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3种除草剂对糜子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

甘肃农业科技 2018

摘要:以陇糜14号为指示品种,在糜子播后苗前选用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70%乙-莠-氰草津悬浮剂,分3个剂量水平进行喷施,施药45 d后调查统计杂草防除效果;在糜子苗后杂草2~4叶期选用25%辛酰溴苯腈乳油分2个剂量水平进行茎叶喷雾,用药30 d后调查统计杂草防除效果。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喷施70%乙-莠-氰草津悬浮剂4 200 mL/hm~2处理对糜子出苗没有影响,对杂草株防效达76.39%,对杂草鲜重防效达90.04%,糜子产量提高35.08%。25%辛酰溴苯腈乳油3 000 mL/hm~2苗期茎叶处理对杂草株防效达54.84%,鲜重防效达73.4%,但比对照减产19.9%。

关键词: 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 70%乙-莠-氰草津悬浮剂 25%辛酰溴苯晴乳油 糜子 陇糜14号 杂草 防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5—2017年甘肃省农业科学院CNKI数据库使用情况分析

甘肃农业科技 2018

摘要: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订购的CNKI数据资源为例,根据数据商的在线统计数据,分析了2015—2017年CNKI数据库使用情况。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的用户对CNKI期刊数据库浏览量和下载量较其他数据库高出很多,期刊全文下载以核心期刊和一级期刊为主,硕士论文下载量大于博士论文下载量。

关键词: CNKI数据库 统计 分析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青稞宽幅匀播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甘肃农业科技 2018

摘要: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晾晒脱粒等方面规范了甘肃省青稞宽幅匀播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青稞 宽幅匀播 栽培技术 规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反刍动物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浅析

甘肃农业科技 2018

摘要:阐述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及反刍动物的概念。分析中草药饲料添加的优势的基础上,对其在反刍动物养殖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反刍动物 养殖生产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地区玉米田棉铃虫发生规律及其化学防治技术

植物保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棉铃虫在甘肃省河西地区重度发生,严重阻碍了玉米生产。为有效防治棉铃虫,保障玉米生产安全,本研究调查了玉米田棉铃虫发生规律,介绍了两种高效施药器械的应用,并测定了两种生物农药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棉铃虫在河西地区1年可发生3代。越冬蛹主要分布在0~5cm土层中,占总越冬蛹量的55.56%,2016年玉米连作田平均蛹量200.10头/667m2。越冬蛹于4月下旬开始羽化,羽化高峰为5月中下旬,1代棉铃虫羽化高峰为7月下旬,2代棉铃虫羽化高峰为8月中旬。棉铃虫成虫在玉米不同生育期的产卵习性不同,玉米雌穗吐丝后87.86%的卵着落在花丝上。29℃下,棉铃虫卵期4.53d,幼虫平均历期24.60d,蛹期9.93d,成虫寿命为10.07d,完成一个世代需49.13d。田间防治效果显示,高架喷雾防治效果优于无人机喷雾。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效果较Bt高,且速效性好。综上所述,河西地区棉铃虫越冬基数大,以2代棉铃虫为害最重,玉米吐丝期为防治的关键时期,喷雾防治时可优先选用高架喷雾方式。

关键词: 棉铃虫 生物学特性 发生规律 生物防治 施药器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党参多糖的提取与结构组成研究进展

甘肃农业科技 2018

摘要:对党参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及结构组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党参 党参多糖 提取 分离 纯化 结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药用甘草主要病虫害种类调查

甘肃农业科技 2018

摘要:2010—2016年,对甘肃省酒泉、张掖、武威、定西、兰州5个地区的甘草病虫害进行了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鉴定,以明确甘肃省药用甘草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共发现害虫13种,其中成灾性害虫5种,包括甘草萤叶甲(Diorhabda tarsalis Weise)、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甘草黑蚜(Aphis atrata Zhang)、甘草豆象(Bruchidius ptilinoides Faharaeus)和甘草胭珠蚧(Porphyrohora sophorae Arch)。常发病害8种,危害严重的有5种,分别是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根腐病(Fusarium oxysporum)、锈病(Uromyces glycyrrhiza)、褐斑病(Cercospora glycyrrhizae)、叶斑病(Alternaria azukiae)。

