养小麦,设计2个大气CO2浓度、2个光照强度和2个氮水平的组合处理,通过测定小麦叶片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来测算小麦叶片光化学速率、光合电子传递速率以及叶绿体磷酸丙糖利用效率(TPU)等参数,研究施氮量和光强对高大气CO2浓度下小麦旗叶光合能量传递与分配的影响,以阐明全球气候变化下植物光合能量分配对光合作用适应性下调的作用机制及其氮素调控。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后小麦叶片的光呼吸电子传递速率(J0)和Rubisco氧化速率(V0)显著下降;光合电子流的光化学传递速率(JC)、Rubisco羧化速率(VC)和TPU则明显升高,而且施氮后变化幅度加大;小麦叶片JC/JF(PSⅡ反应中心总电子流速率)和TPU/VC显著增加,经过PSⅡ反应中心的电子流更多地进入碳同化过程,表现较高的光合速率(Pn)。遮荫提高了叶片光化学速率和PSⅡ反应中心总电子流速率(JF),这一作用在低氮叶片尤为突出,但使得J0和V0明显升高,并显著降低JC/JF,所以Pn明显下降。正常光照条件下,增施氮素可提高小麦叶片的JF、JC、VC和TPU,并使高大气CO2浓度下J0和V0较正常大气CO2浓度处理显著降低,有效地提高了植物叶片对光能的利用效率;遮荫后高大气CO2浓度下小麦叶片JC、VC、TPU、JC/JF和TPU/VC显著高于正常大气CO2浓度处理,而且这一变化不受氮素水平的显著调节。因此,氮素在高大气CO2浓度下对小麦叶片光合能量利用的调节因光强而异,正常光照下可显著改善小麦叶片对光合能量的利用状况,而遮荫后这一作用减弱。
关键词: 大气CO2浓度 氮素 光强 电子传递速率 光能分配 小麦


噻虫嗪和吡虫啉拌种对马铃薯甲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噻虫嗪和吡虫啉是具有触杀、内吸和胃毒活性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对植食性害虫效果显著,近年来已成为新农药创制领域研究的热点。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是国际公认的毁灭性检疫害虫,以成、幼虫取食茄科植物茎叶、花蕾和叶芽等部位。一般田块减产30%~50%,严重地块达90%以上。目前,我国马铃薯甲虫仅在新疆马铃薯种植区发生,但对其周边省份马铃薯生产构成威胁。


不同烹调方式对马铃薯中氯苯胺灵残留量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抑芽剂主效成分氯苯胺灵(CIPC)在马铃薯中的残留量不但受施用方式的影响,而且也受马铃薯烹调方式的影响。用自主研发的抑芽剂粉剂处理马铃薯4d,然后分别在常温(18~22℃)和低温(3~5℃)条件下贮藏30d。结果表明,采用普通锅、高压锅和微波炉三种烹调方法处理的马铃薯,薯皮中CIPC的含量分别为22.48~36.27、45.35~56.40、63.72~74.61mg/kg;薯肉中CIPC的含量分别为2.17~3.32、2.86~3.70、3.54~4.02mg/kg。三种处理方法与对照相比,薯皮中CIPC含量差异显著,薯肉中CIPC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中在低温条件下贮藏的马铃薯中CIPC残留量最高,而且在煮过马铃薯的水中也发现了少量CIPC。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抑芽剂 氯苯胺灵 高压锅烹调 微波炉烹调


利用SCAR标记鉴定‘陇椒5号’辣椒种子的纯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陇椒5号’辣椒及其父、母本为试材,提取基因组DNA,利用SCAR标记鉴定其种子纯度.结果表明:从辣椒多态性丰富的150条引物中筛选获得1条可用于鉴别母本和F1的引物RG520,1条可用于鉴别父本和F1的引物RG780;将RG520进行克隆、测序,设计出1对SCAR引物,能特异鉴别F1和母本.


高等植物小孢子胚发生的启动
《生物技术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等植物小孢子在受到胁迫时能改变正常的花粉发育途径而启动胚发生途径。小孢子胚发生的启动主要包括胚发生的诱导、对胁迫的细胞应答和抑制花粉发育程序。目前,国内外对于小孢子胚发生研究大多限于形态学观察,对小孢子由正常花粉发育途径转向胚发生途径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分子机制缺乏系统报道,而上述研究是精确、高效诱导小孢子胚发生的关键。结合目前最新研究,对小孢子胚发生的早期事件,尤其是小孢子启动胚发生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作一简要论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在23个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
《作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促进国外资源在我国小麦育种中的有效利用,以小麦春化基因Vrn-A1、Vrn-B1、Vrn-D1和Vrn-B3及光周期位点Ppd-D1标记对23个国家的755份品种进行检测,同时在河南安阳秋播,观察抽穗期和成熟期。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Vrn-A1、Vrn-B1、Vrn-D1和vrn-A1+vrn-B1+vrn-D1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3.0%、21.1%、15.6%和64.2%,显性等位变异Vrn-B3在检测材料中缺失。春化基因显性等位变异Vrn-A1、Vrn-B1和Vrn-D1主要分布在中国春麦区和长江中上游冬麦区、意大利、印度、日本、加拿大、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和澳大利亚,上述地区的小麦一般为春性类型;春化位点均为隐性等位变异或vrn-A1+vrn-D1+Vrn-B1的品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美国中部和南部、德国、法国、挪威、乌克兰、俄罗斯、伊朗、土耳其、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这些地区的小麦为冬性类型。光周期迟钝型Ppd-D1a的分布频率为55.2%。光周期敏感等位变异Ppd-D1b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即美国各麦区以及德国、挪威、匈牙利、中国东北地区、加拿大、智利和阿根廷,来自其余麦区的品种均携带光周期迟钝等位变异Ppd-D1a;携带Ppd-D1a的品种在河南安阳大部分能够成熟,而携带Ppd-D1b的品种在河南安阳基本不能成熟。在安阳春化显性等位变异Vrn-A1a未加速小麦抽穗,而携带Vrn-B1和Vrn-D1等位变异的部分春化需求品种能够正常抽穗,主要因河南安阳生长季节的温度能够满足春化需求。
高海拔地区夏季双孢蘑菇栽培优良菌株的筛选
《中国食用菌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引进的9个双孢蘑菇菌株和当地主栽品种As2796的菌丝生长特性、生育期、子实体形状、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的比较,结果表明,双孢蘑菇菌株双13、991和Ag23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出菇早,商品性好,生物学效率高,分别达到52.5%、51.8%和48.6%,较对照As2796增产10.0%、8.4%、1.7%。初步认为3个菌株适合在高海拔地区夏季生产中应用。


溶质类型与矿化度对土壤水分扩散率的影响
《干旱区地理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肃省秦安县果园石灰性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平土柱入渗法,探讨了不同矿化度下(1g/L、3g/L、5g/L、10g/L)的三种钠盐(NaCl、Na2SO4和Na2CO3)对石灰性土壤水分扩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盐复合迁移体系中盐分与水分迁移具有不同步性,影响不同步性的因子与盐分类型有很大关系。NaCl对水分移动速度有促进,但对于水分扩散率有抑制,而Na2SO4和Na2CO3对水分移动速度和水分扩散率均有抑制。盐溶液对土壤基膜特性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对传输液体特性的影响程度。NaCl和Na2SO4的盐溶液对土壤基膜特性和传输液体特性的影响要比Na2CO3溶液明显。
关键词: 溶质类型 矿化度 土壤基膜特性 石灰性土壤 土壤水分扩散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