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053条记录
籽粒苋苹果酸酶基因克隆及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NAD/NADP-苹果酸酶(NAD-ME/NADP-ME)是C4植物光合途径的关键酶。采用RT-PCR技术对籽粒苋NAD-ME基因进行克隆,获得了籽粒苋NAD-ME基因的cDNA序列。结果表明,该序列开放可读框长度为1 872 bp,编码623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其他植物已报道的NAD-ME/NADP-ME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高达75.1%~80.6%,其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的NAD-ME/NADP-ME蛋白一致性为73.2%~80.3%。对推断氨基酸序列的蛋白保守区、疏水性/亲水性、潜在跨膜片段、信号肽、蛋白固有无序化和蛋白二级结构分析表明,该蛋白具有苹果酸酶的保守区、兼具亲水性和疏水性,并且含有无序结构域,可能是一种跨膜的非分泌性蛋白。

关键词: 籽粒苋 苹果酸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氧化铁对腐殖酸的吸附机制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不同pH、电解质强度条件下氧化铁对腐殖酸的吸附量、解吸量和腐殖酸可见光谱(E4/E6)进行测定和分析,从而探讨氧化铁对腐殖酸的吸附机理。采用批量平衡震荡法进行氧化铁对腐殖酸的吸附实验,并用分光光度计对吸附前后的E4/E6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酸性环境中物理吸附、物理化学吸附和化学吸附并存,其中物理吸附占了近一半;中性和弱碱性环境中氧化铁对腐殖酸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过程中,吸附在矿物表面的腐殖酸的分子量大、芳构化度大,芳香环的缩合度较大;解吸过程中,中性条件解吸出来的HA的分子量大、芳构化大、芳香环的缩合度较大,碱性条件解吸出的腐殖酸的分子量小、芳构化度小、芳香环的缩合度较小。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与不同电解质强度的不同组合条件下,其吸附机制基本相同。

关键词: 三氧化二铁 四氧化三铁 腐殖酸 吸附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类枣园昆虫群落结构的比较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2009年3-4月初步研究了山西农业大学枣园(记作Ⅰ)和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枣园(记作Ⅱ)的早春昆虫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枣园?昆虫有34种,分别隶属8个目27个科,其中网目拟地甲(Opatrum subaratum Faldermann),蒙古拟地甲(Gonocephalum mongolicum Reitter),菱蝗科(Tettigidae)和中华广肩步甲(Calosoma maderae chinense Kirby)是群落优势种。枣园Ⅱ昆虫有55种,分别隶属6个目39个科,其中三点盲蝽(Adelphocoris taeniophorus Reuter),隐翅甲科(Staphilinidae)和花蝽科(Anthocoridae)是群落优势种。枣园Ⅱ中,昆虫群落的丰富度、个体总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均高于同时期的枣园Ⅰ,其中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较高。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两园昆虫群落的时间动态格局较相似,可分为两个阶段:发展初期,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均较少;上升期,物种数和个体总数都显著增加,昆虫群落的稳定性增强。

关键词: 枣园 昆虫群落 时间格局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槟榔果实采后呼吸机制研究

食品与机械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测定不同条件下槟榔果实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发现槟榔果实采后呼吸有跃变高峰出现,通过乙烯利处理的验证试验,确立槟榔为呼吸跃变性果实,用乙烯利处理槟榔果实验证槟榔对乙烯的反应,确立槟榔果实为呼吸跃变性果实。

关键词: 槟榔 呼吸机制 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白菜小孢子离体培养和双单倍体植株再生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略加修改的NLN培养基(无机大量元素1/2)和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的胚状体诱导程序,培养了5个中国菜用小白菜品种和1个中国大白菜品种的小孢子,进行了双单倍体的诱导。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小孢子产胚量差异很大,在接种的6个基因型中,有5个诱导出胚,诱导率83.33%。其中的中萁青抗热605产胚量最高,是8.68个胚/10蕾,最低的是鸡冠菜,其产胚率是0.42个胚/10蕾。这些胚在添加了NAA和PP333(多效唑)的B5培养基发育成健壮的小植株,已移栽到田间。关于6个基因型的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中国大白菜 中国小白菜 小孢子离体培养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绵核桃无融合生殖特性研究

