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草莓品种石莓7号的组织培养与离体快繁
《河北果树 》 2019
摘要:以草莓品种石莓7号茎尖为外植体,添加不同生长素的MS培养基,对其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草莓茎尖在MS+BA 1.5 mg/L+NAA 0.1 mg/L培养基上能很好地诱导不定芽形成,诱导率95%;在继代增殖培养基MS+BA 0.5 mg/L+IAA 0.05 mg/L中增殖系数较高,为3.5;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3 mg/L+IAA 0.3 mg/L,生根率可达95%;将生根瓶苗炼苗一周,移植至装有细土:蛭石(2∶1)的营养钵内,移栽试管苗的成活率达90%以上,并且生长健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理密植条件下种植模式对棉花生长结铃和产量的影响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以研究合理密植条件下优化种植模式为突破点,以促进棉花增产和机械化种植为目标,设置了密度为75 000株·hm~(-2),行距依次为80 cm(Ⅰ)、75 cm(Ⅱ)、70 cm(Ⅲ)、(100+50) cm(Ⅳ)4种种植模式,以密度45 000株·hm~(-2)、行距80cm(CK)的种植模式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棉花生长、结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棉花株高、茎粗无显著影响,而对果枝台数、结铃性等影响较大。处理Ⅱ、Ⅳ的果枝台数、单株成铃数、单位面积总成铃数、单位面积籽棉产量和总生物量均高于处理Ⅰ、Ⅲ。由此表明,黄河流域棉花机械化种植的合理种植模式以密度75 000株·hm~(-2)条件下的100 cm+50 cm大小行种植和75 cm等行距种植模式较为适宜。该结果可为黄河流域机械化植棉以及实现高产再高产提供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杏新品系——Z10-1-78
《中国果业信息 》 2019
摘要:早熟杏新品系Z10-1-78以河北巨鹿传统加工鲜食兼用杏"串枝红"为母本,以"丰园红"为父本进行杂交育成。果实圆形,平均单果重60.5 g,最大果重90.0 g,纵径4.56 cm,横径4.57 cm,侧径4.82 cm。果顶圆凸,有果顶尖;缝合线浅,两半部较对称;梗洼浅广。果皮底色橙黄色,阳面着1/2片状红色,果面无斑点,光泽中,外观鲜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拟轮枝镰孢ATMT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适用于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的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体系,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拟轮枝镰孢ATMT(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突变体库,并对突变体库进行筛选分析,为研究拟轮枝镰孢在玉米果穗上的侵染途径和致病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筛选头孢噻肟钠(cefotaxime sodium,Cefo)和氨苄青霉素钠(ampicillin sodium,Amp)对根癌农杆菌AGL-1的抑菌浓度和拟轮枝镰孢对潮霉素B(hygromycin B)的敏感浓度;以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潮霉素抗性基因(HPH)的穿梭质粒为载体,通过ATMT构建GFP标记的拟轮枝镰孢突变体库;利用潮霉素抗性筛选、GFP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和荧光显微镜观察,检测分析T-DNA插入情况及转化子稳定性;从突变体库中随机挑选9个转化子菌株并进行分析,对其产孢量、分生孢子萌发率、致病力等进行测定。【结果】通过农杆菌抑菌试验发现当Cefo/Amp的浓度为150/150μg·mL~(-1)时,AGL-1生长受到抑制;当潮霉素B的浓度为150μg·mL~(-1)时,拟轮枝镰孢完全丧失生长能力。利用优化后的ATMT转化获得了2 465株GFP标记的拟轮枝镰孢转化子;转化子在不含潮霉素B的PDA培养基上连续转接5代再转到含潮霉素B的培养基上仍能正常生长,说明HPH成功插入野生型基因组且稳定遗传;利用GFP特异性引物对转化子进行PCR检测,测序结果显示与NCBI中GFP(登录号:LC420351.1)的同源性为99.26%,表明GFP已成功整合到野生型基因组中;转化子菌丝和孢子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均呈现绿色,而野生型菌株未观察到任何荧光,表明GFP转移到拟轮枝镰孢野生型菌株基因组中,且能够成功表达。对部分转化子分析发现,与野生型相比转化子54的产孢量明显增多,约为野生型的1.9倍;转化子24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在相同时间内明显下降;转化子13的致病力增强,病害级别达到9级,转化子33和16致病力减弱为3级,转化子4致病力最弱为1级,部分转化子生物学性状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构建了农杆菌介导GFP标记的拟轮枝镰孢突变体库,筛选分析获得了产孢量、孢子萌发率、致病力发生变化的突变体,为进一步研究拟轮枝镰孢侵染玉米果穗的途径和致病的分子机制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玉米 拟轮枝镰孢 ATMT 突变体库 绿色荧光蛋白 转化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产量、品质和氮素效率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基因型的小麦品种(13个强筋小麦品种和2个中筋小麦品种),不同试验地点(馆陶、宁晋、藁城)和不同施氮水平(0、180、240和300 kg hm~(–2))的田间试验,综合分析基因型、环境对小麦产量、品质、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选育、栽培调控及高产提质增效的协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在9289~10,088 kg hm~(–2)之间,强筋小麦品种平均产量9548 kg hm~(–2),比中筋小麦品种减产3.1%。藁城、宁晋、馆陶三地的产量分别达9932、9433和9223kghm~(–2)。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均值14.5%,湿面筋28.5%,沉淀指数39.5mL,稳定时间15.4 min,拉伸能量87.5 cm2,最大拉伸阻力428.8 BU。藁优5218、藁优5766、冀麦738、科农2009、师栾02-1、藁优2018、冀麦867综合品质表现较好。馆陶和宁晋的小麦品质性状相对较好,藁城的品质较差。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趋势, N180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吸收利用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最高,依次为4.3 kg kg~(–1)、26.2%、16.6 kg kg~(–1)。兼顾产量、品质、效率三方面,藁城适宜种植品种有冀麦738、冀麦867、师栾02-1;宁晋有师栾02-1、科农2009、冀麦738;馆陶有藁优5766、藁优2018、师栾02-1。综合考虑小麦产量、籽粒品质和氮素利用率, 180 kg hm~(–2)为本研究条件下的最佳施氮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粮棉轮作棉花高产简化栽培技术
《现代农村科技 》 2019
摘要:河北省中南部棉区普遍存在"棉花一年一熟有余,棉花小麦一年两熟不足"的问题,如果改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这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又难以满足小麦玉米的需水要求,需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而棉花一年一熟又存在严重的土地闲置、自然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如何在河北省中南部的土地上合理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插穗类型及直径对连翘扦插育苗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连翘扦插成活率,保证苗木质量,研究了插穗类型(营养枝、结果枝)和插穗直径对连翘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翘扦插苗成活率在扦插后一个半月左右稳定,连翘结果枝的成活率明显高于营养枝。不同直径的营养枝和结果枝扦插苗成活率都表现为:细>中>粗;不同规格插穗扦插生根的不定根总数顺序为:T2(中营养枝)> T4(粗结果枝)> T1(粗营养枝)> T6(细结果枝)> T5(中结果枝)> T3(细营养枝);不同规格插穗扦插生根的最长不定根长顺序为:T3>T5>T4>T2>T6>T1;不同规格插穗扦插生根的最长不定根粗顺序为:T6=T3>T5=T4=T2>T1,表明插穗类型对连翘育苗影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