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HP滤波法的新疆枣果价格波动特征
《新疆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枣价的波动特征和规律,为调节价格波动幅度、促进枣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分析新疆枣果市场价格的波动趋势、规律和特点.[结果]2010年4月~2017年5月间,新疆枣价整体呈现下跌趋势,平均月增长率为-1.06%.2012年,新疆枣价下跌,此后枣价呈阶梯状缓慢下降趋势;新疆枣价在每年11~12月处于最高值,在次年4~6月处于最低值;枣价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波动频率从2年左右逐渐缩短为1年半,波幅从36.16%降至6.01%,波动峰值逐渐下降.[结论]新疆枣果市场价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季节性变动对价格波动影响明显,价格波动呈现V字型季节变化特征;价格周期性变化特征明显,价格波动幅度逐渐减小、波动频率加快,价格小幅起伏更加频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玉米生产比较优势分析——基于粮食生产大省的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以2000—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及《全国农产品成本资料汇编》为依据,比较分析了河北、河南及山东3省玉米播种面积、总产、单产的变化特点,并进行了生产状况、综合比较优势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玉米播种面积、单产及总产呈现出缓慢上升趋势;河北省玉米规模、效率及综合优势都较高;河北省玉米单位面积总成本投入最小,净收益居于河南、山东之间。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保护耕地面积、优化生产结构、加大科技含量的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服务的几点思考
《河北果树 》 2018
摘要:农业科研院所既包括从事基础理论研究,也包括在生产一线做农业推广服务,以应用和发展研究为主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最根本更直接的目的,就是解决农业生产发展中技术关键问题。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发展,是全部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重点分析的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服务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1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服务现状1.1成果示范基地服务主要围绕优势产业选择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冀桑1号、冀桑3号桑葚籽油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林业与生态科学 》 2018
摘要:为了优化杂交桑冀桑1号、冀桑3号桑葚籽油的提取工艺,帮助下一步中试与产业化生产桑葚籽油功能性食油产品,选取冀桑1号、冀桑3号、桂桑优12(CK1)和桂桑优62(CK2)4个品种桑葚籽为研究对象,从5种有机溶剂中筛选最适溶剂,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法研究不同因素对桑葚籽油得率(ω)的影响,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桑葚籽油时的最适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桑树籽含油率差异不显著(P>0.05);超声波辅助提取桑葚籽油的最适溶剂是乙酸乙酯(ω=30.8%);单因素试验的中心点分别为液料比22mL/g(ω=31.8%),超声波功率300W(ω=31.9%),提取时间10min(ω=31.1%),提取温度50℃(ω=30.9%);响应面法结果显示,在试验范围内各因素影响程度主次顺序为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且每2个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响应值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适工艺参数为液料比27.78mL/g、超声波功率311.43W、提取温度56.56℃、提取时间12.85min;桑葚籽油得率的理论值为34.352 8%;在该工艺条件下,冀桑1号、冀桑3号桑葚籽油得率实际值分别达34.087 5%和34.410 3%,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3.447%和4.426%,说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桑葚籽油具有可行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球孢白僵菌与低剂量化学杀虫剂对小菜蛾的协同增效作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联合应用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HFW-05与低剂量化学杀虫剂,评价其是否对小菜蛾防治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为小菜蛾的有效防控提供新的途径。结果表明,低剂量的化学杀虫剂对菌株HFW-05分生孢子的萌发率、菌丝生长和胞外蛋白酶活性没有影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增效作用最明显。低剂量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氯虫苯甲酰胺与HFW-05混用均可明显提高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杀虫速度。氯虫苯甲酰胺最低设定浓度10×与HFW-05 3个浓度(1.0×10~6、1.0×10~7、4.0×10~7孢子/mL)混用对小菜蛾的理论LT_(50)均低于1 d,显著低于单独使用HFW-05孢悬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4×与HFW-05 3个浓度(1.0×10~6、1.0×10~7、4.0×10~7孢子/mL)混用对小菜蛾的LT_(50)分别为2.4、2.2和1.2 d,显著低于单独使用HFW-05孢悬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氯虫苯甲酰胺均没有影响HFW-05对小菜蛾的僵虫率。表明白僵菌HFW-05与低剂量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氯虫苯甲酰胺联合应用,在保证白僵菌侵染作用的同时,可有效提高对小菜蛾的致病力,是防治小菜蛾的一项新的有效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速玉米精密排种器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勺轮式玉米排种器作业速度较低、高速作业时漏播率和重播率较大的问题,以勺轮式玉米排种器结构和工作原理为切入点,重点分析种子在舀种区、清种区、递种区的受力情况,对现有的勺轮式玉米排种器进行改进,采用双勺轮结构设计一种新型的高速精密排种器,并对其进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单排勺轮式排种器和双排勺轮式排种器在不同的作业速度下,其粒距合格率分别为作业速度为2 km/h时的91.24%、93.02%,作业速度为4 km/h时的86.02%、91.34%,作业速度为6 km/h时的83.73%、89.34%,作业速度为8 km/h时的76.34%、86.34%。随着作业速度的提高,双排勺轮排种器的作业效果明显优于单排勺轮排种器。综上,双排勺轮式玉米排种器的作业性能较好,可以广泛应用于高速玉米播种机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晚熟甜樱桃新品种‘昌华紫玉’
《园艺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昌华紫玉’为中晚熟甜樱桃新品种,通过胚挽救从‘斯特拉’实生后代中选出。果实发育期60~65 d。果实宽心形,果皮紫红色,平均单果质量8.5 g,最大单果质量10.6 g,果肉红色,脆肉多汁,酸甜味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0%,可食率94.8%。自花结实,8年生树产量12 078 kg·hm-2,抗逆性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分优化管理促进间作小麦高产群体的构建
《中国农学通报 》 2018
摘要:旨在探讨养分供应水平如何影响小麦/西瓜/玉米间作体系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形成,为建立间作小麦高产高效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为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田间试验,共设置了2个施肥处理,即农户传统管理(Con处理)和养分优化管理(Opt处理)。从小麦返青期开始,监测间作小麦在2种施肥处理下,边行和内行的分蘖数、抽穗数、扬花数动态变化及收获期的生物量、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研究结果表明,养分的优化管理显著增加了间作小麦边行及内行的有效分蘖数、抽穗数和扬花数,提高了小麦的成穗率,从而增加了平方穗数。同时,养分优化管理也增强间作小麦的边行优势,其小麦产量较传统施肥处理增产11.8%,收获指数增加16.7%。因此,在小麦/西瓜/玉米间作体系中,养分优化可通过控制物种互作,提高间作小麦边行的收获指数,促进间作小麦高产群体的建成,将有助于提高间作优势。
关键词: 养分管理 间作 生长动态 边行优势 产量 收获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冀中南套袋富士苹果红点病发生及防控
《河北果树 》 2018
摘要:1套袋富士苹果红点病发生情况与原因2017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团队走访了河北省内邱、肥乡、行唐、辛集、深州等县,发现部分套袋果园的富士苹果品种在摘袋之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红点病,平均发病率为36%,个别果园甚至达到了60%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