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栽培模式对水稻主要害虫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摘要:旨在探明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主要害虫种群发生和为害的影响,为轻简化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从2013—2015年,采用田间定位试验,于水稻生长季调查3种栽培模式的主要害虫种群发生量。采用SPSS 21.0数据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各栽培模式间的差异显著性。3种栽培模式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种群发生的影响差异不明显。比较3种栽培模式下的水稻螟虫(大螟为主,二化螟较少)发生和为害可知,机械直播田的螟虫前期株为害率较高,且后期仍维持较高的为害率,明显高于人工栽插和机械插秧田(P<0.05)。推广机械直播时,应考虑调整播期,尽可能地避开或减少螟虫为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1日龄CD163基因编辑猪血液生理生化及免疫指标的测定和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 2019
摘要:探讨了CD163基因编辑对21日龄断奶仔猪前腔静脉血液中部分生理生化、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蛋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CD163基因编辑后,纯合子的淋巴细胞比率、中间细胞比率、红细胞平均体积均显著低于杂合子和阴性猪(P<0.05);纯合子的粒细胞比率、粒细胞数显著高于杂合子和阴性猪(P<0.05);杂合子的血小板总数显著高于纯合子和阴性猪(P<0.05);纯合子的葡萄糖和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杂合子和阴性猪(P<0.05);纯合子血液中IgG、IgA、IgE和IgM等4类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杂合子和阴性猪(P<0.05);纯合子血液中补体蛋白3和补体蛋白4与杂合子和阴性猪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关键词: 基因编辑 猪 血液 生理生化 免疫球蛋白 补体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桔黄龙病菌在贡柑叶片中的分布分析
《中国南方果树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2017年11月在广东省仁化县4个感染柑桔黄龙病的贡柑园中采叶片样品,进行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从不同病症叶片、典型症状叶片不同部位、初期感病树不同部位(正常和显症)叶片等3个方面分析了贡柑叶片中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叶片斑驳黄化症和均匀黄化症是与黄龙病最相关的症状,CLas含量很高;缺锌黄化症,具有黄龙病阳性与阴性两类样品;无明显黄化但呈革质化的叶片,CLas含量高.在斑驳黄化与均匀黄化叶片中,CLas的含量从叶尖到叶柄、从叶片到主叶脉呈现递增趋势,即以主叶脉与叶柄的含量更高.初期感病树未显症的部位也会检出黄龙病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利用Image J软件对棉花种子的计数方法
《棉花科学 》 2019
摘要:为了提高棉花籽指的考种效率和精确度,通过对Image J软件的熟练掌握,总结出一种利用Image J软件对棉花种子进行计数的方法.其方法是通过数码机相或手机等拍照工具对平铺预处理种子进行拍照,再把图片导入至Image J软件进行分析,最终准确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此方法简易快捷,对于未脱绒的棉花种子进行计数更为简单有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椹糖酸积累及相关酶活代谢特征研究
《中国蚕业 》 2019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基因型果桑果实(桑椹,又称桑果)的糖酸积累及相关酶活代谢特征,选择桑椹甜度差异较大的大10(DS)和白玉王(BY)2个果桑品种,分别于不同发育时期测定鲜桑椹的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显示,2个果桑品种桑椹不同发育时期的糖分含量存在差异,可溶性糖含量从红果期开始至初熟期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初熟期至成熟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糖分含量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高于其他糖分,糖分积累均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但2个果桑品种桑椹在成熟期蔗糖含量均上升至较高水平。成熟期BY桑椹的有机酸含量均低于或与DS桑椹相仿,但差异不大。DS桑椹中蔗糖合成酶(SS)活性与蔗糖合成作用呈正相关,BY桑椹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与蔗糖积累正相关。对DS和BY 2个果桑品种鲜桑椹糖组分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第1主成分(PC1)中,葡萄糖和麦芽糖的载荷系数比较大,共同构成其方差变异的主要因素;而在第2主成分(PC2)中,构成其方差变异的主要因素是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可以作为评价不同栽培措施对BY和DS桑椹糖风味的主要评价参数。
关键词: 果桑 大10 白玉王 桑椹 糖积累 有机酸积累 蔗糖代谢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牛发酵床养殖模式与传统拴系养殖模式效益比较
《科学种养 》 2019
摘要:所谓发酵床,就是将秸秆、秕壳、锯末及其他农林副产品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再加入发酵菌种所制成的垫床。将其铺设在畜舍地面,通过定期翻抛或家畜自由活动,使粪尿与垫料混合发酵,同时定期更换或清运,以保持畜舍清洁卫生。发酵床养牛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省区发展较快,尤其是新建的规模化肉牛育肥场采用较多。与传统拴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NA-seq技术的茶树CsbHLH62生物信息学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推导CsbHLH62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以及同源性等。【方法】通过相关软件及网站分析CsbHLH62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相关信息。【结果】CsbHLH62基因编码蛋白含有277个氨基酸,是一种可溶性蛋白,定位于细胞核,该蛋白不存在信号肽,无跨膜结构,有35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是一种非分泌蛋白;功能结构分析表明131~181位氨基酸之间有一个典型的MYC的bHLH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欧洲越橘亲缘关系较近,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三维结构构建成功。【结论】为研究CsbHLH62基因在茶树硒富集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提取3种不同类型植物叶片色素的方法
《西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索不同提取方式对不同类型叶片色素的提取效果。以中华蚊母树、栀子树和油麦菜的叶片作为3种不同类型的试验材料,分析溶剂、温度、时间、光照强度及叶片与溶剂的质量体积比对3种不同类型叶片色素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提时间、温度和光照强度等因素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叶片组织中色素的提取。不同类型叶片色素的提取均以液氮法(MLN)提取效率最高。该法对油麦菜叶片色素的提取可完全避免光照,减少色素降解,色素提取时间缩短至5min;对中华蚊母树和栀子树叶片,研磨提取的时间较短且更加充分,色素提取效率高,整个提取过程不超过10min。MLN操作简便、耗时短、效率高、测定结果稳定,可用于科研工作和工业生产中对植物叶片组织色素的快速提取与精确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精穴盘育苗技术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穴盘育苗技术中基质配比与穴盘规格.以泥炭、蛭石、木屑、园土、河沙为基质,筛选出黄精穴盘育苗最佳基质;采用相同表面积不同孔目的穴盘,筛选黄精穴盘育苗最佳穴盘规格.结果表明,泥炭或泥炭和蛭石混合作为穴盘育苗基质在各方面效果最好;在试验所涉及的穴盘规格中,54 cm*28 cm*40 cm,72孔,容积40 cm~3为最佳穴盘规格.
关键词: 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穴盘育苗 基质配比 穴盘规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