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927条记录
叶用芥菜晚抽薹性状候选基因预测与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在前期的初定位基础上,对主效QTL区段内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20个与调控抽薹开花相关的基因.利用RT-qPCR技术分析这些基因在叶用芥菜移栽7 d和移栽75 d后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BjuA001637、BjuA009062、BjuA009068、BjuA009109、BjuA009116、BjuA009119、BjuA009123、BjuA009174、BjuA009092、BjuA009108、BjuA009163、BjuA009164、BjuA009205等 13 个基因在早抽薹亲本MU056抽薹前后无特异性表达,在晚抽薹亲本MN001生长过程中表现为特异性上调表达,因此推测这13个基因为叶用芥菜晚抽薹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叶用芥菜晚抽薹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叶用芥菜;晚抽薹;基因预测;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氨基葡萄糖对蛋鸡饲粮钙吸收和小肠钙结合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实验拟通过研究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GlcN)对蛋鸡钙吸收和小肠钙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明晰GlcN是否影响钙在肠道的吸收。将144只30周龄体重相近(2 kg)的健康罗曼蛋鸡随机分成2个处理,一个处理为0%GlcN组(对照组),另一个处理为0.6%GlcN组,每处理设置3个饲粮钙水平,分别为3.0%、3.2%和3.4%,共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蛋鸡,预试4 d,全收集粪3 d,测定饲粮和粪中钙含量,计算钙表观代谢率和真代谢率。实验结束后,屠宰取十二指肠,分析Cabp-D28k基因表达。结果表明:钙水平为3.0%~3.4%时,对照组和GlcN组内源钙排泄量分别为2.29 g/kg DMI和2.30 g/kg DMI,表明钙内源排泻稳定(P>0.05);GlcN提高蛋鸡钙表观代谢率(51.20%VS 62.71%)(P<0.01)和钙的真代谢率11.42%(P<0.01)并上调Cabp-D28k基因表达。因此,GlcN可通过上调钙结合蛋白表达来促进蛋鸡对钙的吸收。

关键词: 氨基葡萄糖 代谢率 Cabp-D28k 蛋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阿魏酸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化学通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酰腙结构引入到阿魏酸衍生物中,合成了6个阿魏酸酰腙类化合物,其结构经过了IR、1H NMR、13C NMR和ESI-HRMS表征。抗病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500mg/L时,化合物3、5和6对烟草花叶病毒(TMV)在保护、治疗和钝化活性方面的抑制率均优于对照药剂病毒唑。进一步的EC50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5和6钝化活性的EC50值分别为91.25、54.86、58.22mg/L,明显低于病毒唑的EC50值(126.05mg/L)。该研究结果表明,阿魏酸酰腙类化合物对TMV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活性,对其进行适当的结构改进和优化,有望得到具有更高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

关键词: 酰腙 阿魏酸 抗病毒活性 烟草花叶病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中部避雨栽培条件下4个甜樱桃品种的果实品质比较

贵州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4个甜樱桃品种避雨栽培条件下的果实品质,为贵州中部避雨栽培甜樱桃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萨米脱、布鲁克斯、美早和黑珍珠4个甜樱桃品种为试材,比较分析4个品种避雨栽培条件下的果实品质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比较.[结果]4个甜樱桃的外观色泽、果形及品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外观色泽:黑珍珠L*、a*、b*、C*和h°值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品种,萨米脱L*值最高;果形:美早果柄最短最粗,萨米脱果柄最长最细,二者差异显著;布鲁克斯相比其他品种更接近扁圆形.果实品质:黑珍珠单果重最低,美早单果重最高,二者差异显著;可食率在93.74~95.02%,品种间差异不显著;黑珍珠果实硬度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布鲁克斯最高,黑珍珠最低,二者差异显著;黑珍珠糖酸比、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花青素含量均显著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结论]美早果大、硬度高,布鲁克斯和萨米脱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黑珍珠果实糖酸比、总酚、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高,而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较低;贵州中部避雨栽培条件下,4个甜樱桃品种中布鲁克斯的外观色泽和果实品质均最好.

关键词: 甜樱桃;避雨栽培;果实品质;贵州中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万寿菊主要病害、农艺性状的影响及田间药剂筛选

北方园艺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万寿菊"色素1号"为试材,通过大田试验研究3种种植密度对万寿菊主要病害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并测定了10种生物农药、1株生防菌株和5种低毒化学农药对万寿菊主要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以期为万寿菊产、质量的提高及万寿菊主要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病害严重度、产量和花朵数呈正相关,与株高、茎粗、单花平均鲜质量、干质量呈负相关,最佳种植密度为4.89株·hm-2;10种生物农药中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微乳剂和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黑斑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65.08%和64.39%,其次是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效为61.47%;沃丰康-克线散粉剂和微生物菌剂对灰霉病防效较好,防效分别为65.55%和64.46%,其次是土传3号悬浮剂,防效为60.62%;生防菌株GYSM-6m1对黑斑病和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63.34%和53.93%;5种低毒化学药剂中325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125g·L-1氟环唑悬浮剂对黑斑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70.56%和70.33%;125g·L-1氟环唑悬浮剂对灰霉病防效最好,防效为67.85%,其次是325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450g·L-1咪鲜胺水乳剂,防效分别为63.59%和63.37%。

关键词: 种植密度 万寿菊 黑斑病 灰霉病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a2+胁迫下白及种子萌发及原球茎发育过程微形态学观察

