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053条记录
普通小麦品种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山西省中部地区是山西小麦生产的重要地区,了解该区当前主栽小麦品种和骨干亲本的籽粒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基因型特点,对进一步选育富含铁、锌等元素的新品种具有指导作用。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分析了17个小麦品种的铁、锌、锰和铜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4种元素含量的变化范围较大,铁、锌、锰和铜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8.19mg/kg、29.30mg/kg、38.44mg/kg和6.89mg/kg。其中,‘河东乌麦526’、‘京冬8号’和‘冬黑10号’的铁含量大于45mg/kg,‘太10604’的锌含量最高为42.98mg/kg,‘河东乌麦526’和‘冬黑10号’锰含量高于45mg/kg,‘晋麦66’和‘冬黑10号’铜的含量较高,均高于8.50mg/kg。籽粒中锰与铁、锰和锌元素含量间呈显著相关,其中锰和锌含量间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69,其他各元素间相关不显著。可以从小麦主栽品种中筛选高矿质元素含量的基因型,‘河东乌麦526’、‘京冬8号’、‘冬黑10号’和‘太10604’4个品种可作为进行籽粒富含铁、锌矿质营养小麦遗传改良的亲本。

关键词: 小麦 籽粒 矿物质元素 生物强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南瓜无蔓性状种间遗传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向印度南瓜及美洲南瓜中转育中国南瓜无蔓性状的意义及可行性,进行了无蔓中国南瓜种间杂交试验,采用田间调查结合RAPD分子标记鉴定的方法研究中国南瓜无蔓性状种间遗传规律。通过比较中国南瓜无蔓性状在南瓜属3个种中的遗传表现发现:中国南瓜无蔓性状在种间杂种F1、F2及BC1F1中的分离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与种内杂交不同,无蔓中国南瓜与蔓生异种南瓜材料的种间杂交一代表现出节间变长的倾向,表现为不完全显性遗传;通过种间杂交,可将中国南瓜特有的无蔓性状转育到美洲南瓜及印度南瓜中,创造全新的种质资源。

关键词: 中国南瓜 美洲南瓜 印度南瓜 无蔓南瓜 种间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赤霉病抗性新种质的筛选与鉴定

植物保护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它不仅导致小麦严重减产,还可引起人畜中毒。因此,小麦赤霉病的研究和防治在国际上一直倍受关注[1-2]。培育并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根本途径,但由于小麦赤霉病抗源严重匮乏,加之其抗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遗传方式的复杂性,使得抗赤霉病育种至今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小麦赤霉病的抗性类型主要分为Ⅰ型(抗侵染型)和Ⅱ型(抗扩展型)[3]。本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桃新品种金薄香8号的选育

中国果树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核桃新品种金薄香8号是新疆薄壳核桃品种实生。青果倒卵形,果形指数1.18;坚果长圆形,单果重11.5 g,果基圆形,顶部微尖,缝合线宽而突起;壳厚1.0 mm左右,单仁重7.2 g,深黄色,内褶壁膜质,易取整仁,核仁饱满,味香;出仁率62.60%,蛋白质、脂肪、水分含量分别为192.30、666.70、38.60 g/kg,铁、磷、钙含量分别为7.50、3 865.00、1 492.00 mg/kg;在山西省晋中,果实9月初成熟。2008年9月通过山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核桃 品种 金薄香8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照强度西瓜光合速率日变化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温室条件下,以吊蔓栽培的小西瓜桔宝为材料,在其果实生长盛期对植株进行不同光照强度处理(自然光和50%自然光),并对其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Pn),空气温度和叶温、光合有效辐射(PAR)、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率(WUE)测定。结果表明:50%自然光下,西瓜叶片会出现略微的"午睡"现象,自然光处理植株不会出"午睡"现象;9:00-10:00这个时间段,50%自然光下西瓜的Pn远小于自然光处理;其余时间,50%自然光植株的Pn并没有比自然光下生长的叶片低许多,甚至在15:00时出现的光合速率的第2个峰值时已经达到自然光的水平。

关键词: 桔宝小西瓜 遮光 光合速率 日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十字花科小菜蛾种群消长动态及几种杀虫剂的触杀毒力比较

