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陕西鱼类基因技术研究与分析
《陕西水利 》 2004
摘要: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轨 迹与重要地位和作用 生物技术是一项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系和工程原理生产生物制品和创造新物种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许多分支学科,其中基因工程是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前沿学科之一。鱼类的基因工程是一种按照人们的构思和设计,在体外操作遗传物质,并最终实现改造生物的新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动、植物改良、化学工业、医疗卫生、生态环境、资源利用、鱼类遗传育种等方面,都将引发新的生物技术快速发展。


中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物组成分析
《海洋水产研究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8月两年的中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探捕调查结果 ,对延绳钓渔获物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 ,延绳钓的主要渔获种类有肥壮金枪鱼 (Thunnusobesus)和黄鳍金枪鱼 (Thunnusalbacares)等 15种大洋性鱼类 ,渔获物中金枪鱼类分别占重量和尾数的76 4 1%和 76 91% ,旗鱼类占 11 0 5 %和 7 83% ,鲨鱼类占 10 80 %和 12 0 8% ,其他鱼类占 1 73%和 3 18%。相对重要性指标 (IRI)表明 ,延绳钓渔业以肥壮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为目标鱼种 ,其他大型中上层经济鱼类为兼捕对象。各渔获种类的渔获重量组成比例月间变化和海域变化明显。


达氟沙星对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史氏鲟的药效学研究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摘要:体外抑菌试验测得达氟沙星(Danofloxaxin)对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为0.05 mg/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为0.1 mg/L,四种培养条件对其抑菌效果均有不同的影响,其中镁离子和pH对MIC和MBC的影响最为显著,相对细菌接种量和血清浓度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则较小.体内药效试验表明,达氟沙星以2.5,10,20 mg/kg口灌给药,连续给药4次,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史氏鲟的死亡率分别为15%,0,0,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和新诺明分别以50,10,100mg/kg给药,感染鱼的死亡率均为0,而感染不给药组(阳性对照组)的史氏鲟的死亡率为45%.达氟沙星组试验鱼肝脏感染率分别为40%,0,0,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新诺组感染率分别为40%,0和60%,而感染不给药组史氏鲟的肝脏感染率为100%.中、高剂量的达氟沙星对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史氏鲟的治疗效果与恩诺沙星(10 mg/kg)相近,而优于氟苯尼考(50 mg/kg)和新诺明(100 mg/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