种子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白及种子为材料,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设置6个Ca2+处理浓度(0、1.65、2.47、3.30、4.12、4.95 g·L-1),研究不同浓度Ca2+胁迫对白及种子萌发及原球茎发育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菌播种10 d后,2.47 g·L-1Ca2+胁迫下白及种子率先撑破种皮,无菌播种20 d后,3.3 g·L-1Ca2+胁迫下的种子叶片长势较优,无菌播种30 d后,2.47 g·L-1和3.3 g·L-1Ca2+胁迫下的种子幼叶长势较好;无菌播种15 d后,进行种子萌发率统计,Ca2+浓度为2.47 g·L-1时萌发率最高,其次是0、1.65 g·L-1浓度处理,Ca2+浓度超过2.47 g·L-1会抑制白及种子的萌发;无菌播种30 d后,4.95 g·L-1Ca2+胁迫下白及原球茎直径较大。

关键词: 白及 Ca2+ 种子萌发 原球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禾本科草对土壤重金属Pb的富集能力研究

新农民 2021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对土 壤重金属Pb2+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高羊茅和多年生 黑麦草对Pb2+具有不同程度的富集能力,且随着Pb2+浓度 的升高其富集能力越强;但是随着Pb2+浓度的升高,高 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的正常生长也会受到影响。

关键词: 多年生黑麦草 高羊茅 Pb2+ 富集能力 株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对火龙果采后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对火龙果采收品质、耐贮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生产上应用MeJA提升火龙果采收品质和耐贮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紫红龙火龙果为试验材料,采用5种质量浓度(0、50、100、200和400μmol/L)的MeJA采前8 d喷施火龙果,调查采收时产量、单果重、一级果率、商品果率和病果率,观察比较采后腐烂时间和腐烂率变化,测定对照(0μmol/L)和最佳处理贮藏过程中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采前喷施MeJA对火龙果公顷产量和单果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采前喷施100μmol/L MeJA处理能明显提升火龙果采收时的商品性,其一级果率和商品果率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52.37%和104.38%(P<0.05,下同),病果率较对照降低49.47%。常温贮藏期间采前喷施100μmol/L MeJA处理较对照延迟1 d出现腐烂现象,且腐烂率始终低于对照;维持贮藏期间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等内在品质;显著提升贮藏期间果皮多酚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以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β-1,3-葡聚糖酶(GLU)、几丁质酶(CH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酶活性最大差值发生在果实开始腐烂前后,PPO、POD和CHT活性于贮藏第6 d差值最大,其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33.13%、140.38%和207.16%,PAL和GLU活性于贮藏第9 d差值最大,其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83.38%和25.29%。【结论】采前喷施适宜浓度的MeJA可减少生育期火龙果的感病率,提升商品果率,维持贮藏品质,提高贮藏期间的抗氧化能力和抗病能力,从而延缓果实衰老和控制贮藏期间腐烂的发生,延长贮藏期,以100μmol/L的处理效果最佳。

关键词: 火龙果 茉莉酸甲酯 采后 品质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火龙果周年液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农业工程学报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火龙果蒸腾规律,采用田间大棚试验,研究了4 a生火龙果树主茎的液流速率,并同步监测相关环境因子,分析其液流特征及其与各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火龙果单日液流以春季(3—5月)最高(平均值11.95 g/h),其次是冬季,最小是夏季,呈显著性季节变化;单日液流主要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频率最多的时段是在10:00-13:00,谷值主要出现在17:00-20:00,随后至24:00液流呈增长趋势,零点到日出前液流速率变化平缓;白天(日出-日落期间)的液流量占全天的49.60%~71.51%,夜间则降低.伴随春季火龙果新梢的大量生长,白天的液流峰值和日液流总量为四季中最高,说明生育期起主导作用,但春季的夜间液流占比(平均31.05%)显著低于其他季节(P<0.01);夏季峰值出现的时间分散在上午或者下午,且液流量较低,说明高温和强光产生了抑制作用;其余季节峰值则集中在中午.白天与夜间液流总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7(R2=0.841,n=84).瞬时尺度下液流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呈正相关(P<0.01),但与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等呈负相关(P<0.01).昼夜间液流对空气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和气温的响应相反.研究结果为火龙果水分及营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火龙果大棚生产的周年水肥管理中,满足春季需求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 传感器;液流;火龙果;液流速率;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9-2020年贵州省审定大豆品种农艺与品质性状的演变

贵州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近10年贵州省审定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演变,为高产、稳产和抗病性强的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及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9-2020年贵州省审定的16个大豆品种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近10年来农艺性状、籽粒性状、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演变过程。【结果】贵州省近10年来大豆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变幅较小,平均为2 796.89kg/hm2,超过国家和贵州省近年来大豆产量平均水平;农艺性状:百粒重呈上升趋势,株高和底荚高略为增高,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呈下降趋势,主茎节数和单株有效分枝数略为减少;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基本稳定,平均为43.0%,达国家高蛋白大豆一级标准以上的品种有5个,二级标准以上的有10个,分别占育成品种的31.3%和62.5%,脂肪含量与蛋脂总量呈上升趋势,脂肪含量超过20%的品种有4个,蛋脂总量平均为62.8%。【结论】贵州省审定大豆品种的产量相对稳定,产量和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可协调发展,今后贵州省大豆育种的目标仍是协同提高其品质与产量,以育成一批高产、稳产和优质的大豆新品种应用于生产,以助推贵州大豆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大豆品种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演变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