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053条记录
我国和美国登记农药残留田间试验数量要求比较

农药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比较了目前我国及美国登记农药残留田间试验最少试验点数要求,介绍了美国根据作物种植面积、膳食重要性、作物分组及代表性作物等情况来确定农药残留试验点数的方法以及根据作物在某区域种植百分比来确定在该种植区域试验点数具体数目的情况。

关键词: 农药残留 田间试验点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EX法提取植物组织DNA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一种简单而实用的DNA提取法,利用PEX试剂从高粱与转基因玉米的新鲜叶片中提取植物组织DNA。所得DNA经定量检测后,可满足AFLP分析及PCR-Southern杂交等要求。

关键词: DNA提取 PEX AFLP PCR-Southern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树内参基因ZjH3的克隆与筛选

生物技术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克隆和筛选适合于枣树(Ziziphus jujuba Mill.)基因表达研究用的内参基因,利用枣结果枝cDNA文库ESTs序列,克隆获得4条其它物种常用内参基因的同源基因:组蛋白H3的同源基因全长序列,命名为ZjH3(Ziziphus jujubaH3,GenBank登录号:EU916201);肌动蛋白的同源基因片段,命名为ZjAT1(Ziziphus jujubaACT,GenBank登录号:EU251882);泛素延伸蛋白同源基因全长序列,命名为ZjUBQ(Ziziphus jujubaUBQ,GenBank登录号:EU916200);翻译延伸因子的同源基因片段,命名为ZjEF1(Ziziphus jujubaEF,GenBank登录号:EU916202)。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了这4个潜在内参基因在枣不同生长时期的结果枝及其茎尖和不同器官中的表达,结果表明,ZjAT1、ZjUBQ和ZjEF1基因的表达不恒定,不适合用作枣树内参基因;而ZjH3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结果枝及其茎尖、根、茎、叶、芽、花蕾、花、幼果、膨大果实和种子中均表达稳定,适合于用作枣树的内参基因。

关键词: 枣树 内参基因 克隆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山天幕毛虫求偶和交配行为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绵山天幕毛虫求偶和交配行为,为发展利用性信息素防控绵山天幕毛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和野外观察,研究绵山天幕毛虫成虫求偶行为的发生过程、求偶周期、不同雌雄比及种群密度对交配率的影响。[结果]自然界中绵山天幕毛虫雌雄比为1.0∶1.2,实验室饲养的绵山天幕毛虫雌雄比则为1.0∶1.8;绵山天幕毛虫的求偶高峰发生在19:00~21:00;不同比例及种群密度对雌雄蛾交配行为影响较大,且种群密度过高不利于其繁殖;绵山天幕毛虫雌、雄蛾一生均只交配1次。[结论]利用性信息素防治绵山天幕毛虫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绵山天幕毛虫 性信息素 生物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间偃麦草抗小麦白粉病基因导入及其抗性评价

华北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利用中间偃麦草对小麦白粉病的抗性,通过八倍体小偃麦TAI7045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育成一批兼抗我国黄淮麦区和西南麦区小麦白粉病、条锈病的新品系和新材料。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无论苗期还是成株期,对小麦白粉病菌优势小种E09及强毒力小种E20、E21表现为免疫或高抗的有57份,占测试材料的67.9%;中抗的有10份,占11.9%,且对白粉病的抗性来自中间偃麦草。对随机选取的4份抗病品系及其与普通小麦的杂交F1进行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计数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 MI)染色体构型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2,4个材料及其与中国春杂交F1的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13Ⅰ+19.75Ⅱ+0.06Ⅲ和0.16Ⅰ+20.06Ⅱ+0.04Ⅲ,而且与中国春小麦的染色体配对构型无显著差异,说明它们的染色体组成与普通小麦基本一致,在遗传学和细胞学上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关键词: 小麦 中间偃麦草 白粉病 基因导入 抗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柴胡栽培种ZQ-T干根药材的AFLP鉴别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干根药材为材料,采用AFLP技术进行了柴胡栽培种ZQ-T的鉴别.首先以3个柴胡栽培种干根样品混合DNA为模板进行AFLP分析,筛选出3对引物,经3次重复其DNA指纹图谱一致.然后以3对引物分别进行了7个栽培种的AFLP分析,每对引物均能从ZQ-T中扩增出特异条带,将ZQ-T鉴别出来;通过聚类分析,当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81、0.86、0.97时(引物分别为E-AAC/M-CTA、E-AGG/M-CTG和E-AGG/M-CAA)可将7个柴胡栽培种完全区分开.结果表明:AFLP可以较好地揭示柴胡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并可用于柴胡栽培种干根药材的鉴别.

关键词: 柴胡 干根 AFLP 药材鉴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保水扩蓄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中国水土保持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制备土壤保水剂的工艺,并对其吸水、保水性能进行了考察。最佳合成条件是:在淀粉与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3∶1、氢氧化钠为丙烯酰胺质量的75%、硝酸铈铵的浓度为5mmol/L、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与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0.2%、反应温度控制在(60±2)℃的条件下,制得的保水扩蓄剂吸水率可以达到750g水/g。进一步试验表明,该聚合物具有提高土壤持水性和蓄水性、有效抑制土壤蒸发的功能。

关键词: 淀粉 丙烯酰胺 保水剂 吸水率 土壤持水性 近红外光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树不同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验证现有枣树材料的亲缘关系,利用RAPD标记对21种枣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36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20个可扩增出清晰且多态性高的条带的引物用于RAPD-PCR扩增,共获得185条DNA片段,其中173条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93.51%,平均每个引物可以扩增出9.25条。利用DPS软件建立了21种枣树品种的聚类分析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82.48处所有枣树品种被聚为一类,在65.98处21种枣树品种被分为2大类群。

关键词: 枣树 RAPD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土高原地区边坡喷播纤维本地化及绿化草种的筛选

中国水土保持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前黄土高原地区进行边坡绿化时,喷播中通常使用稻纤维组成喷播基质,但由于其成本过高等原因,限制了边坡绿化的进程。以本地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加工成的纤维分别组成喷播基质,与通常使用的稻纤维作对比,对禾本科和豆科绿化草种的发芽率、苗高及地上总生物量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高羊茅的生长优于无芒雀麦,苜蓿和白三叶混播优于苜蓿与草木樨或沙打旺的混播,但差异性基本不显著;与稻纤维相比,本地的玉米纤维和小麦纤维并未显著影响绿化草种的萌发和生长,可以代替稻纤维应用于喷播中。

关键词: 边坡绿化 喷播 纤维 本地化 发芽率 苗高 地上生物量 黄土高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抗性玉米接种矮花叶病毒后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对玉米矮花叶病毒的抗感病品种沈137和Mo17,以未接种植株为对照,接种矮花叶病毒后,对144h内叶片中的可溶性糖、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及防御反应酶系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接病后抗病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大或有上升而感病品种则下降;丙二醛含量在抗感玉米中均变化不大;抗病玉米中H2O2含量下降,而感病玉米中无太大变化.接病后的玉米叶片中4种酶活性的变化表现为抗病品种的CAT活性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感病品种变化不大;抗病品种的POD活性高于对照,感病品种则以下降为主;SOD活性在感病玉米中呈升高,抗病品种中变化不大;PAL酶活的变化是抗病品种表现为先升高随后下降,而感病玉米则相反.用干燥和冷冻保存后的病叶接病,玉米的发病情况是冷冻保存的叶片比干燥保存的叶片发病率高.

关键词: 玉米 矮花叶病毒 生理生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