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核桃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预测线性与非线性模型
《核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核桃的外观形状变化与内部营养成分累积的规律,以35个核桃品种的果实为试验材料,分析测定其脂肪、蛋白质、糖分、粗纤维、水分含量及外观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BP神经网络等数学方法,建立核桃不饱和脂肪酸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16项常规理化及外观测定数据建立的线性模型(LM)和非线性模型(NLM)对核桃不饱和脂肪酸(UFA)总量、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预测的可靠性存在差异;NLM的可靠性优于LM,即RNLM>RLM;全因素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可用于MUFA的预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59%,基于主成分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可用于UFA总量的预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58%。本研究结果为核桃加工利用过程中原料选择、品质评价、质量控制等环节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核桃 不饱和脂肪酸 总量预测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BP神经网络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效唑和矮壮素对番茄苗期生长的影响
《科学技术与工程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多效唑浸种和矮壮素喷施番茄幼苗的方法,分析不同浓度多效唑和矮壮素对番茄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对番茄种子浸种的适宜时间为12 h,浸种时间过长会影响番茄种子的出苗率和壮苗指数。当多效唑的浓度为200 mg·L~(-1)时,可以降低株高,增加茎粗,同时对番茄幼苗干物质的积累和增加幼苗根冠比的效果最好。喷施500 mg·L~(-1)50%矮壮素水剂能显著的提高番茄幼苗的壮苗指数、根冠比、茎粗,降低株高,并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苹果渣对獭兔生长性能、被毛品质、血液抗氧化指标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苹果渣对獭兔生长性能、被毛品质、血液抗氧化指标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45日龄健康生长獭兔96只(公、母各半),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獭兔。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上添加10%、20%、30%发酵苹果渣。预试期5 d,正试期5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30%发酵苹果渣饲喂獭兔后,能够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并降低耗料增重比(P<0.05);添加30%发酵苹果渣能够显著提高被毛重量和被毛面积(P<0.05);添加20%苹果渣能够显著提高血液总抗氧化能力并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添加30%发酵苹果渣能够对血清中尿素和葡萄糖含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综上可知,添加发酵苹果渣能提高獭兔生长性能和血液抗氧化能力,改善其被毛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添加30%的发酵苹果渣饲喂效果最佳。
关键词: 发酵苹果渣 獭兔 生长性能 抗氧化指标 被毛品质 血清生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倍体虹鳟微流水养殖研究与比较效益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了在"微流水+液态氧增氧"条件下,对增氧系统设备参数、系统增氧效率、三倍体虹鳟养殖生产性能及其比较效益等进行研究,提出针对该养殖模式的相关技术经济参数,通过为期573 d的中试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在平均注水率仅为7.49的条件下,三倍体虹鳟由平均初始规格9.46 g的质量增至平均2 004.41 g;单位水体载鱼密度由2.737 kg/m~3增加至17.82 kg/m~3;平均日增质量3.48 g,平均饲料系数1.16,养殖成活率为92.46%。液态氧增氧系统平均增氧效率为1.66 kg/(k W·h),可完全满足三倍体虹鳟良好生长的需要。试验表明,该新型养殖模式比较效益显著,投入产出比为1∶1.73,单周期毛利润率净提升约22%~25%,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干法磨制对小米粉及面条品质特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小米在传统主食中的多样化应用,研究半干法磨制工艺对小米粉和小米面条品质特性的影响。通过损伤淀粉测定仪、激光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混合实验仪等测定小米粉的物理特性和功能特性;通过低场核磁共振仪、蒸煮实验、质构仪测定小米面条的品质特性,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与干法磨制相比,润米水分质量分数22%和26%的半干磨小米粉淀粉损伤程度低,平均粒径较小(P<0.05),表现出较高的淀粉结晶性和较好的结构完整性,由其制备的面团吸水率高,稳定时间长(P<0.05)。胶凝特性方面,润米水分质量分数26%的半干磨小米粉在加热过程中吸水能力强,具有较好的溶胀能力(P>0.05),表现为峰值黏度增加,而且对淀粉回生具有更大的抗性(P<0.05)。此外,半干磨小米粉增强了小米面条中水分与其他组分的结合能力,且使小米面条在质构上富有弹性、低黏性,有口劲,蒸煮损失小(P<0.05)。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表明,小米磨制过程中造成的淀粉损伤水平比粒径大小对小米粉及其加工制品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由于淀粉损伤程度最低,润米水分质量分数26%的小米半干法磨制后可获得品质优良的小米粉与小米面条,这为小米的工业化深加工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磨制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的贮藏特性及其贮藏管理技术措施
《农产品加工 》 2018
摘要:甘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与食用价值,但是甘薯的体积较大、含水量较多、组织细嫩皮薄,容易造成机械损伤而感染病害后腐烂变质,因此在贮藏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只要按照甘薯生理活动的变化规律,采取相应的贮藏措施,满足甘薯贮藏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就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耐铅土著微生物的吸附特性及机制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对一株耐铅性达2 000 mg/L的土著微生物GDYX03进行吸附特性与机制的研究,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株GDYX03对Pb~(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无营养物质提供的活细胞吸附效果比生长过程吸附效果好,且该菌株活细胞的最佳吸附条件是菌龄72 h,pH值5~6,接菌量5 g/L,温度30℃,时间30 min,初始质量浓度100 mg/L,在此最佳条件下,菌株GDYX03吸附率为98.852%,吸附量为19.73 mg/g。将吸附过程进行模型拟合,菌株GDYX03的吸附行为能很好地符合Pseudo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分别达0.999和0.996。通过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菌株GDYX03对Pb~(2+)的吸附主要以表面吸附为主。研究证实了筛选出的肠杆菌GDYX03对Pb~(2+)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为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土著菌种资源。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耐铅菌株 吸附特性 吸附机制 生物修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近年审定小麦品种的综合性状分析
《作物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给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对2013-2017年山西省审定的41个小麦品种进行产量、品质与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各麦区审定小麦品种平均产量年度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均呈逐步上升趋势。南部水地和中部水地审定小麦品种产量三因素中穗数变异系数均为最大,南部旱地和中部旱地审定品种则是穗粒数变异系数均为最大,因此,水地小麦育种应在提高穗数的基础上,协调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旱地小麦育种应在提高穗粒数的基础上,提高穗数和千粒重。从品质类型看,强筋和中强筋小麦比例很少,中筋小麦比例较多,区组间品质差别较大,达标品种(包括强筋、中强筋和中筋)比例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南部水地>南部旱地>中部水地>中部旱地。审定品种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指标均相对较高,但有61.0%的品种面团稳定时间较短,低于中筋小麦标准,故应把提高面团稳定时间作为品质育种的主攻方向。山西省近年审定品种总体的抗病性较差,没有兼抗两种病害的品种,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抗病品种占审定品种比例分别为2.4%、0和12.2%。需要引进抗病资源,同步提高产量和品质水平,培育优质、高产、多抗的小麦新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