关键词: 甘草 病虫害 调查 甘肃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树形对贵人香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河西走廊埋土防寒区酿酒葡萄贵人香开展树形改造试验,将多主蔓V形水平龙干形(CK)改造为单臂单蔓篱架水平龙干形(DLL)和单臂单蔓Y型水平龙干形(DYL)树形。通过对树体光合特性、生长及果实品质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DLL和DYL两种树形均提高了叶片的光合性能,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显著增加,但只有DLL树形叶片叶绿素a/b值显著高于对照;自然条件下晴天光合日变化中,不同树形均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其中DLL树形的午休现象较轻,且恢复较快。DLL和DYL两种树形第3节位粗度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1.71%、22.58%,纵横径比均显著高于对照。DLL和DYL两种改造后的树形分别提高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酚含量和糖酸比,且降低了总酸含量,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了20.5%和11.8%,糖酸比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5.09%和13.15%,还原糖DLL比对照提高了15.15%;总酸含量DLL比对照降低了14.99%。结果表明,河西走廊酿酒葡萄采用DLL和DYL两种树形,对于提高果实品质是较为合理的树形,DLL树形更佳,且有利于机械化生产,可以在西北埋土防寒区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贵人香葡萄 树形 光合特性 生长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绿洲区大棚甘蓝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对不同水肥组合的响应

水土保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河西绿洲区塑料大棚甘蓝适宜的水肥管理模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定3个施肥量(F_1:N、P_2O_5、K_2O含量为320,160,210kg/hm~2;F_2:N、P_2O_5、K_2O含量为260,120,157.5kg/hm~2,F_3:N、P_2O_5、K_2O含量为200,80,105kg/hm~2)和2个灌水频率(H_1:6d/次,H_2:9d/次),共6个处理,分析甘蓝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叶球养分吸收及水肥利用效率对不同施肥量和灌水频率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H_1处理水平下叶球全氮、磷、钾含量随施肥量增加逐渐升高,H_2处理水平下氮、磷含量随施肥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而钾含量却在随施肥量增加逐渐升高,同一灌水条件下肥料偏生产力随施肥量的减少而升高;同一施肥水平下,叶球中的全氮、磷、钾含量及吸收量高灌水频率大于低灌水频率处理,而肥料偏生产力的变化则相反。水肥耦合作用下,甘蓝叶球纵横径、生物产量和干物质量均H_2F_1处理最高,叶球紧实度、干鲜重比、单球重、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均H_2F_2最大,而叶球中心柱长和帮叶比H_2F_3处理最小。灌溉频率和施肥量对甘蓝叶球品质影响显著,且两因素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硝酸盐含量H_1F_1最高、可溶性糖含量H_2F_1最高、Vc含量H_2F_2处理最大。水肥耦合后全氮和全磷含量及两者吸收量均以H_2F_2最大,全钾及吸收量H_2F_1最高。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水分利用效率也逐渐升高,H_2F_1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分析表明,水肥耦合对河西绿洲区塑料大棚甘蓝叶球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显著,且灌溉频率的影响大于施肥量。H_2F_2处理(灌水频率9d/次,施肥量N、P_2O_5、K_2O为260,120,157.5kg/hm~2)是河西绿洲区塑料大棚甘蓝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养分吸收以及水肥利用效率方面最佳的水肥组合模式。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绿洲灌区 塑料大棚 结球甘蓝 农艺性状 品质 水肥耦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药材低氧高氮仓储气体环境创建方法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18

摘要:以甘肃道地大宗中药材当归、黄芪、党参干燥品为试验材料,通过筛选帐膜材料及气体置换方法,建立中药材低氧高氮仓储气体环境,并对低氧高氮仓储环境下3种中药材的虫蛀、霉变情况及主效成分保持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应用0.18 mm TPU膜、0.12 mm PVC膜和0.12 mm PE膜,采用排气法、负压抽洗法、循环制氮充气法均可创建出适于中药材仓储的低氧高氮气体环境。在该环境下仓储当归、黄芪和党参1 a,中药材不生虫、不发霉,有效成分含量显著高于空气仓储,保质期可延长7个月以上。

关键词: 当归 黄芪 党参 低氧高氮 仓储气体环境 有效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