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贵州省在推行现代农业过程中的设施型、精细型、城郊型、生态型和循环型等5种农业模式。针对贵州不同生态地区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方式,并探讨了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优良地方种质资源顶坛花椒的繁育与造林技术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顶坛花椒挥发油含量10.34~10.95g/100 mL,不挥发性乙醚提取物5.2%~6.08%,具有香味浓烈、油多味麻等特点,是典型的喀斯特干热河谷经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优良地方种质资源,也是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重建的主要经济树种。为了避免对顶坛花椒盲目引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介绍了顶坛花椒适生气候条件和栽培技术。顶坛花椒适生气候条件:海拔500~1200 m,年均温13~20℃,极端最低温不低于-5℃,年日照时数1600h以上,无霜期超过300d,年降水量700~1400 mm。


玉米Tuxpeno和Suwan种质改良系农艺性状的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良及玉米育种研究中利用Tuxpeno和Suwan种质提供理论参考,以16份玉米瑞德-Tuxpeno和兰卡斯特-Suwan种质改良系为材料,对其7个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本课题组试验数据对Tuxpeno和Suwan种质改良系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瑞德-Tuxpeno和兰卡斯特-Suwan种质改良后选育自交系之间农艺性状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遗传变异丰富,株高、穗位高和单穗重等性状变异系数分别达到4.00、7.70和14.00;4.00、4.30和22.20。改良系与未改良系比较,农艺性状发生了较大变化,Tuxpeno和Suwan种质改良效果明显。
关键词: 玉米 Tuxpeno Suwan 种质 改良系 农艺性状


密度和施肥量对杂交玉米黔单21产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四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分析杂交玉米黔单21的主要栽培因子即种植密度、N、P、K肥施用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对产量影响的顺序为:种植密度>K2O施用量>N施用量>P2O5施用量;经模拟寻优分析,初步筛选出该品种产量超过700 kg/667m2的主要农艺措施方案:种植密度为3 414~3 573株/667m2,纯氮用量21.97~27.81 kg/667m2,P2O5用量5.89~16.56 kg/667m2,K2O用量8.19~10.11 kg/667m2。


贵州13个柞蚕品种主要经济性状调查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常规育种法对贵州13个柞蚕品种采用扩繁试验研究,对其产卵数、二天孵化率、普通孵化率、发育整齐度、收蚁结茧率、千粒茧重、茧层率、茧层量、幼虫统一生命率、不受精卵率、全龄经过、全茧量等主要经济形状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柞蚕125、128品种表现的各性状指标都高于原生产用种101,固有特征、特性等各项成绩均明显优于其品种,且纯度也有较大幅度提高,建议可以利用125、128等品种进行扩繁。而133品种表现的各性状指标以及经济指标略低于101品种,该品种在必要时也可以进行扩繁。


贵州苜蓿产业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
《草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国内外广泛种植的优质豆科牧草。在调查贵州各地近年来推广种植紫花苜蓿的基础上,根据贵州耕地资源不足、石漠化危害严重、种植业发展局限性明显的现状,结合全省中长期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客观要求,阐述了发展苜蓿产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了贵州生态气候条件下苜蓿种植的主要限制因素,并提出贵州苜蓿产业科技工作重点,即加快苜蓿种质资源适应性鉴定、新品种选育研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草产品加工技术研究等,以期为贵州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