果树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山西绵核桃是我国核桃重要的栽培类型,以山西绵核桃为试材研究了其无融合生殖特性。套袋隔离结果表明,4个供试核桃单系均具有一定的无融合生殖能力,平均无融合生殖率为20.4%,最高达67.4%;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来源单系间无融合生殖能力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山西绵核桃群体中存在专性无融合生殖类型。山西绵核桃无融合生殖胚由卵细胞发育而来,属孤雌生殖类型。具无融合生殖特性的山西绵核桃后代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一致性高于自然授粉后代。讨论了培育具无融合生殖特性的核桃新品种的可能性。

关键词: 山西绵核桃 无融合生殖 套袋隔离 胚胎学 同工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个枣树扩展蛋白基因cDNA全序列的克隆及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定向克隆法构建了枣树(Ziziphus jujubaMill.)快速生长初期结果枝的cDNA文库,经过重组质粒的筛选,克隆获得两个扩展蛋白基因cDNA全序列,分别命名为ZjEXP1(GenBank登录号:FJ449891)和ZjEXP2(GenBank登录号:FJ449892)。ZjEXP1全长1 037 bp,包含编码254个氨基酸的完整开放阅读框;ZjEXP2全长905 bp,包含编码251个氨基酸的完整开放阅读框。两个序列有共同的结构特征,即在N-末端有8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的丰富域,C-末端有4个保守的色氨酸残基的丰富域,中间有一个组氨酸(His-Phe-Asp,HFD)功能域。两者之间的氨基酸同源性为74.0%。从已知的扩展蛋白基因家族的进化分析表明,ZjEXP1和ZjEXP2由一个祖先进化而来,又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分支。

关键词: 枣树 扩展蛋白基因 cDNA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枣采后病害拮抗菌的筛选和鉴定

食品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11株对冬枣细交链格孢病菌、多隔镰孢霉和美澳核果褐腐串珠霉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拮抗菌。通过平板对峙生长法测抑菌半径。结果表明:其中B26的抑菌效果最显著,对细交链格孢的平均抑菌圈半径为15.8mm,抑制率达78.8%,对冬枣多隔镰孢霉和美澳核果褐腐串珠霉的平均抑菌圈半径分别为14.3mm和12.8mm,抑制率分别达71.3%和63.8%。通过在PDA生长的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以及PCR产物测序结果综合分析,初步鉴定B26为枯草芽孢杆菌。

关键词: 冬枣 病害 拮抗菌 筛选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葫芦品种的株型研究及评价

西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研究了10个西葫芦品种的株型结构,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旨在探讨日光温室西葫芦株型结构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4个株型性状中差异达显著水平和变异系数达10%共8个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前2个主分量累计达到90.26%,第一主分量为蔓性、叶片特征因子,贡献率达73.96%,第二主分量为叶片倾角因子,贡献率达16.30%,二维排序表明品种东葫4号(S5)和东葫5号(S7)两个因子的协调性最好,其株型通风透光较好;聚类分析类平均距离D=0.733 7,依据株高和茎节把参试品种分为2大类:矮蔓和半矮蔓株型,类平均距离D=0.622 3,依据叶片倾角和叶面积分为4个亚类株型;二维排序和聚类分析结果的趋势相同;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第一主分量得分达显著正相关(r=0.962 4*),说明株型结构诸因子中株高、茎节长以及叶面积和功能叶片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形态因子;以产量对2类4亚类株型进行评价,表明适宜日光温室西葫芦长季节栽培的株型第一是半矮蔓大叶紧凑型,其次是半矮蔓大叶松散型,矮蔓株型可用于日光温室抢早上市栽培。

关键词: 西葫芦 主成分 聚类分析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及砧木根系分泌物对西瓜枯萎病菌的化感效应

华北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砧木的抗病机理,提取砧木日本南瓜(RBNG)和野生西瓜(YSXG)及西瓜品种超甜花龙(CTHL)的根系分泌物,测定其对西瓜枯萎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砧木对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相对抑制率显著高于西瓜品种;3种材料均引起菌丝体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而砧木引起下降的幅度较小;3种材料均引起菌丝体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而砧木引起下降的速度较快;砧木引起菌丝体POD活性呈缓慢下降趋势,而西瓜品种则引起先快速上升后迅速下降;3种材料引起菌丝体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砧木在前期引起下降的速度较快;砧木引起菌丝体可溶性糖含量呈直续下降趋势,而西瓜品种却引起先下降后上升。

关键词: 西瓜 砧木 根系分泌物 西瓜枯萎病菌 化感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