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棉花病虫草害全程综合防控技术
《现代农村科技 》 2019
摘要:棉花的生长周期长,从春到秋遇到的病虫草害也比较多,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专家们潜心研究出一套环保、经济有效的棉花病虫草害全程综合防控技术。1苗期病虫害及防治棉花苗期常见病害有炭疽病、立枯病、褐斑病、红腐病等,但以立枯病和炭疽病发生比较普遍,危害也比较严重,而且这些病害往往是混合发生。苗期虫害主要有棉蚜、蓟马、红蜘蛛,这些害虫吸食棉花汁液,造成棉苗卷叶、失绿,生长缓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硒的不同价态和浓度对谷子硒含量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了明确硒的不同价态和浓度对谷子硒含量和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营养液水培方法研究了硒酸钠(Na2SeO4)和亚硒酸钠(Na2SeO3)对谷子根部硒含量、叶部硒含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硒酸钠处理对根部硒含量的积累影响显著高于亚硒酸钠处理;在低硒浓度(<1*10-2mmol/L)时,硒酸钠对叶部硒含量的影响高于亚硒酸钠,在高硒浓度(>1*10-2mmol/L)时,亚硒酸钠对叶部硒含量的影响高于硒酸钠,3*10-2mmol/L亚硒酸钠浓度最有利于叶部硒含量的积累;硒浓度越高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越低;无机硒含量和形态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不同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别.
关键词: 谷子 硒酸钠 亚硒酸钠 浓度 根部硒含量 叶部硒含量 SOD活性 叶绿素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勺轮式玉米排种器运动机理的研究
《农机化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勺轮式玉米排种器以勺轮上的舀勺为排种元件,应用多力联合充种的原理,从充种的角度阐明其排种元件的位置和结构特点,分析玉米籽粒在排种器中的不同状态。本文重点分析了依靠重力、摩擦力、离心力和玉米籽粒间的挤推力以填补空间、相向速度差和同向速度差3种途径进行充种的方式,并运用EDEM软件验证玉米籽粒在排种器的不同状态和充种方式,探究玉米籽粒在排种器中的运动轨迹。结果表明:玉米籽粒的运动状态、充种方式、运动轨迹和理论分析一致,可为勺轮式玉米排种及其关键部件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部位“雪花”梨所酿梨酒中酚类物质的分析和抗氧化能力比较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雪花"梨为原料,分别采用全果(剔除种子)、皮肉和果肉榨取果汁接种市售酵母RC212后酿制梨酒。对梨汁和梨酒中所含的酚类物质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果汁酿制成梨酒后,总酚含量下降,其中熊果苷、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绿原酸和芦丁含量在不同梨酒中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绿原酸减少幅度最大;3,4-二羟基苯丙氨酸、儿茶素含量则显著增加;槲皮素增幅较小,而表儿茶素含量则在3种梨酒中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熊果苷、儿茶素和3,4-二羟基苯丙氨酸是3种梨酒中含量最高的3种酚,其余酚类物质含量均较少,不足5μg/mL,咖啡酸含量甚至不足0.5μg/m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酚类物质含量呈正相关,但偏最小二乘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PLS)结果显示,任何一种酚类物质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没有显著影响,说明清除DPPH自由基可能是各种酚类物质协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雪花梨 不同部位 梨酒 酚 抗氧化能力 偏最小二乘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边界线法解析冀中南麦区基础地力产量的土壤养分影响因子
《农业工程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础地力产量是表征土壤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对基础地力产量及土壤养分影响因子的研究可为河北省中南部冬小麦产区地力提升及增产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该文利用河北省2006-2013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布置的876个示范试验数据,研究了河北中南部冬小麦基础地力产量、产量差及基础地力贡献率,利用边界线分析方法,将农田土壤养分因子对基础地力产量差的贡献率进行了定量化,解析了土壤养分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河北冬小麦基础地力产量在1 080~7 404 kg/hm~2之间;以最高产量为参照,各试验点的基础地力产量差为69~6 324 kg/hm~2(平均值为2 831 kg/hm~2).基础地力对农户产量的贡献率均值为71.1%,基础地力贡献率随基础地力产量的增加而提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基础地力小麦产量每提高1 000 kg/hm~2,基础地力贡献率提高8%.应用边界线分析方法对土壤养分因子与基础地力产量进行分析,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5种土壤养分因子与边界点均有较好的拟合关系(R2分别为0.837、0.881、0.750、0.682和0.951),土壤基础养分对基础地力产量差的贡献率以有机质、pH值和碱解氮最高,分别为16.6%、10.9%和10.5%,速效钾和有效磷的贡献率分别为4.1%和2.9%,河北省农田土壤培肥时应优先提升有机质与碱解氮,并优先调节土壤pH.河北省冬小麦田土壤在pH值8.1、有机质24.6 g/kg、碱解氮120.6 mg/kg、有效磷12.4 mg/kg、速效钾89 mg/kg时养分效率最高,是农田土壤最优养分目标.边界线方法能够对区域尺度基础地力产量土壤养分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可为农田土壤培肥指明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不同饲草作物生产性能、效益评价
《草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海河平原区苜蓿第3~5茬草雨季收获难的问题。于2011-2016年在位于河北衡水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所试验站开展了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5种不同饲草作物模式评价研究,以及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的生产性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不同饲草作物模式评价研究得出,30-30cm、20-40cm两种行距处理下的单作苜蓿小区干草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套作高丹草处理下苜蓿第2年前2茬干草产量显著低于单作苜蓿小区干草产量(P<0.05);套作青贮玉米处理后的总食物当量数显著高于单作苜蓿小区(P<0.05),但套作青贮玉米处理后的总经济效益与单作苜蓿小区无显著差异(P>0.05);套作青贮玉米处理下的平均光能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土地当量比均显著高于单作苜蓿小区(P<0.05)。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的生产性能比较研究得出,30-30cm、20-40cm行距套作青贮玉米处理下的苜蓿前2茬干草产量、总食物当量数、总经济效益、平均光能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土地当量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得出,海河平原区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的关键种植技术为:单作苜蓿田采用20-40cm宽窄行秋播种植,于第2年前2茬苜蓿草收获后,在宽行中间套作青贮玉米,青贮玉米密度在6万株·hm-2以内,9月底将套作的青贮玉米与苜蓿一起收获,之后苜蓿田苜蓿正常越冬,下一年再重复种植青贮玉米。该模式在保证与单作苜蓿同等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可有效解决苜蓿3~5茬草雨季收获难、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