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研究
《办公室业务 》 2019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候,紧跟时代步伐,对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也是大势所趋。本文首先阐述了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大数据时代加强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棉花生产格局与施肥研究现状——基于CNKI数据计量分析
《中国棉花 》 2019
摘要:基于我国棉花产业格局和棉花种植"减肥减药"新形势,探究我国棉花种植发展、棉花生产格局转变对棉花施肥研究态势的影响。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信息来源,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棉花研究文献发表量、研究机构、发表类型、来源出版物、棉花施肥研究关注领域和棉花主产区的肥料施用量。统计数据表明,近10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和皮棉产量持续下降,尤以长江流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减幅最大,新疆植棉优势地位显著提高。CNKI数据显示,1995-2018年国内棉花施肥研究年发文数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从发文机构地域来看,三大棉区均有分布,且新疆地区优势更明显;而发文类型以技术应用为主。当前棉花施肥研究仍以棉花产量、纤维品质和肥料用量为核心,并逐渐延伸到施肥技术、养分动态和环境效应。与国家推荐肥料用量相比,当前三大棉花产区的施肥用量偏高,仍有降低的空间,尤其西北内陆棉区,常规灌溉施肥用量较高,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可显著降低氮磷钾肥料施用量。从水资源分配和生态建设视角来看,旱作区棉花种植规模不宜过度扩大;应围绕棉花轻简化生产,在稳产和减肥条件下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保鲜剂协同超高压对鲈鱼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鲈鱼贮藏期间的品质,以4℃冷藏鲈鱼为对照,采用超高压技术(200 MPa,5 min)结合2种不同的复合保鲜剂(0.15%壳聚糖+0.50%ε-聚赖氨酸、0.15%壳聚糖+1.50%ε-聚赖氨酸)保鲜鲈鱼,以菌落总数、理化指标(挥发性盐基氮TVB-N、pH、色度、剪切力)为评价指标,测定鲈鱼在4℃冷藏12 d内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冷藏鲈鱼货架期为6 d,单独超高压组的冷藏鲈鱼货架期为9 d,超高压结合复合保鲜剂后可将冷藏鲈鱼货架期延长至12 d,经过复合保鲜剂处理的超高压各组,在12 d时,其剪切力显著高于单独使用超高压组和冷藏对照组(p <0.05),且菌落总数TVC、挥发性盐基氮TVB-N、pH和白度均显著低于单独使用超高压组和冷藏对照组(p <0.05)。其中0.15%壳聚糖与1.50%ε-聚赖氨酸复配后保鲜效果最佳,能明显抑制鲈鱼冷藏过程中的菌落总数,减缓蛋白质分解,有效地保持了冷藏鲈鱼的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探讨玉米种植现状和改善措施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 2019
摘要: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工业和食品生产中重要的原材料。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产量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玉米的产值也不断降低,影响到农民增收。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玉米种植技术现状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渭北旱作区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摘要:为筛选渭北旱作区主栽小麦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设置梯度种植密度试验,分析不同种植密度下‘,铜麦6号’‘、长航一号’2个小麦品种的生育时期、群体性状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表现。结果显示:种植密度对小麦生育时期无明显影响;随种植密度增加,小麦成穗率先增后降,330×104株/hm~2时成穗率最高;4个种植密度对小麦穗数影响明显,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铜麦6号’在种植密度为330×104株/hm~2时产量最高,达4389.50 kg/hm~2‘,长航一号’在种植密度为390×104株/hm~2时产量最高,达4531.20 kg/hm~2,但270×104~390×104株/hm~2种植密度下,各小麦品种间产量均没有达到显著差异(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结合生育时期、成穗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表现,揭示330×104株/hm~2是2个小麦品种在渭北旱作区最适宜的种植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规格小龙虾原料加工特性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9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觃栺小龙虾原料加工特性。方法以湖北潜江、洪湖地区小龙虾为原料,分析测定4种不同觃栺小龙虾S(15~25 g/只)、M(25~35 g/只)、L(35~45 g/只)、XL(45~65 g/只)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盐溶蛋白、水溶蛋白、脂肪、灰分)与品质特性(pH值、色泽、质构特性、蒸煮损失率、加压失水率)。结果小龙虾虾肉水分含量74.35%~79.57%,粗蛋白17.68%~20.17%,盐溶蛋白9.99%~14.25%,水溶蛋白2.97%~4.36%,脂肪0.38%~1.54%,灰分1.43%~1.75%。小龙虾虾肉pH值呈中性,pH值范围7.05~7.44。S觃栺小龙虾色泽、质构特性数据较好, M觃栺小龙虾蒸煮损失率较低,而XL觃栺小龙虾加压失水率较低。结论虾肉营养成分、品质特性与小龙虾产地、觃栺存在一定差异, S、M觃栺小龙虾适合生产蒸煮虾仁、虾尾制品。本文提供小龙虾原料加工特性基础数据,为小龙虾分类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估算与分布特征
《中国蔬菜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文献整理和数据分析,对湖北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进行评估,并研究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7年湖北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为206万t,其中有机质164万t,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为5.12万、2.79万、5.74万t,占全省化肥用量的4.08%。武汉市蔬菜废弃物资源量最高,占全省的19.36%。湖北省各地市单位面积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平均为1 666kg·hm~(-2),其中有机质和氮、磷、钾总养分平均量分别为1 334 kg·hm~(-2)和126 kg·hm~(-2)。全省地市单位面积蔬菜废弃物资源量以仙桃市和鄂西南较低,其次是鄂东南和鄂西北,湖北中部包括江汉平原分布最高。湖北省24个蔬菜监测县市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平均为4.22万t,其中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和嘉鱼县较高,有机质和氮、磷、钾总养分平均量分别达到了3.38万t和3 180 t。全省各县市单位面积蔬菜废弃物资源量以枣阳市最高,宣恩县和咸丰县较低。不同种类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差异较大,为2.71万~47.32万t,其中根茎类蔬菜最高,其次是甘蓝类和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班牙河碳酸盐岩对蔬菜生长、产量及土壤酸性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推进农用矿物西班牙河碳酸盐岩在中国的应用,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检验其对蔬菜生长、产量及土壤酸性的影响。大田试验分成两个区组,第一区组比较不施化肥(-NPK)条件下,施用碳酸盐岩1 800 kg/hm2(+SRC1 800)对辣椒的影响;第二区组比较施用化肥(+NPK)条件下,施用碳酸盐岩900kg/hm2(+SRC900)、1 800 kg/hm2(+SRC1 800)对辣椒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PK和+NPK条件下,与不施碳酸盐岩(-SRC)相比,+SRC1 800均较好的提高了辣椒株高、茎粗、产量及pH。+NPK条件下,+SRC900处理增产效果不如+SRC1 800处理,但提升pH效果强于+SRC1800处理。盆栽试验验证不同碳酸盐岩施用比例(V/V)(1∶5、1∶10、1∶20、1∶40)对小白菜产量和土壤pH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酸盐岩比例提高,增产效果增加,最高增产39.9%,但对土壤pH提高效果不与施用量呈正比。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共同表明,碳酸盐岩对土壤pH的提升效果在作物生长前期较好。总之,施用碳酸盐岩可以促进蔬菜的生长,提高蔬菜产量,降低土壤酸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展富硒水稻产业,引领绿色健康消费——湖北省富硒水稻产业发展调研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了解湖北省富硒水稻(Oryza.sativa L.)产业发展现状,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对省内11个县(市)富硒水稻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可为更好地促进湖北省富硒稻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富硒 水稻(Oryza.sativa L.) 湖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