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板蓝根种子灌浆特性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板蓝根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干物质积累的动态规律,从而为生产中板蓝根种子的采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栽培的2年的板蓝根种株为研究对象,在其开花后第3天开始每隔2天对种子采样,对其生长动态进行测定。结果板蓝根种子千粒鲜重在开花后25天左右时达最大(52. 307g),之后急速下降并接近干重水平。千粒干重变化符合Logistic方程,在开花后10~25天为灌浆快增期,至55天后灌浆基本结束。随灌浆的进程,含水量先升后降,而灌浆速率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规律。在花后55天左右,籽粒的干重和含水量趋于稳定,预示着种子成熟。结论板蓝根种子的采收期应在花后第55天左右(7月中旬)为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用紫苏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鉴定与评价
《核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优异紫苏种质资源及优良育种亲本,提高紫苏育种效率,本研究以159份油用紫苏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紫苏种质11个主要农艺性状及5个关键品质特性进行了鉴定、变异分析、主成分及系统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紫苏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的变异系数介于2.60%~35.42%之间,各种质间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性遗传变异丰富,类型广泛,选择利用的前景较好;主成分分析将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聚为6个主成分,即分枝数因子、α-亚麻酸因子、油酸因子、生育期因子、千粒重因子和产量因子,总变异贡献率分别为40.943%、21.549%、12.332%、5.810%、4.486%和4.243%,累计贡献率为89.36%,可代表所考察性状的大部分信息;系统聚类将供试材料聚为五大类群,表明不同类群材料间各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存在较明显的特异性;此外,本试验确定了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划分标准,揭示了叶色、粒色等不同类型紫苏种质在产量、α-亚麻酸含量等关键指标上的差异性规律,评价筛选的高产及特异性明显的优异种质。本研究结果为生产中应用优异基因资源及改良育种亲本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中细菌HC5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测定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18
摘要:为了筛选出对马铃薯晚疫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从马铃薯种植地的土壤中分离细菌,并通过平板对峙法,测定分离细菌对马铃薯晚疫疫霉菌的拮抗作用。经大量拮抗实验,筛选出一株细菌HC5,经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抑菌试验结果表明,HC5菌株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黄瓜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马铃薯晚疫疫霉菌、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对马铃薯晚疫疫霉菌的抑菌效果显著,抑菌率达89%。采用PCR方法对菌株HC5进行多种抗生素合成基因的检测,扩增到786 bp的硝吡咯菌素片段和587 bp的氢氰酸片段,表明菌株HC5能够代谢产生这两种抗生素,单一或协同发挥拮抗作用。研究表明,菌株HC5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的生防细菌。
关键词: 土壤 细菌 HC5 假单胞菌 马铃薯晚疫疫霉菌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后复水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准确掌握冬小麦旱后复水下的形态变化规律及水分利用情况。【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选取2个不同抗旱性的冬小麦品种(陇鉴108与西平1号)为试验材料,以全生育期充分供水处理为对照(CK),于返青—拔节期、返青—孕穗期、返青—灌浆初期进行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后,分别在拔节期、孕穗期及灌浆初期进行复水,分析研究了各时期干旱胁迫后复水处理对不同小麦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返青期中度干旱复水处理下,不同抗旱性冬小麦的生长发育、产量要素及水分利用效率均超过相应CK水平,尤其表现在水分利用效率上,陇鉴108为1.224 kg/m~3,西平1号为1.033 kg/m~3,发生超补偿效应;拔节期中度干旱处理下只有抗旱性强的品种陇鉴108的穗粒数、千粒质量及产量比CK略有增加,但增加不显著;其他干旱处理下2个品种的生长发育、产量要素、干物质积累均未达相应CK水平。重度干旱复水处理下,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与复水时期的推迟,小麦的生长发育、产量要素、干物质积累与收获指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且抗旱性中等的品种西平1号要比抗旱性较强的品种陇鉴108下降的快。【结论】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品种在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后复水下生长发育的补偿效应不同,同等胁迫后同一复水时期处理下,抗旱性较强品种的生长发育恢复及水分利用明显高于抗旱性弱的品种,尤其是在相同处理水平下,抗旱性较强的品种陇鉴108的收获指数与水分利用效率均比抗旱性较弱的西平1号高。
关键词: 冬小麦 干旱 复水 生长 产量 补偿效应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在相同管理措施下对日光温室黄瓜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以及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连作10 a时达到最高,随着连作年限的进一步延长又逐渐降低;真菌数量持续增加。土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连作8~10 a时达到最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连续降低的趋势。在黄瓜生长季节,随着生育期的推移,3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5种土壤酶的活性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3—4月份达到最大。
关键词: 连作年限 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土壤酶活性 日光温室 兰州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北地区某办公楼的中水回用技术应用
《工程技术研究 》 2018
摘要:针对西北地区缺水的现状,文章介绍了中水回用的现状及中水回用的工艺,对西北地区某办公楼中水回用的技术应用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探析中水回用技术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8份燕麦种质抗坚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甘肃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为明确不同燕麦(Avena sativa)种质抗病性差异,2015—2016年对38份燕麦种质进行了人工接种坚黑穗病菌(Ustilago segetum var avenae)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8份燕麦种质中,17份材料对坚黑穗病表现为免疫,9份表现高抗,6份表现抗,6份表现中感,分别占供试材料的44.7%、23.7%、15.8%和15.8%。通过鉴定获得的有效抗坚黑穗病种质,可为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抗病育种提供核心抗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药培养技术在小麦种质资源创制及育种中的应用
《中国种业 》 2018
摘要:花药培养技术是目前小麦生物技术育种中应用最为成功的方法。从1970年代以来,国内外相关学者通过不断优化该技术体系,进而应用于育种实践中,先后育成50多个小麦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成为小麦常规育种的有益补充。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多年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该技术在小麦种质资源创制及育种中的应用情况,首次较为全面地统计了迄今为止国内外研究者利用花药培养技术育成的小麦品种,分析了影响小麦花培育种的主要因素,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