应用昆虫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2010连续两年,对山西省十字花科甘蓝、萝卜和杂草上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调查,并对11种杀虫剂的触杀毒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受特殊气候条件影响,山西省2009与2010年的小菜蛾种群消长动态不太一致。2009年,田间始见小菜蛾成蛾为4月1日,虫口总量分别在4月下旬和5月下旬出现一大一小2个发生高峰,秋茬作物上没有明显的发生高峰;第一代小菜蛾卵始见期为5月8日,第一代茧始见期为5月18日,卵总量和若虫总量分别在5月13日和9月1日、5月23日和9月16日各出现2个发生高峰。2010年,田间始见小菜蛾成蛾为3月15日,虫口总量分别在4月上旬、5月下旬~6月上旬、10月中旬出现3个大小不一的发生高峰;第一代卵始见期为5月26日,第一代茧始见期为6月5日,卵总量和若虫总量分别在5月15日和9月25日、6月15日和10月10日各出现2个发生高峰。两年调查结果,蔬菜上的小菜蛾发生量均高于杂草。5%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5%氟虫氰悬浮剂和5%茚虫威乳油等11种药剂对小菜蛾幼虫的触杀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多杀菌素悬浮剂对小菜蛾的触杀毒性最高,LD50为0.01μg/头;10%溴虫腈水乳剂、2%阿维菌素乳油和5%氟虫氰悬浮剂的触杀毒性次之,LD50分别为0.34、0.28和0.10μg/头;5%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和97%巴丹可湿性粉剂的触杀毒性最差,LD50分别为91.53和84.36μg/头。

关键词: 山西省 小菜蛾 消长动态 毒力测定

红小豆新品种特红1号的选育

作物杂志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小豆新品种特红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利用系统选育法,在保定红小豆后代群体中选出变异单株选育而成。2010年5月28日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

关键词: 红小豆 特红1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簇毛麦属间染色体易位系的高效诱导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60Coγ射线以不同剂量照射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即将成熟的花粉,将其授于母本中国春,创造出一批包含小麦-簇毛麦易位染色体的材料,对这些材料用中国春进行连续回交或自交,可有效保留簇毛麦染色体片段,实现外源基因的转移。研究结果表明,60Coγ射线照射花粉后产生易位染色体的频率因剂量不同而有显著差异,12 Gy和8 Gy剂量照射后杂交的M1群体中,产生小麦-簇毛麦易位染色体的单株分别占调查总数的76.7%和50.0%,均显著高于用其他方法创造易位的频率,并且12 Gy较8 Gy产生了更优的易位类型;创制的易位染色体有67.6%可以从M1传递到BC1,BC1的易位染色体有96.4%可传递到BC2;在回交后代中,加以人为选择,整条簇毛麦染色体很快丢失,至BC2F2即有纯合易位株出现。

关键词: 小麦-簇毛麦 花粉辐射 易位染色体 传递率 纯合易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秩次分析法对谷子品种区试产量性能评价的有效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秩次分析法在评价谷子[Setaria italica(L.) Beauv.]品种区试产量性能评价中的有效性。[方法]以2007、2008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西北春谷区组)晚熟组区试资料为例,用秩次分析法评价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产量结果。[结果]用秩次分析法评价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可以解决不均衡试验的区试资料给联合方差分析带来的困难,对参试品种作出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秩次分析法能较准确地评价谷子品种的产量性能。

关键词: 谷子 秩次分析法 品种区域试验 非平衡数据资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桃常温贮藏保鲜试验

中国果树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晚金油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了1%壳聚糖涂膜液浸泡和45℃热水浸泡处理后果实常温贮藏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壳聚糖涂膜+热激、热激处理均可以抑制常温贮藏油桃果实呼吸强度,降低桃果电解质渗出率,维持果实较高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保持果实风味,减少果实腐烂及水分散失,延长桃果常温贮藏期;以涂膜+热激处理的油桃保鲜效果最好,常温下贮藏10天,桃果食用品质良好。

关键词: 壳聚糖涂膜 热激 晚金 油桃 常温贮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