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构建指标体系,对其发展进行评价,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推进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措施。【方法】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运用德尔菲法,聘请相关专家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即将步入成长阶段,发展的薄弱环节主要在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的多功能性的拓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农业科技投入,转移劳动力和农村公共资源短缺等方面。【结论】新疆已经具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以科技为引领,以融合程度高、带动性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种子科技 》 2019
摘要:众所周知,良好的空气环境需要植被的保护,一些地区面临着严峻的植被破坏,从而引起自然灾害.农作物的生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对于农作物中的病虫害产生,要改善这一问题,就必须要对绿色植物做好保护措施.绿色植物是维护日常生活环境必不可少的,要做好对绿色植被的保护,不但需要从意识上进行改观,更需要采用相应技术进行防护以及对病虫害做好治理.从植物保护的意义出发,主要针对植物的保护技术,并对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病虫害处理措施进行了相关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重测序番茄InDel标记的开发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InDel标记的开发提供了很多的研究基础.为了鉴别渐渗系'IL71'和栽培种'M82'之间的差异,本研究经过前期对栽培种'M82'和野生型潘那利渐渗系'IL71'进行重测序结果比较,结果表明,这两份番茄材料在12号染色体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从存在较大差异的12号染色体上设计了1 980对In Del标记引物,以便用分子标记的方法区别两份材料.本研究从中筛选出400对引物进行InDel标记检测,最终检测出40对特异性引物,检出率为10%.本研究结果为今后的杂交种检测提供依据.
关键词: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重测序 InDel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析农业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路径
《传播力研究 》 2019
摘要:现如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各种新媒体力量不断壮大,并且各种媒体之间相互融合,使得媒体行业有了高速的发展。同时,农业科技期刊切迫需要创新与发展。文章结合了农业科技期刊的特点以及媒介融合背景下农业期刊的现状,为其探索发展之路,希望能够创造出一条新媒介融合与农业科技期刊共同发展的道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灌水量与每穴直播粒数对滴灌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滴灌水稻高产高效的适宜灌溉定额及播种量.[方法]本试验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应监测基地进行,设置3个灌溉定额水平,分别为796 mm(W1)、938 mm(W2)、1 059 mm(W3),每穴直播粒数设为每穴8粒(D1)、14粒(D2)、20粒(D3)3个水平,观测比较不同生育期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等生长指标,分析不同灌水量与每穴直播粒数对滴灌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灌水量与每穴直播粒数交互作用以组合W3D1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分别为83.46 cm、8.46和2 962.67 g/m2,交互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W3D1处理产量最高达到6 789.00 kg/hm~2,灌水量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W3D1水分利用效率为最优组合达到0.65 kg/m3.每穴直播粒数为8粒时,与W1、W2处理相比,W3处理产量增幅为54.95%、30.24%;W3处理中,D1处理与D2、D3处理相比,产量增幅分别为19.11%、23.96%.[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W3D1组合灌溉水量及每穴直播粒数为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野生巴尔喀什蘑菇的化学成分分析
《北方园艺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新疆博斯腾湖周边采集的野生蘑菇为试材,采用形态学和rDNA ITS序列方法对其进行物种鉴定,并采用系统化学预试法对其子实体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测定,明确该野生蘑菇的分类地位,及其子实体所含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采集的野生蘑菇样本为巴尔喀什蘑菇,其子实体营养成分丰富,含有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多糖、苷类、有机酸、酚类、鞣质类、甾体类、三萜类、黄酮类、内酯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食用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氧化氮(NO)和湿度因子对哈密瓜采后耐冷性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湿度因子对一氧化氮(NO)提高哈密瓜采后耐冷性效果的影响,本文采用60μL/L NO在低湿(LH:35%~45%)、中湿(MH:65%~75%)和高湿(HH:90%~99%)条件下进行熏蒸处理。研究贮藏温度3℃条件下对哈密瓜采后冷害及品质参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湿度熏蒸条件下,NO均能延缓哈密瓜采后冷害的发生和品质劣变。低湿度因子为35%~45%时可以显著提高哈密瓜采后贮藏过程的耐冷性,与对照相比,NO处理组冷害推迟5d发生,贮藏30d时,冷害指数最低,仅为40.00%;贮藏过程中,NO处理组果实品质保持效果较好,硬度下降速度缓慢,为17.07 N,仅比贮藏前下降了29.08%,细胞膜渗透率只上升了24.11%;能有效延缓果实品质中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维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NO处理可以降低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延迟呼吸高峰和乙烯高峰的出现,且峰值比对照低了33.80%和27.04%,从而减缓果实软化进程,有效延长哈密瓜的贮藏时间。明确了湿度因子是影响NO熏蒸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低湿度35%~45%条件熏蒸,NO可以更好的提高哈密瓜果实的耐冷性,保持较好的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甜瓜农药残留膳食风险评估
《食品与机械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两年度新疆主产区127个甜瓜样品为研究对象,在完成甜瓜中60项农药残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慢性、急性膳食暴露评估,对其膳食风险水平进行评估,同时采用英国兽药残留委员会兽药残留风险排序矩阵,探讨高风险残留农药种类.结果 显示:甜瓜样品中检出苯醚甲环唑、毒死蜱、啶虫脒、多菌灵等10种农药残留,检出率在0.79%~22.05%;残留农药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值和不同人群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值均远低于100%,毒死蜱、苯醚甲环唑和虫螨腈风险得分分别为24.03,18.12,18.05,高于其他种残留农药,样品存在农药残留的现象;但其膳食风险不高,毒死蜱、苯醚甲环唑和虫螨腈为高风险残留农药,需加强关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桃仁脂肪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
《农业机械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实现核桃仁脂肪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在1 040~2 560 nm光谱范围内采集了核桃仁近红外光谱。首先,通过多元散射校正和标准正态化组合方法对原始光谱信息进行预处理,采用马氏距离法剔除异常样本;然后,运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与相关系数法相结合,进行特征波段筛选;最后,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和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建立了核桃仁脂肪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以筛选出的6个特征波段为输入,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建立的核桃仁脂肪质量分数预测模型的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 86,均方根误差为1. 584 9%;采用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建立的模型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 88,均方根误差为1. 371 6%;表明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的建模质量优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采用特征波段建立的支持向量机回归预测模型能大幅降低建模复杂度,实现核桃仁脂肪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
关键词: 核桃仁 脂肪含量 近红外光谱 特征波段 支持向量机回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